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柯P案 沈庆京住处及威京办公室遭搜索
中评社台北8月28日电/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在台北市长任内将京华城改建案案容积率提高至840%,涉嫌图利威京集团主席沈庆京,台北地检署指挥廉政署今天日对沈庆京等全案嫌疑人发动搜索约谈。沈庆京也发表声明表示,他从来没有跟官员妥协或送过红包,并爆料郝龙斌市长任内,有官员索贿遭他拒绝。他并感叹,京华城容积率成了政治人物报复手段,呼吁各方回归法律与专业。
华城改建案案容积率提高至840%,所增加楼地板面积上看新台币百亿元。报导指出,沈庆京前几天人在海外,检方按兵不动,担心打草惊蛇,沈庆京恐滞留海外,直到他日前返台后,检调确认他人在家中,今天清晨拂晓出击,正式对沈庆京发动侦办。
台北地检署侦办京华城案,先前以被告身分传唤前时任台北市副市长彭振声,讯后谕令限制出境、出境,后又约谈前“监委”刘玉山、文化大学都市计划与开发管理学系教授徐国城、政治大学地政学系教授白仁德等3名都委,厘清柯市府提高京华城容积率的决策、北市都委会讨论过程,调查柯市府提高京华城容积率决策是否涉及图利,迄今已约谈14名都委会委员作证,今天再约谈沈庆京、台北市议员应晓薇共5、6人到案。
沈庆京稍早发表声明全文如下:
我从年轻到现在,从来没有跟官员妥协或送过红包。正因为不妥协不送红包,到今天京华城才会黑锅背这么大,吃了这么多的亏,大家还以为我晚节不保。我从不送官员红包,就更不可能送柯P红包,他那种人,怎么可能有办法谈条件,看就知道!何况京华城容积是依法令申请而且有道理的,为什么要送红包?柯P也从来没要过,反而是当时柯市府一位官员透过他人来明示要过,我立刻拒绝,导致京华城申请容积不断遭到报复。
392%到560% 公务员表述不清 衍生争议数十年
京华城申请容积奖励的过程,让我深深感受到,有些政府官员不愿做对的事,视贪渎和法律如无物,简直是滥用公权力到极点。明明是当年(民国80年2月13日)北市府公务员在都市计划主要计划的公告上,自己表述不清,在要求京华城捐地30%之后,商三基准容积率依法应该是560%(全国商三皆为560%),文稿竟然写成392%(560%x70%),捐地后反而容积变更少,岂有此理,衍生争议数十载。
事实上,当时北市府很清楚“内政部”核定的都市计划“主要计划”载明核定给予京华城开发的允建楼地板面积是120284平方公尺(建照容积率为678.91%),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都市计划主要计划公告,北市府何来权力删除?
北市府有首长索贿被拒 京华城容积遭报复
京华城为此向郝市府陈情,要求依法回复基准容积率为560%,郝市府悍然不更正,甚至有官员为了个人政治和金钱利益,前来索贿,我断然拒绝。
到了柯市府,也是如此。京华城不断向市长、市府、市议员陈情,过程中,有位官员透过一位律师来索贿,我当然拒绝,结果京华城再被接连报复。虽然之后“监察院”纠正台北市政府,认为应回复京华城的基准容积率为560%,但这位官员仍刻意交代将京华城受“内政部”公告主要计划保障的允建楼地板面积120284平方公尺(容积率678.91%)径行删除。
按“内政部”公告都市计划买容积30%后 京华城容积率超过840%
柯市府哪有给京华城特权,明明是北市府不依法令行事,故意刁难京华城容积既有权益。老实说,按照“内政部”公告的都市计划主要计划,建照核准京华城的基准容积率是678.91%,京华城只要依法再花钱买30%容积移转,总容积率就达882%,超过现在被误解的容积奖励20%和买容积移转30%之后的总容积840%,大家根本也不必吵了。
