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方划四条红线也给未来美国政府

习近平会见沙利文,强调中美打交道首先要树立正确战略认知 新华图

  中评社香港8月31日电(评论员 冬日)刚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战略沟通传出的新讯息是,中方在中美关系中划出了四条红线:台湾、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在美国大选选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外界关注未来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何去何从时,中方划出这四条红线,不仅是告诉还有不到五个月执政期的拜登政府,更是告诉未来特朗普政府或哈里斯政府:这是保持中美关系相对稳定,不走向冲突的底线。

  在中美战略沟通中,中方一再首要强调的是关于中美关系的“战略认知”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9日在会见沙利文时强调,中美两个大国打交道,第一位的是树立正确的战略认知,首先要回答好中美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这个管总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去年11月的旧金山峰会上已经由习近平向拜登强调过,此次更得以重申和强化。王毅在此次对话中提出了“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的“五个关键”,就是中方对“正确战略认知”的详细解读:

  第一,中美关系保持正确方向的关键,在于两国元首掌舵领航。第二,中美两国避免冲突对抗的关键,在于遵守三个联合公报。第三,中美互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平等相待。第四,中美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在于巩固民意基础。第五,中美双方实现和平共处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认知。

  从特朗普第一任政府开始,到拜登政府,美方终结了以前将中国视为“利益相关方”和“合作伙伴”的接触时代;中国正式被美方认定为美国的“头号战略竞争对手”。在以“战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的“战略认知”之下,美方必定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打压和遏制中国,于是在台湾问题上搞事,在经贸科技问题上“脱钩断链”和围堵封杀,对中国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指手画脚,甚至在特朗普第一任政府后期有“政权更替”的政策取向。

  其实,美国试图在中国搞“和平演变”,颠覆中国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对美国对华战略手法的主要关切。在2009年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当时的中美战略对话中方牵头人戴秉国将中方的“核心利益”归结为三项:维护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这与今天的“四条红线”有着同样的内涵。

  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最大关切则是中国是否颠覆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挑战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定为“最严重的地缘政治挑战”,“唯一既有意愿也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者”。

  在此战略认知之下,美方成天渲染美中之争就是“民主与威权之争”,因而将中国的任何举动都视为对美国构成威胁,对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忧心忡忡,千方百计阻挠甚至切断中美之间正常的人文交往和民间友好。

  特朗普第一任政府后半期因此发起“意识形态”战,令美国的“知华派”噤若寒蝉,“友华派”销声匿迹。如果特朗普卷土重来,其周遭的“反华鹰派”一定会配合特朗普对华极限施压,再度发动“意识形态”战,让美中关系再度跌入冰点。

  拜登政府经过三年的对华竞争博弈,终于意识到想改变中国是不可能的,放弃了“政权更替”的念想,沙利文表示美中要“长久地在这个星球上和平共存”,但在“民主与威权之争”的决定性叙事之下,尤其是如果哈里斯执政,美国会否在民主人权议题上大作文章?可能性不小。

  习近平去年11月访问旧金山时强调,中国从不赌美国输,从不干涉美国内政,也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乐见一个自信开放、发展繁荣的美国。同样,美国也不要赌中国输,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应该欢迎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

  此次在会见沙利文时,习近平表示,中国的对外政策公开透明,战略意图光明磊落,保持着高度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聚焦做好自己的事情。他指出,中方对美政策保持着高度连贯性。尽管中美两国各自情况和中美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中方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没有变,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没有变,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立场没有变,赓续中美人民传统友谊的努力没有变。

  沙利文重申拜登此前做出的“四不两无意”承诺:美方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体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方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无意将台湾作为遏制中国的工具。美方希望同中方继续保持战略性沟通,找到美中两国和平共存、美中关系持续发展的办法。

  这是双方彼此进行战略意图“再保证”的又一次努力。然而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美方的言辞保证与实际行动严重不符,“说一套、做一套”已经成为中方对美国对华手法的最大忧虑与不满。

  这在经贸和科技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去风险”和“小院高墙”的旗号下,美方限制中美贸易投资和围堵对华科技出口的措施层出不穷,很难让人相信美方承诺的“无意对华脱钩”,“无意遏制中国发展”。正如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指出的,美方所谓“国家安全”成为一个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筐”;所谓“产能过剩”不过是搞保护主义的又一个借口。背后还是美国对中国的错误认知,对谋求自身绝对安全、绝对优势的霸权思维。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最危险的问题,如果美国政府真的无意“以台遏华”,真的有意避免“大国冲突”,首先应该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台湾问题过去两年一直是中方在战略沟通中交涉的重中之重;在中美元首峰会或通话中,中方将台湾定为“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警告“民意不可违,玩火必自焚”。此次王毅要求美方:美方应当把不支持“台独”的承诺落到实处,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停止武装台湾,支持中国和平统一。

  不管美方真会按照中方的要求去做,在美国政府越来越背离中美关系正常化时达成的谅解,越来越掏空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越来越多地下“以台遏华”棋时,尤其是特朗普若卷土重来,更可能把台湾当作刺激北京的棋子,甚至可能将战火引向台海时,中方实在有必要重申台湾问题作为“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红线”的严肃性。

  中国对于美国大选的结果并无偏好,中方对待美国大选需要拿出的态度是,“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基本的认识是,不管谁在美国当选,美国都会把中国当作“头号竞争对手”,继续打压和遏制中国;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甚至还会继续恶化。但是这不意味着中国对中美关系放任自流。

  不管谁在美国当政,中国有迎接中美关系更多暴风骤雨的准备,但中方绝不希望中美两个大国走向冲突,为此要先立下规矩、划定红线。正如杨涛强调的,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可挑战;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不可剥夺。触碰这些底线红线,中美关系就兜不住底,“护栏”也会形同虚设。

习近平会见沙利文,强调中美打交道首先要树立正确战略认知 新华图

  中评社香港8月31日电(评论员 冬日)刚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战略沟通传出的新讯息是,中方在中美关系中划出了四条红线:台湾、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在美国大选选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外界关注未来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何去何从时,中方划出这四条红线,不仅是告诉还有不到五个月执政期的拜登政府,更是告诉未来特朗普政府或哈里斯政府:这是保持中美关系相对稳定,不走向冲突的底线。

  在中美战略沟通中,中方一再首要强调的是关于中美关系的“战略认知”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9日在会见沙利文时强调,中美两个大国打交道,第一位的是树立正确的战略认知,首先要回答好中美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这个管总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去年11月的旧金山峰会上已经由习近平向拜登强调过,此次更得以重申和强化。王毅在此次对话中提出了“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的“五个关键”,就是中方对“正确战略认知”的详细解读:

  第一,中美关系保持正确方向的关键,在于两国元首掌舵领航。第二,中美两国避免冲突对抗的关键,在于遵守三个联合公报。第三,中美互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平等相待。第四,中美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在于巩固民意基础。第五,中美双方实现和平共处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