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中美俄法学者谈大国责任担当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7月8日电(记者 海涵)第十二届世界和平论坛7月7日中午举行第三场大会,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研究员董云裳、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创始所长巴斯卡尔·博尼法斯围绕“展现大国维护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担当”这一主题分享看法。

  李君如表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之间不可能没有矛盾,问题不在于有没有矛盾,而在于如何正确处理矛盾。中美两个大国怎么相处?习近平主席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以和为贵、以稳为重、以信为本”。如果大国都能这样处理问题,那就好办了。

  李君如说,大国之间要有战略互信,不要互相怀疑、猜忌。他表示,对于和平问题,劝和促谈是最好的办法,不要选边站、搞小圈子。在促进和平方面,大国应该承担起职能,要尊重以《联合国宪章》为原则和基础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董云裳表示,当前,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应对国际关系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对于大国而言,主要有两个责任,首先是积极限制自己的权力,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其次是共同提供公共产品,让这个体系更稳定地前进,让公众服务、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在全世界更公平地分配。

  董云裳说,如果大国有安全感、有信心的话,这些是可能做到的。但是当世界转向多极化的时候,大国的安全和信任受到了挑战。未来的时代需要重建对外交的信任,对权力进行限制,这样才有助实现和平共处。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表示,如今世界遇到的危机更多重、持续时间更长。俄乌冲突已经进行了三年多了,还没有看到隧道尽头的曙光,中美之间的争端也不会很快得到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危机直接与大国有关,因此,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可以推卸责任。

  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说,此前国际关系的革命都是由大国间的重大军事冲突引发的。而现在不大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太可能,这就意味着,我们很难想象会有一个新的大交易能将“游戏规则”定下来,所以世界形势的不确定性将会继续。我们应该生活在这样一种局势下,即大机构会持续保持相对弱势的地位,而多边主义可以做出临时反应。在大国合作上,需要更多相互信任、韧性以及机构确保对等得以实现。

  巴斯卡尔·博尼法斯表示,30年前,我们都很乐观,但是我们却错过了机遇,没有办法再走出冷战之后建立的新的世界秩序。现在我们付出了代价,经历了许多冲突和战争,所以我们很难说世界是和平的。俄罗斯和西方世界之间存在冲突和分裂,西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之间也存在分裂。

  巴斯卡尔·博尼法斯说,国际社会面临这些挑战的时候经常找不到解决方案,整个国际体系也是失序的。国际社会正面临困境,大家都在谈国际秩序,但国际秩序就像一个“怪物”,没有人真正看到它的样子。

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中评社 海涵摄)

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研究员董云裳(中评社 海涵摄)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中评社 海涵摄)

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创始所长巴斯卡尔·博尼法斯(中评社 海涵摄)

阎学通(中评社 海涵摄)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7月8日电(记者 海涵)第十二届世界和平论坛7月7日中午举行第三场大会,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研究员董云裳、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创始所长巴斯卡尔·博尼法斯围绕“展现大国维护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担当”这一主题分享看法。

  李君如表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之间不可能没有矛盾,问题不在于有没有矛盾,而在于如何正确处理矛盾。中美两个大国怎么相处?习近平主席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以和为贵、以稳为重、以信为本”。如果大国都能这样处理问题,那就好办了。

  李君如说,大国之间要有战略互信,不要互相怀疑、猜忌。他表示,对于和平问题,劝和促谈是最好的办法,不要选边站、搞小圈子。在促进和平方面,大国应该承担起职能,要尊重以《联合国宪章》为原则和基础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董云裳表示,当前,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应对国际关系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对于大国而言,主要有两个责任,首先是积极限制自己的权力,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其次是共同提供公共产品,让这个体系更稳定地前进,让公众服务、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在全世界更公平地分配。

  董云裳说,如果大国有安全感、有信心的话,这些是可能做到的。但是当世界转向多极化的时候,大国的安全和信任受到了挑战。未来的时代需要重建对外交的信任,对权力进行限制,这样才有助实现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