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美智库重估台湾现状 走向战争?
中评社华盛顿8月21日电(记者余东晖)在一场20日举行的研判台海现状变化的美国智库研讨会中,美国学者担心,北京相信美国允许台湾越过红线将导致危机。尤其是美国将台湾当作不能失去的战略资产,意味着美方希望两岸永久分离,这令台海形势更加危险。
美国智库昆西研究所20日举行“走向战争?重估台湾现状”线上研讨会。与会美国学者都认为,台海现状确实发生了改变,各方对于台海现状的定义不同,美台对于台湾现状定义界限不清,长期以来的谅解受到侵蚀,这使得台海不稳,甚至有走向危机之虞。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希尔(Paul Heer)指出:北京、台北和华盛顿对于台海现状有不同的定义,对于什么构成了对现状的改变有争议。唯一的共同分母是各方都认为,两岸分治,目前处于和平状态。有人称现状为“不独、不统、不武”,但在此背后,各方对于一个中国的框架、两岸关系的性质和台湾问题先前谅解的意义,各有互不相容的观念。
希尔认为,多个层面的现状已演变了30年,对现状最根本、最重要的改变是台湾的民主化。这导致台北和华盛顿至少改变了他们对一个中国框架的看法和他们看待现状的方式。这导致北京指责台北和华盛顿通过修改或欺骗一个中国框架和提升美台关系来改变现状和违反先前的承诺;而台北和华盛顿又指责北京通过军事行为来改变现状和违背先前和平解决的承诺。
希尔观察到,北京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他们对现状的定义包括“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概念。台湾对现状的定义,尤其在赖清德之下,认为“台湾从来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它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华盛顿对台湾现状的定义介于这两者之间,既不支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也不会说“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愿意定义台湾现状到底是什么。
希尔说,各方对什么构成台湾现状及其改变没有一致的理解。这是非常有问题的,具有不稳的潜在危险。
昆西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史文(Michael Swaine)指出:各方对构成台湾现状的不同看法强烈地反映他们各自不同的利益。尽管北京不同意华盛顿对于现状的定义,但北京至少接受华盛顿的“一个中国政策”的存在,希望看到华盛顿对两国关系正常化初期达成谅解的持续坚持。
史文表示,从美方来说,其一中政策有特定的属性,它并不公开反对中方关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但也没有正式认可这个立场。作为回报,北京承诺在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将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作为首要任务。这种美中之间的谅解,连同台湾内部“不独不统”的主流民意,三者定义着台海现状。问题在于,这三个因素都在改变,因为他们表态或不表态什么,以及他们的行为。因为这种改变和销蚀,形势正迈向更大的不确定性。
曾在美国情报界担任东亚事务分析专家30年的希尔强调,由于各方对现状的不同定义,现状正在受到侵蚀。各方定义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可能是非常动荡的,正在走向严重的危机。
希尔表示,北京因为在台海的行动被认为改变了现状;台北从先前的谅解撤退,尤其是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也改变了现状;华盛顿通过重新校准其政策而改变了现状,这涉及其一中政策的可信度问题。他说:“重要的是,在北京看来,华盛顿允许台北改变其政策,这使得形势更加动荡。”
希尔进一步指出,尤其令人担心的是,因为美国担忧来自中国的战略挑战,政治上很难抵制更多挺台,华盛顿似乎越来越支持赖政府关于“台湾不是中国一部分”的现状定义。此外对于台湾战略重要性的主张意味着美国不允许台湾落入中国控制之下,令台湾从中国永久性的非法理独立的分离成为现实。
希尔表示,特别令人不安的是,北京可能认为是华盛顿允许台北跨越红线而导致危机。我们必须面对华盛顿和台北对于台湾现状的定义缺乏断层线的问题,北京会追究华盛顿对于台北定义的责任,除非华盛顿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
