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祖华:台湾政治生态巨变 两岸关系严峻
中评社香港8月24日电(作者顾祖华)赖清德上台后,集执政力量、党机器从历史文化到现实政治,全面地对台湾进行“社会改造、洗涤人心”,岛内政治生态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两岸关系面临严峻局面。
一个“极独”的政治人物。赖清德曾自誉“务实台独工作者”,但从赖清德520上台以来的一系列讲话、行动看,“赖氏台独”根本不“务实”,而是敢于、愿意、强硬地冲击大陆给“台独”划下的红线。“赖氏台独”不仅是一种思潮、口号,更是一种基因、政治理想。李登辉是用“权术”让“台独”在台湾社会“正常化”(不再被认为是违法而遭到打击);陈水扁更多的把“台独”作为一种与大陆斗、与美国讨价还价的“工具”;蔡英文只是用“反中抗中”营造“芒果乾”骗选票,这三人才是“务实台独工作者”,而赖清德则是集“台独”之大成,承“台独”之衣钵,是名副其实的“台独金孙”。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台独”立场更坚定、“台独”语言更激进、“台独”行动更大胆的“铁杆台独”分子。
一个推动“台独”的党机器。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民进党是一个派系共治的选举型政党。现在看,民进党内虽然有不同的派系,有不同的声音,但是,在追求“台湾独立”这个问题上,只有方法、步骤的区别,没有方向的差异。在没有掌控政权时,“台独”是民进党人骗取选票的工具,当民进党连续执政后,“台独”是参与“分赃”的“密语”。赖清德在全代会上要求民进党“团结、团结、再团结,合作、合作、再合作,发挥关键的力量,带领民主台湾继续向前,绝对不能走回头路。”要尽全力,让台湾人“认识台湾自己的历史文化,建立‘生活在台湾的2300万人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国家’认同”。这次全代会选举,新潮流系少了一席中常委,并不代表赖清德不能掌控党机器。我们既要看到民进党各派系为了维护派系利益而斗争,更要看到为了派系及个人利益极大化而投奔“赖系”,以及为了巩固执政而自觉维护民进党的动力。在赖清德的主导下,民进党正在成为推进“台独”的机器。看看立法机关的民进党党团,在赖清德“输了表决不能输了论述”的要求下,是如何上演“全武行”的,就知道民进党是“台独”的载体只能背负“台独”前进。
一支“护独”的武装。蔡英文曾说“台军与民进党不亲”,但是,这种现象正在改变。首先是台美军事关系正在发生质变。美国通过派驻特种部队人员训练台军,军售武器技术保障等形式变相在台驻军,通过军售升级与台军实现武器交互操作变相掌控台军。最近几年来,美国对台军售更多是软体升级产品,台军新一代主战装备与美军现役装备可以互联互通,既提升台军战力,又加强了对台军的控制。二是蔡英文、赖清德都通过人事任命把一批效忠于民进党的官员放到各关键岗位,从上至下掌握台军。特别是赖清德任命“台独顽固分子”顾立雄为防务部门负责人,主要使命就是在台军内部“洗涤人心”,把台军改造成为“台独”效命的武装。三是赖清德用“台独”史观灌输台军。在纪念黄埔百年会议上,赖清德说“为‘中华民国’生存发展而战,为台澎金马百姓安全福祉而战”的才是真陆官,没有这份雄心壮志就是假黄埔,鼓吹有台湾才有“中华民国”,“不能够敌我不分”。赖清德上台后多次视导台军,强调他第一位的工作就是加强防务力量。在美国的操纵及赖清德的改造下,台军正在快速成为一支“护独”武装。
一个“绿化”的社会。台湾社会正在快速的“绿”化,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根据台湾政治大学自1992年连续30多年所做的“台湾民众台湾人与中国人认同趋势分布”调查看,岛内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仅剩2.4%。今年1月份岛内选举中赖清德以40%的得票率当选,据此,许多人认为台湾有60%的人不认同民进党的“台独”主张,这个看法是对岛内社情民意的误判。岛内从李登辉时期开始的教改,到蔡英文时期的以台湾史、世界史、东亚史编写历史课纲,将中国史列入东亚史,使中国成为与日本一样的外国,在这种历史观的教育下,台湾年轻一代早就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了。赖清德的“‘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新“两国论”,偏蓝的TVBS民调有63%的人赞同,偏绿民调更有73%赞成。现在,除了少数统派外,很少人认为主张“台独”是违“宪”违法的事,台湾社会的政治话语权已经被“台独”掌握,台湾社会政治话语的评判标准是民进党的话语体系,“台独”主张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一是“赖氏台独”破坏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赖清德在520讲话中出笼的“新两国论”迅速升高了两岸的敌意。赖清德的恶意不仅是“‘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说法,更是他汇出“新两国论”的方法。赖清德说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由此可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这是在借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宣布“两国论”,近似“法理台独”。赖清德还说“‘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或者是‘台湾’,皆是我们自己或国际友人称呼我们‘国家’的名称”,巧妙地将“台湾”偷渡为“台湾国”名,综合起来,就是通过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实现“台湾建国”。对赖清德的“台独”行径大陆以“围岛”军演进行打击。赖清德一上台,就把“台独”升高到屋顶,两岸军事对抗也升高到一个新的态势。与陈水扁的“投机台独”及蔡英文的“渐进台独”不同,赖清德这种“对抗式的硬台独”很难回头。即使在大陆的打击下,赖清德想要回头,但回头的台阶也很难找。甚至,赖清德一旦对中美及美台关系误判、感到台湾民心可用,实施“法理台独”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赖式台独”是两岸关系中最大的地雷,赖清德可能是两岸的点火者。
