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智库:曹润来论香港青年应拥有的科技观
中评社香港7月21日电(记者 李克思)第十五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于6月19日上午举行,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分析师、中评社工程技术部主任曹润来表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他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从贸易战到科技战,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不断加强对科技的投入,加速了科技的发展。对此,曹润来认为,香港青年拥有全面、积极的科技观,可以更好地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时代浪潮中。
曹润来表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除传统的金融、贸易和航运外,也日益重视科技发展。经过历届特区政府的努力和投入,香港科研基础和实力取得一定进展。在基础设施方面,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通讯网络和数据中心以及成熟的金融市场和法律体系,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多个科技园区,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营环境、创业基地及资金支持,吸引数以千计的科技公司入驻,为科研带来了广阔的未来市场。另一方面,香港也加强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引进。香港拥有数所全球百强大学,这些高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研究设施,对培育本地科研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区政府也推出了“科技人才入境计划”、“高端人才通行证”等措施,进一步吸引人才到港,为支持本地科技研究发展储备人才。
同时曹润来也指出,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激烈,虽然香港在科技发展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曹润来表示,现在香港的经济结构仍然以金融服务、贸易等为主,产业结构不平衡,科技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相对较低,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仍有不足。香港的土地、生活成本高昂,科技产业须投入大量资源且回报周期较长,导致本地市场规模较小,科技产业化步伐较慢。他认为,为解决香港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不足,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香港的科技发展需积极融入国家与世界,获得更多的机遇和资源。
对此,曹润来提到,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特区政府也在2022年发布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未来五至十年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制订清晰的发展路径和系统的战略规划,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曹润来表示,在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定位的支持下,香港积极对接国家创新体系,本地大学的科研团队屡次参与国家航天任务,为火星、月球的的探测任务提供了支持。他指出,在2024年6月更有一名香港本地出生成长的载荷专家入选成为预备航天员,有机会到太空参与科研工作,为国家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凸显了国家对香港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视。
曹润来认为,香港身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在融入国家科技发展上有独特的优势和机遇。他提到,目前香港越来越多的科技研发取得进展,大湾区内其他城市完善的制造业和供应链,正可以为香港的科技研发提供稳固的基础,进行高质量的原型制造和测试,最终转化成为产品,形成科研到成果落地的完整链条。
曹润来表示,香港也在积极推动科技基建、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在科技基建方面,特区政府在北部都会区规划了新田科技城,将深圳乃至大湾区的科技优势汇聚在深港核心区域,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土壤。在域教育合作方面,特区政府支持本港大学异地建立校区,目前已建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多个校区,将香港本地教育优势延伸至其他省市。异地校区毕业生更可直接来港工作,进一步加强了人才资源的交流和储备。
曹润来表示,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多年来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对外窗口,也是海外走向内地的重要门户。他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香港不仅是连接内地和世界的桥梁,应以更高层的角色来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中来,主动对接国家发展策略,服务国家所需。
对于青年人在香港科技发展中的角色,曹润来说,青年人注重创新、拥抱变化,他们能够带来新思维、新理念,他们的参与和贡献对推动香港的科技领域取得更多成就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未来香港科技行业的希望和根基。
曹润来认为香港青年可以从保持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热情、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科技创业、瞭解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这四个方面来参与到香港的科技发展中,塑造完善科技观。
第二,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如参加学校及相关机构举办的课程、活动与竞赛,提升自身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拓展视野。同时,在活动中可以传播科技知识,激发更多人对科技的兴趣,在合作和竞争中学习他人的经验,不仅加深自己对科技的理解,还能培养科技普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塑造积极的科技推广观念。
第三,参与到科技创业中来,利用香港科学园等实力雄厚的创业基础设施,将创意、理念和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科技产品或服务,更可以锻炼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全方位瞭解科技行业的运作模式,塑造积极的创新精神,共同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和市场潜力的科技创新项目,进一步推动香港的科技发展。另外,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青年人可以将自己的科技技能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塑造积极的社会责任观念和科技服务意识。
曹润来表示,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访港的紧张日程中,特别考察了香港科学园,指出青年人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也是推动创科发展的生力军,勉励在港青年在创新创业的奋斗人生中出彩圆梦,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香港科技发展的重视及对香港青年的关心关爱和期望。
最后,曹润来认为,在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香港青年应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和合作,香港青年定能在科技领域大放异彩,为国家和香港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该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助理总编辑郭至君主持,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院员林艳、束沐,高级分析师曹润来,副研究员陈倩羚,中评社北京站副站长海涵、港澳部副主任卢哲参加了论坛并发言。
中评社香港7月21日电(记者 李克思)第十五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于6月19日上午举行,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分析师、中评社工程技术部主任曹润来表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他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从贸易战到科技战,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不断加强对科技的投入,加速了科技的发展。对此,曹润来认为,香港青年拥有全面、积极的科技观,可以更好地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时代浪潮中。
曹润来表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除传统的金融、贸易和航运外,也日益重视科技发展。经过历届特区政府的努力和投入,香港科研基础和实力取得一定进展。在基础设施方面,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通讯网络和数据中心以及成熟的金融市场和法律体系,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多个科技园区,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营环境、创业基地及资金支持,吸引数以千计的科技公司入驻,为科研带来了广阔的未来市场。另一方面,香港也加强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引进。香港拥有数所全球百强大学,这些高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研究设施,对培育本地科研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区政府也推出了“科技人才入境计划”、“高端人才通行证”等措施,进一步吸引人才到港,为支持本地科技研究发展储备人才。
同时曹润来也指出,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激烈,虽然香港在科技发展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曹润来表示,现在香港的经济结构仍然以金融服务、贸易等为主,产业结构不平衡,科技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相对较低,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仍有不足。香港的土地、生活成本高昂,科技产业须投入大量资源且回报周期较长,导致本地市场规模较小,科技产业化步伐较慢。他认为,为解决香港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不足,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香港的科技发展需积极融入国家与世界,获得更多的机遇和资源。
对此,曹润来提到,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特区政府也在2022年发布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未来五至十年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制订清晰的发展路径和系统的战略规划,融入国家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