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砚雕师董家豪:中国砚台艺术魅力独特

砚台雕刻艺术家董家豪。(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彰化8月16日电(记者 方敬为)彰化家承三代的砚台雕刻师董家豪15日在鹿港镇开办个人创作展,谈到砚台工艺,他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砚台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也是两岸共同的艺文渊源之一,他小时跟着父亲董坐学习制砚技术,并发觉出兴趣,近年也有与大陆交流,两岸砚台工艺各有千秋,他也很高兴能够在台湾持续制砚,发扬中国砚台艺术独特的魅力。

  董家豪,1981年生,三代传承砚雕艺术世家。雕刻风格除了承袭父亲教导技法,对于大自然与中华文化的喜爱,于创作作品中亦能体悟出端倪,应用不同素材的融入与雕刻技法变化,增添些许个人创意于砚雕创作上,让砚雕在古法中也能出脱新意,散发出不一样的风采。

  彰化二水董家,自第一代砚雕师董壬申于1923年开始专研砚台雕刻技艺,传承给儿子董坐,再到孙子董家豪,迄今已有百年历史,成为彰化地方知名的砚台艺术世家,并经营“董坐石砚”艺术馆,贩售文房四宝、奇雅艺石、石茶盘、
摆饰品等艺品,是彰化地放文人雅士经常交流的场所。

  董家豪向中评社表示,砚台的工艺源于中国大陆,两岸在制砚上都有质地很好的石材,并且在雕刻及创作上各有长处,台湾方面,采用浊水溪流域的“螺溪石”为制砚材料。螺溪石以墨黑、黛绿、赭红三色为主,并能依深浅不同延伸出其余色系变化,且密度适中,好发墨,不易伤笔,很适合制作成砚台。

  董家豪师承父亲董坐,其工艺也受到大陆方面肯定,曾于2017年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博览会工艺精品奖获选“入围奖”、2017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第六届精品砚台评选“金奖”。他表示,砚台艺术是两岸共同的艺文渊源之一,他很高兴能够传承相关技艺。

董家豪(右)的砚台雕刻技艺师承父亲董坐(左),书画家李谷摩(中)出席展览开幕致意。(中评社 方敬为摄)

  董家豪也提到,现在台湾做砚台的人越来越少,台湾许多传统工艺大部分是家族传承较多,要能够广泛传承下去,比较不容易,他比较幸运,生在彰化县,家族里面又是从事砚台工艺,本身又有兴趣,得以将这份传统技艺学习下来。

  董家豪说,彰化县又是一个工艺大县,他的砚台雕刻有许多工艺大师提供的灵感与点子,除了师承父亲的雕刻技法之外,他也融入了包括木雕、金雕等艺师的技法在砚台创作中,希望能够让中国砚台之美被更多人看见,砚台艺术是传统文化,须要更加爱护它、保护它、珍惜它。

董家豪艺术砚台作品。(中评社 方敬为摄)

董家豪艺术砚台作品。(中评社 方敬为摄)

董家豪艺术砚台作品。(中评社 方敬为摄)

砚台雕刻艺术家董家豪。(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彰化8月16日电(记者 方敬为)彰化家承三代的砚台雕刻师董家豪15日在鹿港镇开办个人创作展,谈到砚台工艺,他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砚台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也是两岸共同的艺文渊源之一,他小时跟着父亲董坐学习制砚技术,并发觉出兴趣,近年也有与大陆交流,两岸砚台工艺各有千秋,他也很高兴能够在台湾持续制砚,发扬中国砚台艺术独特的魅力。

  董家豪,1981年生,三代传承砚雕艺术世家。雕刻风格除了承袭父亲教导技法,对于大自然与中华文化的喜爱,于创作作品中亦能体悟出端倪,应用不同素材的融入与雕刻技法变化,增添些许个人创意于砚雕创作上,让砚雕在古法中也能出脱新意,散发出不一样的风采。

  彰化二水董家,自第一代砚雕师董壬申于1923年开始专研砚台雕刻技艺,传承给儿子董坐,再到孙子董家豪,迄今已有百年历史,成为彰化地方知名的砚台艺术世家,并经营“董坐石砚”艺术馆,贩售文房四宝、奇雅艺石、石茶盘、
摆饰品等艺品,是彰化地放文人雅士经常交流的场所。

  董家豪向中评社表示,砚台的工艺源于中国大陆,两岸在制砚上都有质地很好的石材,并且在雕刻及创作上各有长处,台湾方面,采用浊水溪流域的“螺溪石”为制砚材料。螺溪石以墨黑、黛绿、赭红三色为主,并能依深浅不同延伸出其余色系变化,且密度适中,好发墨,不易伤笔,很适合制作成砚台。

  董家豪师承父亲董坐,其工艺也受到大陆方面肯定,曾于2017年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博览会工艺精品奖获选“入围奖”、2017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第六届精品砚台评选“金奖”。他表示,砚台艺术是两岸共同的艺文渊源之一,他很高兴能够传承相关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