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奎博析美国选举:拜登没有到打退堂鼓时候
中评社台北7月14日电(记者 郑羿菲)美国总统拜登辩论会表现失利,民主党可能换将吗?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黄奎博接受中评社访问开门见山表示,按照现在的媒体特性,换将恐怕带给民主党的伤害更大。要让拜登退选的两大决定性因素还未出现,一是民调雪崩式下滑,落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10%到15%。二是拜登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持续在媒体镜头前呈现。目前还未到让拜登团队打退堂鼓的势头。
黄奎博说,即便目前看起来美国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的民调有机会与特朗普一拚,但那是贺锦丽还没站上主将的位置被放大检视,再加上拜登金主能不能转移力挺接棒者?拜登死忠支持者会不会反扑,导致基本盘缩水?这些不稳定因素太多了,也不能那么乐观。
美国总统大选逐渐白热化,民主党的美国总统拜登与共和党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进行首场辩论会,但拜登表现不佳,引起民主党内及媒体舆论“换将”声浪,但拜登已向民主党议员发出公开信,坚持参选到底,党内高层若有意见就挑战他,否则就力挺。而一向支持民主党的《纽约时报》编辑委员会则在6月27日、7月9日两度刊文敦促民主党领袖劝说拜登退选。
黄奎博为美国马利兰大学政府与政治系博士,历任“外交部”研究设计委员会主委、陆委会谘询委员、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副院长、中国国民党副秘书长(督导大陆部、国际部),现为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大外交系教授。
黄奎博说,影响拜登参选与否的两大主要决定性因素,一、拜登民调在这半个月雪崩式下跌,甚至落后特朗普10%到15%的明显差距。二、拜登持续在媒体镜头前,呈现出健康不理想的状态。这2项因素,或许会是拜登竞选团队考量的关键。
黄奎博认为,拜登参选到底的个人考虑,是若现在退选,除了承认自己在第一次辩论表现不好外,在历史上也会留下比较不好的纪录,再怎么样拜登都希望能撑过这一关。拜登的竞选团队从政治常理判断,当然会希望拜登继续选到底,因为选下去才有赢的希望,未来才有加官晋爵的空间。
黄奎博指出,对民主党内支持拜登选到底的人,或许是不希望本来排队接班在后头的人突然一下子就超车,因为拜登若临时不选了,谁会是下一个民主党面对大选的新共主,谁也不知道,对民主党内排队接班的现状会产生更大的不确定因素,有点类似派系之间的平衡瞬间生变,甚至原本排在下次挑战大选的人被超车。与其产生混乱,不如就维持现状。
黄奎博表示,民主党内赞成换将者,或许是想下猛药、震荡疗法,也不排除民主党内先喊一喊,替某个人宣传,让民众对此人有印象,创造“这个人有机会”的印象,等到4年后党内竞争时,就能让选民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等于是先拿一个准入场券。
未来若民主党换将,有机会击败特朗普?黄奎博举例说,过去因为媒体技术的限制,可能很多美国人不晓得美国前总统小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FDR)39岁就得了小儿麻痹症不良于行,当时可以透过技术性遮掩,但现代社会传播媒介多元、迅速,民主党一旦换将,恐怕带给民主党的伤害更大。
黄奎博认为,民主党若真的换将,不稳定的因素还包括支持拜登的金主能否真的移转到替代者身上、拜登的死忠支持者会不会反扑,导致新的候选人在党内的支持度基本盘缩小等,这些都是不稳定因素,换将恐怕带给民主党的伤害会更大。
黄奎博表示,尽管拜登在首次辩论会失利,但现在拜登的支持度并不是遥遥落后特朗普,要下定论谁赢谁输还早了点,接下来4个月谁也不晓得拜登阵营、特朗普阵营会发生什么事,不能说拜登完全没希望,选举的状况随时千变万化。
中评社台北7月14日电(记者 郑羿菲)美国总统拜登辩论会表现失利,民主党可能换将吗?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黄奎博接受中评社访问开门见山表示,按照现在的媒体特性,换将恐怕带给民主党的伤害更大。要让拜登退选的两大决定性因素还未出现,一是民调雪崩式下滑,落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10%到15%。二是拜登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持续在媒体镜头前呈现。目前还未到让拜登团队打退堂鼓的势头。
黄奎博说,即便目前看起来美国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的民调有机会与特朗普一拚,但那是贺锦丽还没站上主将的位置被放大检视,再加上拜登金主能不能转移力挺接棒者?拜登死忠支持者会不会反扑,导致基本盘缩水?这些不稳定因素太多了,也不能那么乐观。
美国总统大选逐渐白热化,民主党的美国总统拜登与共和党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进行首场辩论会,但拜登表现不佳,引起民主党内及媒体舆论“换将”声浪,但拜登已向民主党议员发出公开信,坚持参选到底,党内高层若有意见就挑战他,否则就力挺。而一向支持民主党的《纽约时报》编辑委员会则在6月27日、7月9日两度刊文敦促民主党领袖劝说拜登退选。
黄奎博为美国马利兰大学政府与政治系博士,历任“外交部”研究设计委员会主委、陆委会谘询委员、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副院长、中国国民党副秘书长(督导大陆部、国际部),现为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大外交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