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答中评:两岸融合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评社三明8月23日电(记者 李子宁)以“新形势下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第六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日前在福建举行。闽南师范大学圆山学院院长、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陈丽丽在会议间隙就两岸融合发展的挑战及机遇等议题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采访。她表示,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指引下,大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积极开展全域性、多轮次、多层面、渐进性的政策部署与落实工作,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动权与主导权,以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为要,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本,展现出极强的政策定力。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攀高前景尚不明朗,中美战略博弈僵持叠加,民进党继续执政的整体态势下,两岸融合发展面临新挑战和新局面,同时蕴含新机遇。亟待精准施策,强化塑造。
陈丽丽表示,在当前的情势下,两岸融合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复杂的形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两岸正常往来的通道在民进党的技术性拦阻下受到严重的制约。随着赖清德上台,未来在其“反中抗中”政治需求的驱使下,不排除台当局将更加限缩两岸交通通道,大幅增加两岸台胞来往的成本、难度及不可控风险。其次是大陆主动推动两岸融合深化发展的善意及政策利好很难有效抵台。在大陆促融利好政策连环推出并产生强大的磁吸力量后,民进党当局也在不断加码出台所谓的“反制”措施,企图使大陆对台宣传的声音越不过台湾海峡,无法在台湾舆论场产生具体影响与实质效用。再有就是民进党当局推动“脱中去中融美”,对大陆融合举措进行恶意阻扰和破坏。在中美战略对抗加剧的大背景下,民进党选择走“倚美抗中”的路线,在经济上、政治上启动“反中亲美”认知战,利用“绿色恐怖”制造“赴陆焦虑”。最后就是目前岛内社会的民意因民进党的煽动出现了撕裂加剧的态势,极端化民粹现象在多个议题上交叠出现,全面影响重要议题的社会认知走向,非常不利于大陆促融政策的正向传导。
陈丽丽指出,虽然两岸融合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复杂的形势,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是民进党的粗暴促成在野党在诸多重要议题上形成合作关系,为大陆推动两岸融合提供一定空间。第二是新媒体传播为促融影响力的输岛保留有所作为的空间。非传统影响力输入途径展现出难封堵、难操控、难预判的属性,始终为促融影响力的输入保留可以有所作为的空间。网络积极效应也促使岛内民众对大陆的探知欲与好感度不断上升。三是岛内“惧战”“反战”“疑美”“厌绿”的民意螺旋上升。民进党“亡国感”及“反中抗中”的过度操作,交叠俄乌冲突及巴以战争的外溢效应影响,引发岛内的民意的新变化。四是大陆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交流发展产生的惯性效应难以被逆转。经历多年成熟、稳定、双赢的交流合作,两岸已形成深厚的社会、经济依赖及交流化解紧张对峙的惯性认知。五是美国对台政策因选举变奏的可能性增大。美国当前较为不计成本的在台军事部署及对赖政治支持的方式都可能在未来发生根本性调整。台美恐将进入较长时间的磨合。大陆反分裂、反干涉的重大斗争和促融合、促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
谈到应该如何妥善解决两岸融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陈丽丽表示,要坚持两岸促融政策的长期战略地位,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台湾问题具有复杂性与独特性,两岸间存在尚未消弭的误解与曲解。因此在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过程中,大陆应在“一个中国”原则底线的思维下,做好全面的考虑,未雨绸缪,做好长期融合发展布局的准备。
陈丽丽最后补充道,“两岸一家亲”是和平统一的载体,既是目标亦是手段。在推动新时代两岸融合工作中应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以最大诚意与善意,“将心比心”地处理两岸分歧,着力增强两岸同胞对两岸命运共同体与共同家园意识的认同,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两岸一家亲”,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
中评社三明8月23日电(记者 李子宁)以“新形势下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第六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日前在福建举行。闽南师范大学圆山学院院长、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陈丽丽在会议间隙就两岸融合发展的挑战及机遇等议题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采访。她表示,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指引下,大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积极开展全域性、多轮次、多层面、渐进性的政策部署与落实工作,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动权与主导权,以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为要,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本,展现出极强的政策定力。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攀高前景尚不明朗,中美战略博弈僵持叠加,民进党继续执政的整体态势下,两岸融合发展面临新挑战和新局面,同时蕴含新机遇。亟待精准施策,强化塑造。
陈丽丽表示,在当前的情势下,两岸融合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复杂的形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两岸正常往来的通道在民进党的技术性拦阻下受到严重的制约。随着赖清德上台,未来在其“反中抗中”政治需求的驱使下,不排除台当局将更加限缩两岸交通通道,大幅增加两岸台胞来往的成本、难度及不可控风险。其次是大陆主动推动两岸融合深化发展的善意及政策利好很难有效抵台。在大陆促融利好政策连环推出并产生强大的磁吸力量后,民进党当局也在不断加码出台所谓的“反制”措施,企图使大陆对台宣传的声音越不过台湾海峡,无法在台湾舆论场产生具体影响与实质效用。再有就是民进党当局推动“脱中去中融美”,对大陆融合举措进行恶意阻扰和破坏。在中美战略对抗加剧的大背景下,民进党选择走“倚美抗中”的路线,在经济上、政治上启动“反中亲美”认知战,利用“绿色恐怖”制造“赴陆焦虑”。最后就是目前岛内社会的民意因民进党的煽动出现了撕裂加剧的态势,极端化民粹现象在多个议题上交叠出现,全面影响重要议题的社会认知走向,非常不利于大陆促融政策的正向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