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校章:基隆深圳深化交流 官方应多松绑

台湾海洋大学海洋休闲产业暨发展中心主任曹校章接受中评社专访。(中评社 张颖齐摄)

  中评社基隆8月26日电(记者 张颖齐)两岸关系紧张,中国国民党籍基隆市长谢国梁去年赴深圳参加基隆、深圳的海峡两岸港口城市论坛,促进交流。曾一同前往的台湾海洋大学海洋休闲产业暨发展中心主任曹校章接受中评社专访表示,深圳地大物博、周边建设令人惊叹,基隆则是拥有软实力,彼此教学相长,受益良多,但考量两岸仍有政治因素影响,他期盼赖政府应该要再更多松绑,让两座城市师生可互访。

  曹校章,出生于宜兰,台湾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博士,现任海大共同教学中心体育教育组教授,曾任崇右技术学院室观光产业学系兼任副教授、醒吾科技大学体育室兼任副教授、基隆市政府全中运亮点夺金计划主持人、“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暑净海大联盟扩展计划主持人等,拥有橄榄球、救生员、独木舟、帆船、水上摩托车、潜水、游艇等运动教练、裁判证照。

  谢国梁去年11月10至12日赴深圳参加论坛,偕基隆市、桃园市、花莲县府、海洋大学、铭传大学等学研单位,与深圳市长覃伟中及深圳的学研单位会面,参加“港城相融、携手共赢,海峡两岸港口城市论坛”,针对海洋相关经济、教育、文化、产业、运输、环保各方面进行交流。曹校章代表海大随团前往。

  两岸关系冷,彼此官方交流管道仅剩台北、上海双城论坛,以及去年首办的基隆、深圳海港城市论坛。曹校章表示,他认为基隆、深圳有这样的论坛管道是很好的,在去深圳之前,就开了很多会,不是以政治为主,而是实际的两市交流,有签订了包括运输、能源、货运、商港、教育、环境等10项合作备忘录,基隆、深圳互有强项,他希望不会只有一次会面,应持续双面互动交流,师生互访。

  曹校章向中评社说,他认为去年这样举办是很好的,应该要持续,但可能受到目前两岸时局限制,他希望赖政府可考量,针对两岸政策应多松绑、解套,先从基隆、深圳的交换学生开始,在延伸到两岸海港城市的商业。台湾在深圳也有设厂,应持续交流,彼此才会有正向观念融合。在全球化的情况下,两岸交流是无法切割,他也觉得不要只停留在论坛,还要有其他实质作为,谢国梁去年办得很不错。

基隆正滨旧渔会大楼。(中评社 张颖齐摄)

  他说,无论是正式或非正式的两岸互动交流,都该站在人民角度推动,去年基隆、深圳论坛洽签后,如今面临可能停止,或许是因政治因素,但他站在学者的立场,希望能继续有实质交流作为,才有意义。如今基隆、深圳师生都还有互相联系,对岸也提供对等的单位与台湾方进行经验交流,他亲身参与,瞭解这并非政治作秀,是有实质的深化,深圳展示硬实力,基隆也展现文化历史教育等软实力,基隆也可邀深圳来交流、互访。

  关于在深圳方面所见所闻,有什么样的经验感触?曹校章说,谢国梁2022年上任后,希望促进两岸城市交流,虽说深圳与基隆的城市规模有落差,深圳开发程度、人口数大,但却非常看重基隆,都是海港城市、拥有多元文化、教育内涵,海大是基隆的海洋教育学校,谢国梁希望与海大密切结合,在学术专业方面,包括航海、轮机、商船、能源、教育能补强市府,那次去了后,也发现大陆硬体建设的强大、强壮。

  他还说,但基隆拥有的是软实力人文、素养、教育,彼此软硬创造出火花,搭起两岸的桥梁,对基隆市政擘划很有帮助。比方谢国梁曾提出在基隆国门广场兴建摩天轮,虽说遭到一些舆论揶揄,但其实他们那次走访深圳后,看到深圳就是在港边建设摩天轮,摩天轮的车厢够大,能容纳50人、转一圈花约40分钟,除了观光外,还能在上面有小会议,他们学术、市府、企业单位就在车厢内谈了很多合作意向,包括航运公司、货柜、人才培育、观光等。