二是“蓝绿”趋同,岛内制约“台独”的力量走向衰弱。国民党的政治主张越来越向民进党靠拢,甚至唱和“绿营”的“反中抗中”。在民进党掌握岛内政治话语体系的情况下,国民党很难突破“让全国人民认识台湾自己的历史文化”“建立台湾主体性的国家认同”的这种“政治正确”,更无法对抗赖清德“改造社会、洗涤人心”做法。如蓝营无法批判《卡斯罗》这种宣杨台湾“原住民”独立与外国签署条约的电影,更不敢对抗《零日行动》这种宣扬大陆“武统”台湾、推动两岸对立的电视剧,也对抗不了把“闽南话”改为“台湾台语”为“台独”做文化准备的“台独”步骤。这些“文化台独”代表的是台湾社会当下的意识形态,何况,“台独”分子正在寻找“第五纵队”为“吊电线杆”作准备,会让人心惶恐。
三是美台联手台湾问题“国际化”加剧。台湾问题国际化是美国阻止中国统一的手段,也是民进党谋求“台湾独立”的一贯做法。当美国无力保台时,在国际上组织各种小圈子遏华是必然选择。对民进党来说,运用台湾在第一岛链关键位置,把台湾与区域和平连接起来,运用台积电等关键产业把台湾与世界经济连接起来,联合西方世界反对大陆统一也是必然选择。两岸“外交战”民进党当然是弱势,但是,美台以“民主自由”为愰子,搞“议会外交”、“城市外交”、“过境外交”,甚至否定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推动台湾改变国际处境的做法,对两岸统一造成的实质性危害正在显现。
一是要处理好应对“台独”挑衅与保持战略定力的关系。赖清德比陈水扁、蔡英文更具危害性,但许多人特别是台湾学者说,赖清德说了“两国论”,但他不敢“制宪”也不敢“修宪”,也不会“释宪”,大陆还不到“武统”的时候,要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是指大陆不受外界干扰、岛内政治变化的影响,按照自己设定的议程、方向,稳步推进两岸统一,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机遇加速统一进程。面对“台独”挑衅,我们既不能随之起舞,也不能不为所动,而应该抓住机遇推进反“独”促统进程。两岸统一是中国国家发展的必然结果,外部干涉和岛内政治变化不会影响这个结果,它们只能促使中国选择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方式来达成这个结果。
二是处理好两岸政治对立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关系。两岸政治甚至军事对立的环境当然会影响两岸交流,更给两岸融合发展带来了考验。当前态势下,赖清德不可能承认“九二共识”,两岸政治上不会松绑,我们迫切要做的是探索出一条两岸政治对立下的民间交流之路,营造出两岸经济可以融合、社会可以沟通、民间可以交流的氛围。经济上要引导台企融入大陆产业链,与大陆经济共同发展。要让民间机构唱主角,深化民间交流、文化交流。要淡化交流的政治色彩,让台胞看大陆的发展,感受大陆的善意。交流不一定能导致统一,但交流的感受在关键时刻会让人作出明智的决择。
三是处理好巩固国际社会一中原则与反对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关系。美台推动的“台湾问题国际化”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但是,它造成了一种各国特别是美西方都来参与台海事务的氛围,把我们推到一种不利的语境中,必须坚决斗争。当前最主要的是破解美西方对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的曲解,涉台学界、法律界要联手营造声势,掌握话语权。
(作者:顾祖华,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会长,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本文发表于日前在徐州召开的第二十一届长三角对台交流合作研讨会)
中评社香港8月24日电(作者顾祖华)赖清德上台后,集执政力量、党机器从历史文化到现实政治,全面地对台湾进行“社会改造、洗涤人心”,岛内政治生态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两岸关系面临严峻局面。
一个“极独”的政治人物。赖清德曾自誉“务实台独工作者”,但从赖清德520上台以来的一系列讲话、行动看,“赖氏台独”根本不“务实”,而是敢于、愿意、强硬地冲击大陆给“台独”划下的红线。“赖氏台独”不仅是一种思潮、口号,更是一种基因、政治理想。李登辉是用“权术”让“台独”在台湾社会“正常化”(不再被认为是违法而遭到打击);陈水扁更多的把“台独”作为一种与大陆斗、与美国讨价还价的“工具”;蔡英文只是用“反中抗中”营造“芒果乾”骗选票,这三人才是“务实台独工作者”,而赖清德则是集“台独”之大成,承“台独”之衣钵,是名副其实的“台独金孙”。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台独”立场更坚定、“台独”语言更激进、“台独”行动更大胆的“铁杆台独”分子。
一个推动“台独”的党机器。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民进党是一个派系共治的选举型政党。现在看,民进党内虽然有不同的派系,有不同的声音,但是,在追求“台湾独立”这个问题上,只有方法、步骤的区别,没有方向的差异。在没有掌控政权时,“台独”是民进党人骗取选票的工具,当民进党连续执政后,“台独”是参与“分赃”的“密语”。赖清德在全代会上要求民进党“团结、团结、再团结,合作、合作、再合作,发挥关键的力量,带领民主台湾继续向前,绝对不能走回头路。”要尽全力,让台湾人“认识台湾自己的历史文化,建立‘生活在台湾的2300万人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国家’认同”。这次全代会选举,新潮流系少了一席中常委,并不代表赖清德不能掌控党机器。我们既要看到民进党各派系为了维护派系利益而斗争,更要看到为了派系及个人利益极大化而投奔“赖系”,以及为了巩固执政而自觉维护民进党的动力。在赖清德的主导下,民进党正在成为推进“台独”的机器。看看立法机关的民进党党团,在赖清德“输了表决不能输了论述”的要求下,是如何上演“全武行”的,就知道民进党是“台独”的载体只能背负“台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