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全威:特朗普辩论吸睛强 贺锦丽应采固守
中评社台北8月14日电(记者 张颖齐)美国总统大选首场辩论会将于9月10日举行,全球聚焦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民主党候选人贺锦丽(Kamala Harris)的表现。世新大学口语传播暨社群媒体学系专任副教授胡全威接受中评社专访分析,照过去公开场合的演说来看,特朗普在选战的言语上,自然是有很强的4项吸引人特质;而贺锦丽方面因是被挑战方,应该是要对经济、国际外交议题上进行固守,并要与特朗普主打的美国利益至上做出相对应的立场。
美国总统大选将在11月5日举行,9月将进行3场辩论会,总统首场辩论会订于9月10日,副手尚未定。胡全威分析,最被瞩目的特朗普,从过去的辩论表现来看,因曾是企业家、节目主持人,很懂得运用媒体、并吸观众眼球,慧用非常简单明瞭的字词,反覆表达,即便被笑说拼字、文法有错误也没关系,因普罗大众用的语汇都是简洁明瞭。
胡全威,台湾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历任淡江大学全球政治与经济学系兼任讲师、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兼任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中心博士后研究、多校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等,研究专长为政治修辞、政治传播、政治思想、语言逻辑与批判思考。
胡全威指出,特朗普的口语表达有4大特点,包括言语简洁、民族主义民粹、用争议的议题吸引大家注意、将自己塑造受害者情节再转变成英雄主义。除了第一点会用简洁的言语外,第二、特朗普很喜欢运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去吸引媒体的注意力,达到稳赚不赔效果,他清楚与媒体是互相利用,知道媒体要冲突点,所以会讲出盖美墨长城、围堵非法移民等荒谬政策,吸引到众人关注后,大家才会想去了解他讲的话,所以有部分主流媒体发现不能被特朗普拉着走。
他说,第三、特朗普会用民族主义、民粹,比如金句“要让美国再次伟大!”2次大选都用这个口号,呈现反对移民、回归纯种美国人的心态,维护盎格鲁‧萨克逊族裔的美国人,这样民粹的方式,就会仇外、仇视菁英,美国一直强调自由主义市场、要开放不封闭,但得利的却都是大资本家,所以特朗普会去批判华盛顿菁英、职业政客,去呈现自己和一般平民站在一起,即便特朗普自己就是大资本家,但仍能激发热情。
他指出,特朗普第四项特点,操作自己也是美国自由市场主义下的受害者,因绝大部分一班美国平民都是失败者,特朗普善用讲出被主流抛弃的话语,激发更多同情,尤其是在日前的暗杀事件,更是十足的受害者,然后特朗普被枪击后竟冒险地振臂一呼,符合美国人的英雄主义,受害者翻转成英雄。
至于贺锦丽方面,胡全威分析,贺锦丽是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的副手,过去都非常低调,贺锦丽有雅买加、黑人、妈妈是印度人的血统,是女性、少数族裔,并呈现多元包容、进步价值,可结合同性恋、少数族裔、弱势的支持者,又因是检察官出身,象征可伸张正义,因换掉拜登、派她上任后,到大选前剩没几天,因此贺锦丽的对外讲话表现,必须要去谈主流的经济发展、国际外交议题,特朗普是挑战者,会攻击前总统奥巴马、现任总统拜登让美国脆弱、没竞争力,被打成左派社会主义,浪费国家资源,所以贺锦丽在选战辩论策略上,要固守经济议题。
胡全威向中评社说,贺锦丽也必须在政策上说明与拜登的差异性,虽不用在女性、少数族群上多作着墨,但在对外关系的立场上要如何表态?比如俄乌战争,特朗普很明确说要立即解决,并批贺锦丽却是要持续军援乌克兰,那贺锦丽如何面对?还有特朗普在辩论会上势必采取攻击、挑战,主张美国利益至上,那贺锦丽要如何防守并说明,如何回应美国利益至上?