  曹校章赞许,深圳的摩天轮带动周边观光经济、文创等,一进园区就是拿到一个摩天轮形状的冰棒,很有创意,可借镜学习。因此他认为,虽说现在两岸气氛对立、有意识形态,但城市之间应回到彼此的专项,深圳的壮观,值得基隆思考如何翻转变化,除了运输、货柜、军港外,再发展创生。

基隆正滨旧渔会大楼一隅。(中评社 张颖齐摄)

  他也提到,深圳是走大型重工业、货运吞吐量发展为主,过去就是清朝的门户,货柜量在世界排名前茅。基隆则是下降,受到全球化影响,大家都要面对转型,基隆港如今没落到全台排名第四的商港,因此正在进行邮轮发展、渔港转型游艇港、活化等,他也在协助谢国梁推动正滨渔港划设成游憩专区,在渔获条萧条又维护渔权情况下下,引进娱乐渔船、游艇等,基隆、深圳教学相长、彼此发展。

  最后,曹校章强调,深圳以商港为主,地大物博、资源多,周边硬体建设让人惊叹,最惊艳的是无人机表演,比澎湖花火节的无人机表演还大3倍,创造可观效益,这样的技术优势,是很值得基隆学习、借镜、看齐。

台湾海洋大学海洋休闲产业暨发展中心主任曹校章接受中评社专访。(中评社 张颖齐摄)

  中评社基隆8月26日电(记者 张颖齐)两岸关系紧张,中国国民党籍基隆市长谢国梁去年赴深圳参加基隆、深圳的海峡两岸港口城市论坛,促进交流。曾一同前往的台湾海洋大学海洋休闲产业暨发展中心主任曹校章接受中评社专访表示,深圳地大物博、周边建设令人惊叹,基隆则是拥有软实力,彼此教学相长,受益良多,但考量两岸仍有政治因素影响,他期盼赖政府应该要再更多松绑,让两座城市师生可互访。

  曹校章,出生于宜兰,台湾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博士,现任海大共同教学中心体育教育组教授,曾任崇右技术学院室观光产业学系兼任副教授、醒吾科技大学体育室兼任副教授、基隆市政府全中运亮点夺金计划主持人、“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暑净海大联盟扩展计划主持人等,拥有橄榄球、救生员、独木舟、帆船、水上摩托车、潜水、游艇等运动教练、裁判证照。

  谢国梁去年11月10至12日赴深圳参加论坛,偕基隆市、桃园市、花莲县府、海洋大学、铭传大学等学研单位,与深圳市长覃伟中及深圳的学研单位会面,参加“港城相融、携手共赢,海峡两岸港口城市论坛”,针对海洋相关经济、教育、文化、产业、运输、环保各方面进行交流。曹校章代表海大随团前往。

  两岸关系冷,彼此官方交流管道仅剩台北、上海双城论坛,以及去年首办的基隆、深圳海港城市论坛。曹校章表示,他认为基隆、深圳有这样的论坛管道是很好的,在去深圳之前,就开了很多会,不是以政治为主,而是实际的两市交流,有签订了包括运输、能源、货运、商港、教育、环境等10项合作备忘录,基隆、深圳互有强项,他希望不会只有一次会面,应持续双面互动交流,师生互访。

  曹校章向中评社说,他认为去年这样举办是很好的,应该要持续,但可能受到目前两岸时局限制,他希望赖政府可考量,针对两岸政策应多松绑、解套,先从基隆、深圳的交换学生开始,在延伸到两岸海港城市的商业。台湾在深圳也有设厂,应持续交流,彼此才会有正向观念融合。在全球化的情况下,两岸交流是无法切割,他也觉得不要只停留在论坛,还要有其他实质作为,谢国梁去年办得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