我看到媒体报导有些民意代表质疑京华城容积率,觉得冤枉,这些民意代表为达个人声量和政治目的,根本是乱讲,简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不愿意此刻点出背后的真相,这和我上述说的有些关联,但我会向检察官说清楚;我要强调,容积本来就是为符合市民公益而生,如今成为政治人物的报复手段,成为荡然虚假的形容词。老百姓向政府陈情,政府要经过那么多的关卡开会审查,公开透明,能去搞什么,何况我最痛恨贪污,如今将京华城污名化,造成寒蝉效应,以后官府有错,老百姓和企业敢陈情吗?今天该查的是贪渎的公务员,而不是勇于任事的公务员。
我始终坚持“诚信道义”。人生的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只要卷入政治,任何冤曲都可能发生,但我仍然要鼓励年轻人努力付出,不要向索贿官员低头。京华城的无妄之灾,透露出人性掌握权力之时,会将私怨极大化。
****京华城容积说明
京华城容积率案,具有历史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京华城是台湾首例工业区变商业区、且为“都市计划工业区检讨变更审议规范”的首件案例。事件争议三十多年,主要原因即在法令欠缺,地方政府修法的速度跟不上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成为政治人物挟怨报复的牺牲品。
京华城原始建照受保障允建楼地板面积为120284平方公尺、一连串捐地捐钱后,容积率为678.91%
京华城于1988年申请工业大楼建照获准,但北市府提出工业区退出台北市政策,京华城配合政策而未兴建,北市府为保障京华城权益,于1991年2月13日公告都市计划主要计划,并报请“内政部”核准,保障京华城捐地后的基凖容积率为560%(全国商三使用分区的基凖容积率皆为560%)、及“原已申请执照的楼地板面积120284平方公尺”。
京华城由工业区变更为商业区,北市府强迫京华城捐地30%,当时并没有捐地的法令依据,但京华城基于回馈社会,仍于1997年完成捐地,捐出基地的7913平方公尺(约2400坪,市价2400亿元)给北市府兴建复盛公园、增建捐地后20%土地楼地板面积作为公众停车空间、及代西北角小地主捐地600平方公尺(约181.5坪,市价18亿1500万元)。
捐地后,京华城于1998年申请建照兴建球体购物中心,获准楼地板面积为111919平方公尺,容积率为678.91%。建案完工,北市府再要求京华城捐赠2.2亿元兴建公园广场设施和偶戏博物馆,始核发使用执照,京华城捐赠后,于2001年开业。
因都市结构改变,京华城于2010年重新提案改建,此时,北市府指摘京华城基准容积率为392%。由于北市府80.2.13公告都市计划主要计划载明,捐地后“容积率依整个基地面积计算为392%(70%X560),但不应损及其原已申请执照之楼地板面积120284平方公尺为标准”,其中“容积率依整个基地面积计算为392%(70%X560)”系指捐地前粗容积为392%,捐地30%后为560%(台北市商三基准容积皆为560%)。北市府骤然推翻公告的都市计划主要计划,指摘京华城容积率只有392%,然而台北市所有商三建案的基准容积率皆为560%,京华城额外捐出大量土地和金钱回馈市民,岂有在捐地捐钱后,容积反而变更少之理,京华城开启陈情之路,但郝市府皆不处理。
2014年,郝市府解除威京集团整体开发规定,并认定京华城基地西北角小地主无须返还京华城代捐的土地和价金,致京华城求偿无门。
“监察院”纠正 北市府厘正京华城容积率从392%回复560%
直到2016年,“监察院”纠正北市府,确认京华城的基准容积率回复为560%。北市府于106年厘正京华城的容积率为560%,然而,柯市府于107年却又径行删除都市计划公告允建保障京华城的楼地板面积120284平方公尺。
京华城容积率560%至840% 购买容积移转30%并依法申请容积奖励20%