尤其在对抗中国的议题上,胡全威说,特朗普任内于2017年中美贸易战开打,已定调抗中的主轴,拜登、贺锦丽等只能跟随,美国人因担心中国会威胁美国霸权、科技等,贺锦丽很难跳出特朗普定调好的抗中框架。也许,贺锦丽可能采取联合印度对抗中国的策略作区隔,因贺锦丽妈妈是印度人,印度又是民主国家、科技强、讲英语。
记者问,副手方面又如何?胡全威说,特朗普的副手搭档、参议员万斯(JD Vance),因曾写过著名书籍《绝望者之歌》,也称作乡巴佬的哀歌,出身于过往工业发展没落的俄亥俄州,妈妈又吸毒,周遭都很穷困,是被外婆带大,但后来就读耶鲁大学,还被硅谷投资人投资,今年仅40岁。即便早期骂过特朗普,但呈现出开放经济的受害者形象,与特朗普表现非常像,只差在年龄,与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吻合,年纪上有互补。
贺锦丽副手搭档、明尼苏达州州长华兹(Tim Walz),他指出,华兹是老年男性,又是士官长出身,担任过军职,且是进步派,让白人选民会有安心的感觉,是贺锦丽回防、产生互补的效果,且华兹的言语也是简单明瞭,直指特朗普、万斯是“怪异”,进行政治攻防。
胡全威总结,他很期待特朗普、贺锦丽的辩论场上交锋,特朗普过往都是用大胆、争议性的言论,但因民调与贺锦丽僵持,所以可能要顾及不走偏锋,拢络中间选民支持,或许会朝稳扎稳打方式。而贺锦丽方面就看如何在被挑战时,进行经济、国际议题固守。
中评社台北8月14日电(记者 张颖齐)美国总统大选首场辩论会将于9月10日举行,全球聚焦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民主党候选人贺锦丽(Kamala Harris)的表现。世新大学口语传播暨社群媒体学系专任副教授胡全威接受中评社专访分析,照过去公开场合的演说来看,特朗普在选战的言语上,自然是有很强的4项吸引人特质;而贺锦丽方面因是被挑战方,应该是要对经济、国际外交议题上进行固守,并要与特朗普主打的美国利益至上做出相对应的立场。
美国总统大选将在11月5日举行,9月将进行3场辩论会,总统首场辩论会订于9月10日,副手尚未定。胡全威分析,最被瞩目的特朗普,从过去的辩论表现来看,因曾是企业家、节目主持人,很懂得运用媒体、并吸观众眼球,慧用非常简单明瞭的字词,反覆表达,即便被笑说拼字、文法有错误也没关系,因普罗大众用的语汇都是简洁明瞭。
胡全威,台湾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历任淡江大学全球政治与经济学系兼任讲师、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兼任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中心博士后研究、多校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等,研究专长为政治修辞、政治传播、政治思想、语言逻辑与批判思考。
胡全威指出,特朗普的口语表达有4大特点,包括言语简洁、民族主义民粹、用争议的议题吸引大家注意、将自己塑造受害者情节再转变成英雄主义。除了第一点会用简洁的言语外,第二、特朗普很喜欢运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去吸引媒体的注意力,达到稳赚不赔效果,他清楚与媒体是互相利用,知道媒体要冲突点,所以会讲出盖美墨长城、围堵非法移民等荒谬政策,吸引到众人关注后,大家才会想去了解他讲的话,所以有部分主流媒体发现不能被特朗普拉着走。
他说,第三、特朗普会用民族主义、民粹,比如金句“要让美国再次伟大!”2次大选都用这个口号,呈现反对移民、回归纯种美国人的心态,维护盎格鲁‧萨克逊族裔的美国人,这样民粹的方式,就会仇外、仇视菁英,美国一直强调自由主义市场、要开放不封闭,但得利的却都是大资本家,所以特朗普会去批判华盛顿菁英、职业政客,去呈现自己和一般平民站在一起,即便特朗普自己就是大资本家,但仍能激发热情。
他指出,特朗普第四项特点,操作自己也是美国自由市场主义下的受害者,因绝大部分一班美国平民都是失败者,特朗普善用讲出被主流抛弃的话语,激发更多同情,尤其是在日前的暗杀事件,更是十足的受害者,然后特朗普被枪击后竟冒险地振臂一呼,符合美国人的英雄主义,受害者翻转成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