史文比较道:当年陈水扁采取令北京感到非常具有刺激性的行动时,小布什政府制止了。而今天华盛顿有不同的势能,当台北可能跨越边界时,出于支持台湾的考虑,美方非但没有制止,反而有所鼓励。这是与21世纪初非常不同的形势。
希尔认同史文的这种观察。他举例,当年小布什政府认为陈水扁的动作接近于跨越红线而踩刹车,而今天北京解读赖清德的就职演说聚焦于红线,而华盛顿则对赖的演说保持沉默。北京将之视为美方对赖言论的战术默认,这是具有潜在问题的。
戴维森学院教授任雪丽(Shelley Rigger)总体上同意希尔的看法。她也认为,三角关系的方向对于区域稳定和国际和平是消极的。不过,任雪丽相信,台海现状在台湾已存在75年,即两岸分治,台湾还没完全丧失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要求放弃这种传统象征的声音早就有,但也许不会取胜,这不仅因为北京不允许,台湾主流民意仍是维持现状,不要向独立或统一改变。最新民调显示,9成台湾民众支持现状。
对于北京可能认为华盛顿允许台北跨越红线,任雪丽认为,美国长期以来其实一直在管控,曾经对蒋介石、李登辉、陈水扁的想法表达不同意,但对马英九和蔡英文没有做过这种管控。赖清德是不同于马和蔡的角色,他既需要理解台湾内部的民意,也要理解美国的政策和行为及其生长的环境。
任雪丽也担心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将台湾视为美国的重要战略资产,不让它落入中国之手,认为让台湾永久性从中国大陆分离是保存美国利益之必需。美国甚至可以不在乎台湾人怎么做,比如台湾2028年如果选出一位希望统一的领导人,美国可能拒绝接受这种结果。
任雪丽认为,最大最可怕的维度在于,华盛顿有越来越多的意愿背离长期以来对于台湾问题的谅解,而走向将台湾当作美中博弈的棋子的理解。她分析,如果台湾是一个棋子,它就会扮演聪明的角色,说它要说的话。国民党说北京爱听的话,民进党说华盛顿想听的话,他们选择各自想骑的马,已经没有台湾作为独立选择者的更长空间。
史文认为,从蔡英文劝阻麦卡锡访台计划来看,台北其实还是有一定的独立选择的空间。
希尔表示,尽管台湾主流民意是保持现状,但赖清德似乎正在突破界限。他问任雪丽:赖清德是否认为在美国越来越多支持其对现状定义的情况下有更大的运作空间,而这么做增加了危险?
任雪丽不认为赖清德只是单纯听从美国政客对台无条件支持的引导。她相信赖比前任更加激进有其内在逻辑,一部分原因是赖作为台领导人的脆弱性,他只是以4成选票当选,在立法机构中也面临空前强劲的不合作敌意。因此他可能需要从美国外交政策的对华鹰派那里获得支持。她说,当然美国在此有责任,将台湾当作战略资产,绝对是跨越了门槛,是美国对台政策中前所未有的。
史文指出,对于台积电重要性的辩论强化了美国对于台湾战略重要性的主张,加上民进党推动“一中一台”意识,这迎合了华盛顿的情绪,即认为台湾正在巩固自己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理念。这些因素凝结推动了华盛顿将台湾作为“战略飞地”,必须给予更多支持的情绪。
史文表示,这些更加分离的、迷惑的、更加极端的立场产生了重大的危险。因为这将使得北京做出更大的军事应对,反过来华盛顿又觉得要更多地威慑北京动武,而不考虑如何使得“一中政策”更稳定、更可信的再保证。
中评社华盛顿8月21日电(记者余东晖)在一场20日举行的研判台海现状变化的美国智库研讨会中,美国学者担心,北京相信美国允许台湾越过红线将导致危机。尤其是美国将台湾当作不能失去的战略资产,意味着美方希望两岸永久分离,这令台海形势更加危险。
美国智库昆西研究所20日举行“走向战争?重估台湾现状”线上研讨会。与会美国学者都认为,台海现状确实发生了改变,各方对于台海现状的定义不同,美台对于台湾现状定义界限不清,长期以来的谅解受到侵蚀,这使得台海不稳,甚至有走向危机之虞。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希尔(Paul Heer)指出:北京、台北和华盛顿对于台海现状有不同的定义,对于什么构成了对现状的改变有争议。唯一的共同分母是各方都认为,两岸分治,目前处于和平状态。有人称现状为“不独、不统、不武”,但在此背后,各方对于一个中国的框架、两岸关系的性质和台湾问题先前谅解的意义,各有互不相容的观念。
希尔认为,多个层面的现状已演变了30年,对现状最根本、最重要的改变是台湾的民主化。这导致台北和华盛顿至少改变了他们对一个中国框架的看法和他们看待现状的方式。这导致北京指责台北和华盛顿通过修改或欺骗一个中国框架和提升美台关系来改变现状和违反先前的承诺;而台北和华盛顿又指责北京通过军事行为来改变现状和违背先前和平解决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