京华城改建再开发,考量南松山在台北市发展相对落后,期望带动地区发展与经济活动,增加就业机会,委请国内外建筑师规画协助,希望以创新的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及宜居城市为主轴,以基准容积率560%为基础,向北市府提出前瞻性规画和都市计划变更。
京华城依据都市计划法第24条提出细部计划,向北市府申请容积奖励。京华城再开发是改建案、都市计划案,不是都更案,关于都市计划案的容积率奖励,“内政部”早在十多年前就饬令全国各县市要订定法令“非都更奖励容积以法定容积20%为限”,但台北市政府至今没有订出法令规范,致使京华城所提都市计划变更细部计划只能依照北市府容积总量管制的通案原则办理。
北市府要求京华城容积奖励项目必须符合“公益性、对价性、适法性之通案原则”。在公益性和对价性方面,改建后的京华城商办大楼,将达到“钻石级”的绿建筑和智慧建筑、取得耐震建筑设计标章,同时,京华城另外认养整改复盛公园五十年、提供公众使用6%以上充电车位及电池交换设备、并无偿提供公益空间1138.8平方公尺、顺平整修吉祥路和东宁路道路1000平方公尺以上。以上三项城市创新,京华城至少花费25亿元以上成本,另外,京华城还须提供87.7亿元保证金,若京华城未达标准,北市府即全额没收。
在适法性方面,京华城依据“都市计划容积移转实施办法”第八条第一项、及“台北市容积移转审查许可自治条例”第九条规定“容积移转和容积奖励不得超过法定容积50%”申请办理,即京华城的容积移转及容积奖励不得超过50%,扣除容积移转30%后,北市府核定给予京华城20%容积奖励,而这也是目前台北市在未完成修订法令前的通案性处理原则。
京华城捐出大量土地、并捐款兴建公园和公益设施,期望带动南松山发展,建构城市新风貌,付出代价甚高,市府并未独厚京华城。
中评社台北8月28日电/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在台北市长任内将京华城改建案案容积率提高至840%,涉嫌图利威京集团主席沈庆京,台北地检署指挥廉政署今天日对沈庆京等全案嫌疑人发动搜索约谈。沈庆京也发表声明表示,他从来没有跟官员妥协或送过红包,并爆料郝龙斌市长任内,有官员索贿遭他拒绝。他并感叹,京华城容积率成了政治人物报复手段,呼吁各方回归法律与专业。
华城改建案案容积率提高至840%,所增加楼地板面积上看新台币百亿元。报导指出,沈庆京前几天人在海外,检方按兵不动,担心打草惊蛇,沈庆京恐滞留海外,直到他日前返台后,检调确认他人在家中,今天清晨拂晓出击,正式对沈庆京发动侦办。
台北地检署侦办京华城案,先前以被告身分传唤前时任台北市副市长彭振声,讯后谕令限制出境、出境,后又约谈前“监委”刘玉山、文化大学都市计划与开发管理学系教授徐国城、政治大学地政学系教授白仁德等3名都委,厘清柯市府提高京华城容积率的决策、北市都委会讨论过程,调查柯市府提高京华城容积率决策是否涉及图利,迄今已约谈14名都委会委员作证,今天再约谈沈庆京、台北市议员应晓薇共5、6人到案。
沈庆京稍早发表声明全文如下:
我从年轻到现在,从来没有跟官员妥协或送过红包。正因为不妥协不送红包,到今天京华城才会黑锅背这么大,吃了这么多的亏,大家还以为我晚节不保。我从不送官员红包,就更不可能送柯P红包,他那种人,怎么可能有办法谈条件,看就知道!何况京华城容积是依法令申请而且有道理的,为什么要送红包?柯P也从来没要过,反而是当时柯市府一位官员透过他人来明示要过,我立刻拒绝,导致京华城申请容积不断遭到报复。
392%到560% 公务员表述不清 衍生争议数十年
京华城申请容积奖励的过程,让我深深感受到,有些政府官员不愿做对的事,视贪渎和法律如无物,简直是滥用公权力到极点。明明是当年(民国80年2月13日)北市府公务员在都市计划主要计划的公告上,自己表述不清,在要求京华城捐地30%之后,商三基准容积率依法应该是560%(全国商三皆为560%),文稿竟然写成392%(560%x70%),捐地后反而容积变更少,岂有此理,衍生争议数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