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专家析经济体制改革三关键词
中评社北京8月21日电(助理记者 马一鸣)8月20日,中国记协举办主题新闻茶座,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以“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表示,经济体制改革是基础,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来带动整个体制的系统性改革、全方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享过程中,徐洪才提到了经济体制改革三个关键词,并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个关键词是“市场经济”。他认为,我们要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不动摇,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促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在更大范围之内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国民经济的循环畅通,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另外,还要促进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市场失灵时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提高政府服务于经济活动的效率。
第二个关键词是“社会主义”。徐洪才表示,这是由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决定的。他强调,我们拥有制度优势,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社会公平。
第三个关键词是“高水平”。他提到,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要自觉的对标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从制造业开放到服务业开放,以及现在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碳绿色发展等方面,努力向高标准看齐,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核心。另外,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徐洪才指出中国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回答现场记者提问环节,徐洪才表示,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从制造业开放到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开放,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政策层面始终没有改变,而且以实际行动在扩大对外开放。但同时,也是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要打造一个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不会动摇的。”他还强调,尽管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严峻,美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等孤立打压措施,这些最终会造成两败俱伤,中国要努力处理这些人为障碍,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吸引境外的投资者,最终实现双赢。
徐洪才还就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相关问题回答了现场中外记者们的提问。
中评社北京8月21日电(助理记者 马一鸣)8月20日,中国记协举办主题新闻茶座,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以“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表示,经济体制改革是基础,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来带动整个体制的系统性改革、全方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享过程中,徐洪才提到了经济体制改革三个关键词,并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个关键词是“市场经济”。他认为,我们要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不动摇,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促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在更大范围之内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国民经济的循环畅通,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另外,还要促进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市场失灵时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提高政府服务于经济活动的效率。
第二个关键词是“社会主义”。徐洪才表示,这是由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决定的。他强调,我们拥有制度优势,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社会公平。
第三个关键词是“高水平”。他提到,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要自觉的对标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从制造业开放到服务业开放,以及现在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碳绿色发展等方面,努力向高标准看齐,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核心。另外,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徐洪才指出中国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