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心仪答中评:台文史教育不可取 伤害孩子
中评社西安8月17日电(记者 海涵)“相约长安·青春同行”——2024陕台文化交流周8月16日上午举行两岸中小学教育融合发展研讨会。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国文老师段心仪8月16日上午在会议期间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台湾目前的文史教育非常不可取。希望台湾在教育上不要再继续“去中国化”,应该回到正轨,教给孩子们面向未来应有的知识和理解。
段心仪说,两岸教育方面的交流一直非常频繁。疫情之前,我们经常接待大陆来的朋友,他们到台湾的中小学校瞭解台湾教育现况,也提供很多宝贵经验,给我们很多启发。这次来到大陆,看到各个学校的表现感觉很惊艶。“比如,这次去看的西安八十三中学,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学校对于学生自我学习的辅导也很到位。如果两岸能够多来往的话,可以互相取经、获得更多益处。”
谈及民进党当局在教育领域的“去中国化”,段心仪指出,这种行为存心险恶。她说,台湾当前在历史和国文方面的“去中国化”特别严重。在历史方面,新课纲之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中,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学习中国史课程,并且内容也被大大压缩。在国文方面,新课纲后,古文从过去的60篇减少为15篇,其中还有3篇在文学价值上完全无法跟过往的经典名作相提并论。因此,台湾学生对于“中国”这个概念是非常模糊的,这导致他们很容易被操弄。此外,这也造成台湾学生在文学上基础不深厚,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比较肤浅和疏离。“这并非学生们的错,而是有意的教育误导造成的结果,这样的文史教育给孩子们带来很大伤害。”
“台湾目前的文史教育非常不可取,”段心仪呼吁,希望台湾在教育上不要再继续“去中国化”,应该回到教育的正轨,教给孩子们面向未来应有的知识和理解。
段心仪表示,西安有5000年华夏文化,台湾青年来到西安,看到西安的建筑、城墙,换上汉服走在西安街头,这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会拍照打卡,也会分享视频或图片给同学朋友。文化的浸润是润物细无声的,通过感受文化氛围、身体力行,会在台湾青年心中种下种子,激发他们身为炎黄子孙的荣耀感以及对于华夏文化的崇仰。
段心仪说,交流对于两岸孩子们非常重要,一定要持续下去。两岸孩子在一起交流,哪怕只是短短一个礼拜的相处,他们也如胶似漆,心也会联系在一起。这种面对面的接触带来的瞭解和感情不是任何政治性因素可以破坏的。
“两岸的孩子都应该更加深入瞭解中国传统文化,”段心仪说,中华文化的本质就是和平。而西方文明没有所谓的“双赢”,只有“独大”,对他们而言“只有掠夺没有分享”。在我们的孩子们小的时候,就应该让中华文化浸入他们的骨髓、深入他们的血脉,有了对中华文化的正确理解,在面对各种邪说时,他们才能立定脚跟、心有定见。
中评社西安8月17日电(记者 海涵)“相约长安·青春同行”——2024陕台文化交流周8月16日上午举行两岸中小学教育融合发展研讨会。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国文老师段心仪8月16日上午在会议期间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台湾目前的文史教育非常不可取。希望台湾在教育上不要再继续“去中国化”,应该回到正轨,教给孩子们面向未来应有的知识和理解。
段心仪说,两岸教育方面的交流一直非常频繁。疫情之前,我们经常接待大陆来的朋友,他们到台湾的中小学校瞭解台湾教育现况,也提供很多宝贵经验,给我们很多启发。这次来到大陆,看到各个学校的表现感觉很惊艶。“比如,这次去看的西安八十三中学,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学校对于学生自我学习的辅导也很到位。如果两岸能够多来往的话,可以互相取经、获得更多益处。”
谈及民进党当局在教育领域的“去中国化”,段心仪指出,这种行为存心险恶。她说,台湾当前在历史和国文方面的“去中国化”特别严重。在历史方面,新课纲之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中,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学习中国史课程,并且内容也被大大压缩。在国文方面,新课纲后,古文从过去的60篇减少为15篇,其中还有3篇在文学价值上完全无法跟过往的经典名作相提并论。因此,台湾学生对于“中国”这个概念是非常模糊的,这导致他们很容易被操弄。此外,这也造成台湾学生在文学上基础不深厚,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比较肤浅和疏离。“这并非学生们的错,而是有意的教育误导造成的结果,这样的文史教育给孩子们带来很大伤害。”
“台湾目前的文史教育非常不可取,”段心仪呼吁,希望台湾在教育上不要再继续“去中国化”,应该回到教育的正轨,教给孩子们面向未来应有的知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