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突破“台独”封锁 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中评社三明8月25日电(记者 李子宁)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20日在福建省三明市举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学习研究委员会副主任郑剑表示,民进党打破岛内“轮流坐庄”规律继续执政,“台独”分裂分子气焰嚣张。赖清德自5月20日就职之日起,一系列涉两岸关系言行表明,其必然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运用政权的力量,竭力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到军事、法律、认知、认同等领域,割裂两岸、封锁交流、限缩合作,不惜背叛中华民族,不惜损害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倚美谋独”,“盲动冒险”,强硬展现其个人色彩,追求“一党一己”历史定位。台海形势进一步恶化,两岸之间面临战争与和平的重大抉择,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大局的可持续性面临空前挑战。两岸关系何去何从,需要两岸人民做出共同选择。
郑剑指出,大陆方面2005年3月14日颁布实施的《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明文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作为以反分裂为主旨的《反分裂国家法》,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意在告诉广大台湾同胞,不到最后一刻,大陆方面不会放弃和平统一的努力;大陆方面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一切努力与非和平方式统一的准备与实施之间并非非此即彼的排他性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的兼容性关系。换言之,任何和平的努力都不会以放松非和平手段的准备为先决条件;任何非和平手段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都不会放弃和平的努力,无论是针对全局的和平努力,还是针对局部的和平,甚至针对台湾某个群体、某个地方、某个特定人士的可能努力,均不会放弃。这就意味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与非和平手段反“台独”反干涉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面对赖清德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的狂妄挑衅逼迫、进逼红线行径,大陆方面推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的决心意志仍然不会动摇、一系列两岸融合发展政策仍然是现在进行时和未来延续时。而且,即便将来两岸统一以后,无论是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还是以非和平的方式实现的,历经长期分离的海峡两岸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融合发展,这是确保长治久安的应有之为。
一是弘扬民族大义,用正确的价值伦理抵御“台独”逆流。稳定和巩固的社会价值伦理观是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促进两岸融合的基础条件。民进党赖清德之流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推动“台独”分裂政策,否认中华民族认同,羞辱中华民族先祖,切割两岸认同,制造两岸敌意,这是数典忘祖、逆流而动的行径,必须深刻揭露、批判其龌龊动机、全面危害及必然失败的前景。
二是推进合作共融,壮大两岸经济共同体。面对民进党赖清德当局追随美国对大陆经济“脱钩断链”的狭隘、短视、投机政策导向,要针锋相对,从人类经济的自身发展规律、 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两岸经济优势互补结构需求的角度,认清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经济必将空前崛起的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确保台湾经济可长可久的条件所在,进而认知追随美国对华“脱钩断链”的长期危害,强化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知。台湾经济只有依托祖国大陆,才具备可持续性优势;大陆经济融合台湾,更有利于中华民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落实“两岸一家”,高标准推进两岸社会融合。海峡两岸既然是一家、同属一国,就应该建立一体化的融合社会,至少从生活、工作层面消除身份差别、享受共同福利、建立最亲密连接。随着大陆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类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其有义务也有能力更好地建构两岸一体化社会;台湾方面有天然的社会优势,亦应在社会发展上与大陆方面相向而行,不但在经济的共同发展,也应在社会生活层面同时造福两岸同胞。两岸关系越是受到干扰破坏,两岸社会的合作力量越应行动起来,发挥调整、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内在作用。
郑剑指出,2023年9月12日,大陆方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这个文件名为针对福建一省,实际带有不同程度的普遍适用性。《意见》的内容是总结包括福建在内的两岸开放交流以来大陆各地、各行各业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的实际提出的,既带有示范性,也带有普遍性,大陆其他一些地方也会不同程度执行。《意见》还带有探索性、开创性、试验性,中央的《意 见》给福建的一些特殊政策,为进一步的探索开辟了空间。换言之,福建也可以看作大陆 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般的两岸融合发展试验田、政策特区,其好的做 法必将推向大陆各省市自治区、各行各业。广大台湾同胞应该积极参与进《意见》中落实中来,一方面以此把握自身发展和生活的新机遇,另一方面给《意见》提供建言,让《意见》茁壮成长、开枝散叶。要动员两岸民众的力量,推动《意见》各项融合政策措施从单向输台到两岸双向互动,一体发展;建立两岸融合发展对口交流合作大体系,实现地方、行业、社会、重大事务有机连接,做到样样有对口、样样有门路、样样有依靠、样样不踏空。
中评社三明8月25日电(记者 李子宁)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20日在福建省三明市举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学习研究委员会副主任郑剑表示,民进党打破岛内“轮流坐庄”规律继续执政,“台独”分裂分子气焰嚣张。赖清德自5月20日就职之日起,一系列涉两岸关系言行表明,其必然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运用政权的力量,竭力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到军事、法律、认知、认同等领域,割裂两岸、封锁交流、限缩合作,不惜背叛中华民族,不惜损害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倚美谋独”,“盲动冒险”,强硬展现其个人色彩,追求“一党一己”历史定位。台海形势进一步恶化,两岸之间面临战争与和平的重大抉择,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大局的可持续性面临空前挑战。两岸关系何去何从,需要两岸人民做出共同选择。
郑剑指出,大陆方面2005年3月14日颁布实施的《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明文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作为以反分裂为主旨的《反分裂国家法》,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意在告诉广大台湾同胞,不到最后一刻,大陆方面不会放弃和平统一的努力;大陆方面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一切努力与非和平方式统一的准备与实施之间并非非此即彼的排他性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的兼容性关系。换言之,任何和平的努力都不会以放松非和平手段的准备为先决条件;任何非和平手段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都不会放弃和平的努力,无论是针对全局的和平努力,还是针对局部的和平,甚至针对台湾某个群体、某个地方、某个特定人士的可能努力,均不会放弃。这就意味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与非和平手段反“台独”反干涉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面对赖清德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的狂妄挑衅逼迫、进逼红线行径,大陆方面推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的决心意志仍然不会动摇、一系列两岸融合发展政策仍然是现在进行时和未来延续时。而且,即便将来两岸统一以后,无论是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还是以非和平的方式实现的,历经长期分离的海峡两岸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融合发展,这是确保长治久安的应有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