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华头号政客 屡挑机谋私利

  中评社北京8月1日电/据香港文汇网报导,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展开亚洲行程之前,已不断释出有意针对中国的信号,企图刺激印太地区紧张局势。实际上,作为美国反华头号政客,佩洛西长年维持对华强硬态度,在涉华议题上的种种劣行更是不胜枚举。只是在对华强硬态度背后,佩洛西之流的反华政客更多是顺应美国朝野对华敌意,出于一己私利谋求政治利益。

  佩洛西与前任参议院民主党领袖瑞德同属对华强硬派,不论是早年推动国会涉藏反华决议,还是屡屡扬言针对所谓“中国人权议题”,佩洛西都是美国政客中态度最强硬、发声最频繁的代表之一。在前总统特朗普针对中国挑起中美贸易战前,佩洛西更伙同其他民主党人敦促特朗普,宣称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针对中国采取实际惩罚。

  主导通过针对香港法案

  在涉港议题上,佩洛西更是劣迹斑斑,单是将黑暴分子的非法游行示威形容作“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便将其立场暴露无遗。2019年5月,祸港四人帮的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等人“应邀”访美,与其会面的美国一众政客中,佩洛西便在列。同年9月,佩洛西还与黑暴分子黄之锋见面,极力声称美国支持香港人“追求公义与自由”,最终在国会主导通过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纵观佩洛西的政坛生涯,“反华”可谓被她随时随地挂在嘴边。在美国政界和舆论连年煽动下,对华敌对情绪遍布美国朝野,一个热衷鼓吹反华的政客,自然能藉机造势,从中捞取选票。即使出访亚洲面对连番批评,佩洛西也有充足政治资源,企图调动舆论淹没反对声音。

  政治生涯尾声只顾“留名”

  如今82岁高龄、步入政治生涯尾声的佩洛西,更将重心放在关注自己的政治遗产上,试图藉着针对中国的挑衅举动,将出访当作在离开政坛前“留名”的契机,为自己名声做足打算。至于展现对华强硬立场恐导致局势恶化,长远损害美国利益,显然完全不在佩洛西的考虑之中。   然而如今美国深陷内外交困,纵使民主、共和两党一班反华政客用尽浑身解数,企图藉外交动向转移舆论焦点,都无法掩盖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困局。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两季出现负增长,美国经济步入技术性衰退已是不争事实。曾经在印太地区引以为傲的军事优势,如今也因战备老化而逐渐消失。从疫苗、控枪再到堕胎争议,政治分歧更早已遍布美国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的权限在于美国内政事务以及立法,外交与安全则是总统职责。如今佩洛西逾越界限涉足外交,藉所谓“捍卫民主”夸夸其谈,实则是将美国民生福祉抛诸脑后。

  出行前频繁炒作如“个人骚” 传媒学者纷促悬崖勒马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今次亚洲行之前频繁炒作,又以安保问题为由拒绝公开行程。众多国际媒体及外交学者纷纷敦促佩洛西悬崖勒马,不要执意刺激局势升温。新加坡《联合早报》社评更直言,佩洛西独断专行全然不顾总统拜登的外交计划,无视局势失控威胁,今次外访实际上已成为她的“个人骚”。

  《华邮》《纽时》警告美陷两难

  美联社指出,当今世界形势较数十年前已有巨大变化,中国更加富裕,军队更加精良,拥有更大的经济和全球影响力,严正表明自身立场时也有更多外交工具。《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也纷纷发表社论,警告佩洛西的姿态会让美国陷入两难境地。《纽时》社论指出,美国两党在处理台海问题上应该尽快达成共识,“这或许会被某些批评者称作对华软弱,但我们不能在梦游中步入危机。”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北京分社前社长奇诺伊在《外交政策》杂志撰文,批评佩洛西为展现对华强硬立场不考虑后果,今次冒险行程似乎更多只是摆出戏剧性姿态,不会为局势带来实际帮助。   美政客妄图靠“反华牌”解社会分歧

