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观察:北约染指亚洲令亚太地区更危险
中评社华盛顿7月11日电(记者余东晖)正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约峰会11日将举行北约与日韩澳新四国的专题会议,探讨北约与亚太加强安全合作。有美国战略专家呼吁北约远离亚洲,因为他们相信,北约染指亚太事务只会使得本地区变得更危险,而不是更安全。
近年来北约“往东看”的势头越来越明显。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上周在《外交事务》撰文,将矛头对准了中国,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并宣称北约进入了一个“与中国长期竞争”的新时代。“欧洲的安全影响着亚洲,而亚洲的安全也影响着欧洲”,做此论断的斯托尔滕贝格一直主张北约在反制中国崛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与拜登政府以“同盟和伙伴关系”为对华竞争的关键支柱相呼应。
2022年,北约历史上首次正式将中国确定为“安全挑战”。这个冷战遗留军事安全组织正在加强与印太伙伴在网络防御、新技术、太空和海上安全等广泛问题上的政治对话和务实合作。
这个本来专注于欧洲和大西洋地区的军事联盟不断提升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2022年,北约观察员首次参加了印太地区的军事演习。法德意英等北约盟国以各自国家的身份,越来越多地参与亚洲伙伴的军演,并派军舰到南海、台海等敏感水域游弋,向中国示威的意图明显。
正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约75周年峰会将所谓“中国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作为重要议题之一。连续第三年,被称为“印太四国”(IP4)的四个非北约国家——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韩国参与北约峰会。10日发布的北约“华盛顿峰会宣言”,有14处提到中国,宣称中国继续挑战“我们的利益、安全和价值观”;“通过对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的大规模支持,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决定性赋能者”。
北约这种跟随为首的美国将中国当作“主要竞争者”的趋向,不仅令中国越来越担心美国正在推动“亚太版的北约”,也让不愿在美中大国对峙中选边的亚太国家担心,亚太地区将因为北约的染指而变得更加危险。
连日来,中方对华盛顿北约峰会的反应成为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最热话题之一。8日警告北约“不要搞乱了欧洲,又试图搞乱亚太”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9日再度指出:北约作为冷战遗存和全球最大军事集团,一边声称自己是区域性、防御性组织,一边不断越界扩权,挑动对抗,大搞霸道霸凌。北约所谓的安全,是以牺牲别国安全为代价,其所做所为给全球和地区带来了极高的安全风险。
林剑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北约对中国的抹黑攻击和甩锅推责,反对北约拿中国当借口,东进亚太,搅动地区局势。中方敦促北约纠正错误的对华认知,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停止贩卖“安全焦虑”,停止四处树立“假想敌”,停止打着“共同防御”的旗号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切实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点实事。
如果说中国官方痛批北约试图“东进亚太”实属情理之中的话,美国战略学者对北约染指亚太事务提出批评,反映了北约“往东看”给亚太地区和美国自身带来的隐忧,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欧亚项目访问学者德若因(Mathieu Droin)、史汀生中心高级研究员格里科(Kelly Grieco)、尼赫鲁大学副教授雅各布(Happymon Jacob)8日联名在《外交事务》网站撰文:“北约为何要远离亚洲?联盟将使该地区更不安全,而不是更安全”。
这些战略学者指出,形如“圆孔中的方钉”,北约并不是促进跨地区合作以对抗中国的正确论坛。将北约拉入亚洲加剧了中方关于美国领导的全球集团对抗的说法,并有可能疏远亚洲国家,而最终无助于加强地区安全或威慑。
作者指出,现有参加北约峰会的IP4之中,除了日本比较积极,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都相对谨慎。更大问题在于,北约参与亚洲与更广泛的本地区政治动态并不同步。尤其是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担心,北约会破坏这些国家努力维持的与华盛顿和北京关系的微妙平衡。大多数亚洲国家并不把中国视为生存威胁,也不愿在美中竞争中选边站队。
亚太地区的政策制定者担心,北约进军亚洲将成为华盛顿努力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地区安全集团以对抗中国的又一步。欧洲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和西方对该地区的干预,以及对北约军事手段的不安,助长了这些担忧。
新加坡战略学家马凯硕警告,北约向印太地区转移的“最大危险”是,该联盟“可能最终向东亚输出其灾难性的军国主义文化”。
北约试图缓解这些担忧,一再保证不会进入南海等敏感区域,也不会接纳亚洲成员国。但许多亚洲国家并不相信北约的意图,尤其是北约在日本设立联络处,北约前盟军最高指挥官斯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公然提出北约应包括亚洲民主国家,这更加深了亚太国家的忧虑。
主张北约“往东看”的人试图让北约成员国在防范南海和台海紧急状况方面发挥“威慑作用”。然而上述战略学者指出,尚不清楚这种威慑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而且北约在印太安全中扮演更活跃的角色,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北约与亚洲日益密切的接触非但不会加强地区安全,反而可能加剧不安全和不稳定。
作者分析,首先,北约往东倾斜助长了北京关于华盛顿将北约作为“方便的工具”,纠集亚欧盟友组成包围和遏制中国的“亚太北约”的论调。亚太国家担心,如果中国被逼到墙角,可能奋起猛烈回击。亚太地区的“安全困境”会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北约是否有政治意愿或军事能力为印太地区的安全和威慑做出有意义的贡献,令人怀疑。许多欧洲盟国不愿意支持北约在遥远地区遏制中国的任务,要么是因为它们正忙于对付俄罗斯,要么是因为它们与中国有广泛的经济联系。总之,亚洲并不是欧洲国家的生存利益所在。
作者指出,北约加强合作的主要内容是与IP4建立“量身定制”的伙伴关系,而不是“牢不可破”的安全承诺。这更多的是廉价的空谈,而不是可信的意图。亚洲国家非常清楚,在没有任何安全承诺的情况下,在政治上与北约结盟,可能会增加成为目标的风险。
作者认为,即便发生台海危机,北约并没有义务进行干预。作为一个基于共识的组织,北约很可能会保持观望。即使北约成员国想干预亚洲事务,他们也几乎没有多余的能力在数千英里之外开展行动。北约根本不具备应对亚洲突发事件的能力。
作者总结道,将北约拉入亚洲的主张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它助长了对北约意图的担忧,激怒了北京,却没有给亚洲伙伴提供进一步威慑的手段。旨在对抗中国的折中措施最终可能引发北约正寻求化解的冲突。
中评社华盛顿7月11日电(记者余东晖)正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约峰会11日将举行北约与日韩澳新四国的专题会议,探讨北约与亚太加强安全合作。有美国战略专家呼吁北约远离亚洲,因为他们相信,北约染指亚太事务只会使得本地区变得更危险,而不是更安全。
近年来北约“往东看”的势头越来越明显。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上周在《外交事务》撰文,将矛头对准了中国,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并宣称北约进入了一个“与中国长期竞争”的新时代。“欧洲的安全影响着亚洲,而亚洲的安全也影响着欧洲”,做此论断的斯托尔滕贝格一直主张北约在反制中国崛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与拜登政府以“同盟和伙伴关系”为对华竞争的关键支柱相呼应。
2022年,北约历史上首次正式将中国确定为“安全挑战”。这个冷战遗留军事安全组织正在加强与印太伙伴在网络防御、新技术、太空和海上安全等广泛问题上的政治对话和务实合作。
这个本来专注于欧洲和大西洋地区的军事联盟不断提升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2022年,北约观察员首次参加了印太地区的军事演习。法德意英等北约盟国以各自国家的身份,越来越多地参与亚洲伙伴的军演,并派军舰到南海、台海等敏感水域游弋,向中国示威的意图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