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相平:以中华民族史观反制“台独”史观
中评社青岛8月24日电(记者 袁晓麦)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相平日前在2024年两岸关系研讨会上表示,应该以“中华民族史观”为主轴,开展台湾史研究,持续推动,以争取台湾的台湾史研究学界的认可和采纳。“中华民族史观”,就是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上,从是否符合、维护、发展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立场出发,界定台湾史研究对象的性质,评判研究对象的“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以加强两岸同胞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2024年两岸关系研讨会于8月17日至8月18日在山东青岛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有关人士和专家学者140余人参会。刘相平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时谈及反制“台独”史观的新史观。他说,对“台独”史观的批判和翻转,是我们的政治任务也是学术使命。在遏制“政治台独”的同时,也要尊重历史事实,强化理论阐述,从学理上深入、精准地反制“台独”史观,才能取得彻底的、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刘相平认为,两岸分隔后,台湾学界历史研究中的史观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在蒋介石、蒋经国统治时期,台湾史学界多采取“内战史观”“国民党史观”,虽然该种史观“反共”,但能秉持“海岸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立场。在李登辉上台后,各种“台独”史观包括“台湾岛史观”“台湾中心史观”“同心圆史观”“台湾主体史观”“后殖民史观”“独台史观”“反中史观”等纷纷出笼。这些“台独”史观“最根本的核心理念就是切断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历史联系,使台湾独立于中国之外,把台湾历史与中国历史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把中国史看作外国史,其政治企图都是要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台独”史观的出笼,是“文化台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台独”的目的是“将台湾文化‘去中国化’之后再‘民族化’”,以建构“台湾文化民族主义”。
面对台湾岛内“台独”史观及其书写泛滥的严峻局势,刘相平提出,我们应该以“中华民族史观”为主轴,加快构建台湾史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首先,要明确台湾史研究是中国史研究的一部分,是中国地方史研究,因此,它具有中国史、中国地方史研究的一切学科特征。其次,要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切实开展实证研究,进一步加强台湾史研究的科学性。在分析问题的实事求是,征引资料的可靠准确,得出的结论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提出的观点、学说能达到自圆其说。最后,本着“一份材料说一份话”的“求真”“求实”的精神,开展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要为反制、遏止“台独”话语提出针对性的概念,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占领话语权高地。
刘相平表示,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马英九一行时强调“五个共同”、“四个坚定”,即“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民族有共同的责任、对未来有共同的期盼”,我们应该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觉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两岸心灵契合式的统一添砖加瓦。
中评社青岛8月24日电(记者 袁晓麦)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相平日前在2024年两岸关系研讨会上表示,应该以“中华民族史观”为主轴,开展台湾史研究,持续推动,以争取台湾的台湾史研究学界的认可和采纳。“中华民族史观”,就是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上,从是否符合、维护、发展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立场出发,界定台湾史研究对象的性质,评判研究对象的“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以加强两岸同胞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2024年两岸关系研讨会于8月17日至8月18日在山东青岛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有关人士和专家学者140余人参会。刘相平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时谈及反制“台独”史观的新史观。他说,对“台独”史观的批判和翻转,是我们的政治任务也是学术使命。在遏制“政治台独”的同时,也要尊重历史事实,强化理论阐述,从学理上深入、精准地反制“台独”史观,才能取得彻底的、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刘相平认为,两岸分隔后,台湾学界历史研究中的史观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在蒋介石、蒋经国统治时期,台湾史学界多采取“内战史观”“国民党史观”,虽然该种史观“反共”,但能秉持“海岸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立场。在李登辉上台后,各种“台独”史观包括“台湾岛史观”“台湾中心史观”“同心圆史观”“台湾主体史观”“后殖民史观”“独台史观”“反中史观”等纷纷出笼。这些“台独”史观“最根本的核心理念就是切断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历史联系,使台湾独立于中国之外,把台湾历史与中国历史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把中国史看作外国史,其政治企图都是要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台独”史观的出笼,是“文化台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台独”的目的是“将台湾文化‘去中国化’之后再‘民族化’”,以建构“台湾文化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