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亚太秩序的东盟方案 前景如何

印度尼西亚前任外交部长 哈桑·维拉尤达(中评社 马一鸣摄)

  中评社北京7月9日电(助理记者 马一鸣)东盟在处理地区冲突与和平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在推动亚太秩序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东盟方式的核心特征是什么,它如何促进地区安全和秩序?随着地缘政治在该地区的复苏,东盟方式和东盟中心地位面临哪些挑战?在大国竞争的时代,东盟方式和中心地位是否仍然重要,前景如何?东盟如何继续为地区和平与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7月7日下午,第十二届世界和平论坛中,以“亚太秩序的东盟方案”为题的小组讨论在北京市辽宁大厦展开。本次小组讨论由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卢光盛主持,印度尼西亚前任外交部长哈桑·维拉尤达、前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越南外交学院代理院长范兰蓉、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马来西亚战略和国际研究所主席莫哈末·法伊兹·阿卜杜拉出席并发言。

  印度尼西亚前任外交部长哈桑·维拉尤达首先指出,“东盟是亚洲的巴尔干”这种比喻是错误的,东盟是最成功的区域组织之一。他提到有四个关键因素帮助东盟解决纠纷和防止冲突,第一是对话,东盟制定了这种对话的惯例;第二是冲突解决作为政策的优先事项,比如印尼强调不要把没有解决的冲突留给下一代人,而是通过直接谈判或者第三方斡旋来找到解决办法;第三是纠纷仲裁,如果谈判失败就接受仲裁裁决;第四是大家庭的支持,东盟成员相互帮助,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展望未来,他表示,东盟必须要应对内部和外部的安全挑战,同时要确保东盟的原则在大国政治的时代依然有效,要维持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东盟在本地区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可以供本地区类似的国家借鉴。

  前东盟秘书长王景荣强调了《东盟宪章》的作用,他表示,东盟成立已经有57年了,历程比较曲折有一些复杂的议题也有很长的会议和辩论,但是最终故事还没有写完,东盟作为一个东南亚的组织还是面临很多的挑战。《东盟宪章》体现了东南亚国家一直在开展的工作,以及他们对于未来道路的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同时,他还指出,不能对东盟丧失耐心和信心,希望在未来基于规则的立场,使用这些规则帮助我们找到新的方案解决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和分歧。

前东盟秘书长 王景荣(中评社 马一鸣摄)

  越南外交学院代理院长范兰蓉随后表示,东盟有自己的做事方式,这很重要。她指出,五十多年来,东盟一直是东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的源泉,尽管成员国之间存在多样性,但东盟加强了对话和协商一致,争取和平解决争端。东盟成功的避免了其成员国之间以及其他大的冲突,这也证明了“东盟方式”的有效性。她也表示,“展望未来,东盟必须在坚持其核心原则的同时,不断适应以确保其在地区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另外,只有通过增进相互瞭解和加强民间联系,才能够实现更加开放、平等和有韧性的地区秩序。为此,东盟可以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的对话伙伴国,加强战略互信,深化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认为,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东盟方式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他表示,未来在亚洲地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过程中,共商共建原则与东盟方式要能够有机的协调起来,从而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推进需要包括东盟在内的国家共同来努力,这种合作和努力的基础就是共商共建原则与东盟方式的有效对接和结合。”他说。

  马来西亚战略和国际研究所主席莫哈末·法伊兹·阿卜杜拉在发言中提到,大部分信任赤字都是受到过去经历的影响,包括后殖民变革,以及当时新兴的西方秩序及其价值观和规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美国等大国对中国甚至印度等新兴国家的看法上。他指出,东盟背后有一股召集力,应该继续加以利用。自我克制兼顾不同利益和处理分歧,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求同存异的能力。他也表示,东盟必须继续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团结的区域组织。

越南外交学院代理院长 范兰蓉(中评社 马一鸣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 李向阳(中评社 马一鸣摄)

马来西亚战略和国际研究所主席 莫哈末·法伊兹·阿卜杜拉(中评社 马一鸣摄)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卢光盛(中评社 马一鸣摄)

“亚太秩序的东盟方案”小组讨论现场(中评社 马一鸣摄)

“亚太秩序的东盟方案”小组讨论现场(中评社 马一鸣摄)

印度尼西亚前任外交部长 哈桑·维拉尤达(中评社 马一鸣摄)

  中评社北京7月9日电(助理记者 马一鸣)东盟在处理地区冲突与和平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在推动亚太秩序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东盟方式的核心特征是什么,它如何促进地区安全和秩序?随着地缘政治在该地区的复苏,东盟方式和东盟中心地位面临哪些挑战?在大国竞争的时代,东盟方式和中心地位是否仍然重要,前景如何?东盟如何继续为地区和平与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7月7日下午,第十二届世界和平论坛中,以“亚太秩序的东盟方案”为题的小组讨论在北京市辽宁大厦展开。本次小组讨论由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卢光盛主持,印度尼西亚前任外交部长哈桑·维拉尤达、前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越南外交学院代理院长范兰蓉、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马来西亚战略和国际研究所主席莫哈末·法伊兹·阿卜杜拉出席并发言。

  印度尼西亚前任外交部长哈桑·维拉尤达首先指出,“东盟是亚洲的巴尔干”这种比喻是错误的,东盟是最成功的区域组织之一。他提到有四个关键因素帮助东盟解决纠纷和防止冲突,第一是对话,东盟制定了这种对话的惯例;第二是冲突解决作为政策的优先事项,比如印尼强调不要把没有解决的冲突留给下一代人,而是通过直接谈判或者第三方斡旋来找到解决办法;第三是纠纷仲裁,如果谈判失败就接受仲裁裁决;第四是大家庭的支持,东盟成员相互帮助,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展望未来,他表示,东盟必须要应对内部和外部的安全挑战,同时要确保东盟的原则在大国政治的时代依然有效,要维持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东盟在本地区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可以供本地区类似的国家借鉴。

  前东盟秘书长王景荣强调了《东盟宪章》的作用,他表示,东盟成立已经有57年了,历程比较曲折有一些复杂的议题也有很长的会议和辩论,但是最终故事还没有写完,东盟作为一个东南亚的组织还是面临很多的挑战。《东盟宪章》体现了东南亚国家一直在开展的工作,以及他们对于未来道路的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同时,他还指出,不能对东盟丧失耐心和信心,希望在未来基于规则的立场,使用这些规则帮助我们找到新的方案解决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和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