杜鹏答中评:延迟退休不会影响年轻人就业
中评社北京9月30日电(记者 海涵)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人口老龄化与老龄政策专家杜鹏9月29日在记协新闻茶座上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时表示,并不是说老年人延迟退休,就没有年轻人的岗位了。二者并不是在一个岗位竞争的,这涉及到差异化就业岗位以及互补的需求。
被问及延迟退休是否会影响年轻人就业,杜鹏举例说,在北京,最先出现老年人就业的岗位通常是绿化、环卫等,近年来,这种现象也蔓延到了建筑行业。一方面,很多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龄劳动力,另一方面,过去的一些政策又需要进行调整。2022年四川省劳动厅和安徽省劳动厅发出通知,号召不要歧视大龄劳动力,要为他们在外就业创造条件。
“因此,并不是说老年人延迟退休,就没有年轻人的岗位了。二者并不是在一个岗位竞争的,这涉及到差异化就业岗位以及互补的需求。”杜鹏说,延迟退休的人要有工作的能力,同时就业岗位也要有需要,这才是自愿原则。
杜鹏表示,中国老年人数量多,尤其是低龄老人数量多,且差异大,面临不同地区、不同主体、不同行业。在延迟退休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职工意愿,同时也要看用人单位和就业者的需要和能力。这里的“弹性”并非一方的弹性,要有整体考虑。
谈及所谓的“35岁现象”,杜鹏表示,我们可以更多地从行业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受教育背景变化丰富对此现象的理解。他说,大家在关注就业数量的同时,更多要看就业结构的变化。北京的就业人口中80%是大学以上学历,这是因为北京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北京已经是一个以金融和服务为主的城市。“35岁现象”和产业发展、知识更新、就业者结构等都密切相关。
杜鹏说,在所谓的“35岁现象”之外,我们还要看到,一些企业也十分看重有经验的技师、工程人员,他们渴望留住或吸引银龄人才,与之相应的,也会想方设法为这些人才提供支持。
中评社北京9月30日电(记者 海涵)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人口老龄化与老龄政策专家杜鹏9月29日在记协新闻茶座上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时表示,并不是说老年人延迟退休,就没有年轻人的岗位了。二者并不是在一个岗位竞争的,这涉及到差异化就业岗位以及互补的需求。
被问及延迟退休是否会影响年轻人就业,杜鹏举例说,在北京,最先出现老年人就业的岗位通常是绿化、环卫等,近年来,这种现象也蔓延到了建筑行业。一方面,很多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龄劳动力,另一方面,过去的一些政策又需要进行调整。2022年四川省劳动厅和安徽省劳动厅发出通知,号召不要歧视大龄劳动力,要为他们在外就业创造条件。
“因此,并不是说老年人延迟退休,就没有年轻人的岗位了。二者并不是在一个岗位竞争的,这涉及到差异化就业岗位以及互补的需求。”杜鹏说,延迟退休的人要有工作的能力,同时就业岗位也要有需要,这才是自愿原则。
杜鹏表示,中国老年人数量多,尤其是低龄老人数量多,且差异大,面临不同地区、不同主体、不同行业。在延迟退休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职工意愿,同时也要看用人单位和就业者的需要和能力。这里的“弹性”并非一方的弹性,要有整体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