  美国当前正面临多重内部挑战,但政治领袖未有解决问题,反而向外转移矛盾,执迷搞大国对抗,如挑起对华贸易战,炒作“中国威胁”,拉“小圈子”孤立中国,甚至在台海问题上危险试探。这些做法只能在决策圈里制造“反华共识”,却无助弥合日渐分裂的美国社会,只会阻碍美国解决内部问题。

  当前美国通胀率达到40年来最高水平,社会分裂不断加剧,由于缺乏社会和党派间共识,美国难以针对这些问题推动系统性改革。美国在应对短期危机时缺乏长期规划,可能带来滞后的负面影响,例如美国在2020至2021年将财赤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扩大至10%以上,同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这些为应对疫情采取的纾困措施导致今年的高通胀。在新冠疫情防控上,美国政府受困于民意分歧,难以制订统一有效政策。在改革停滞不前下,持续发酵的社会经济问题又加剧社会分裂和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向外转移矛盾无助改善民生

  美国部分政界人士和学者指出,要打破改革受阻与社会分裂的问题,美国须寻求社会共识,建立共识的基础是倾听社会诉求、切实改善民生。前年9月卡内基基金会发表报告,认为美国政府长期执着“新冷战”等对抗思想,而非设法解决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国内问题,长此下去无法团结社会。相比向外转移矛盾,该报告强调应通过建设性的国际合作带动国内改革,进而提升美国长期经济竞争力。

  然而自去年以来,美国事实又走回“新冷战”的旧路,原因在于美国政客虽已意识到美国症结在国内,却仍执迷于大国对抗。此外,为推动国内改革计划及推销其国际合作方案,美国政客也惯于公开炒作所谓“中国威胁”,抹黑中国发起的国际合作倡议。“价值观外交”导致美中博弈激化,对于解决美国内部问题有害无益。

  美国咄咄逼人的对外政策引发一场全球性危机,转而加剧自身的国内困境,例如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经济制裁、技术禁运等,破坏全球供应链,供应不足又推高美国通胀。美国执意将新冠疫情等问题政治化,导致大国间难以展开政策协调。

  美国的“价值观外交”在华盛顿决策小圈子里制造了“反华共识”,阻碍美国政府通过对华合作解决内外问题。美国政府近期饱受危机困扰,但一些政客仍固守“冷战思维”,意图通过对华“极限施压”获得谈判优势,在台海等热点议题上反覆试探,这对解决美国内部问题有百害而无一利。美方必须从近期危机吸取教训,祗有改变 “冷战思维”,通过大国对话与合作才能取得发展。   中评社北京8月1日电/据香港文汇网报导,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展开亚洲行程之前,已不断释出有意针对中国的信号,企图刺激印太地区紧张局势。实际上,作为美国反华头号政客,佩洛西长年维持对华强硬态度,在涉华议题上的种种劣行更是不胜枚举。只是在对华强硬态度背后,佩洛西之流的反华政客更多是顺应美国朝野对华敌意,出于一己私利谋求政治利益。

  佩洛西与前任参议院民主党领袖瑞德同属对华强硬派,不论是早年推动国会涉藏反华决议,还是屡屡扬言针对所谓“中国人权议题”,佩洛西都是美国政客中态度最强硬、发声最频繁的代表之一。在前总统特朗普针对中国挑起中美贸易战前,佩洛西更伙同其他民主党人敦促特朗普,宣称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针对中国采取实际惩罚。

  主导通过针对香港法案

  在涉港议题上,佩洛西更是劣迹斑斑,单是将黑暴分子的非法游行示威形容作“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便将其立场暴露无遗。2019年5月,祸港四人帮的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等人“应邀”访美,与其会面的美国一众政客中,佩洛西便在列。同年9月,佩洛西还与黑暴分子黄之锋见面,极力声称美国支持香港人“追求公义与自由”,最终在国会主导通过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纵观佩洛西的政坛生涯,“反华”可谓被她随时随地挂在嘴边。在美国政界和舆论连年煽动下,对华敌对情绪遍布美国朝野,一个热衷鼓吹反华的政客,自然能藉机造势,从中捞取选票。即使出访亚洲面对连番批评,佩洛西也有充足政治资源,企图调动舆论淹没反对声音。

  政治生涯尾声只顾“留名”

  如今82岁高龄、步入政治生涯尾声的佩洛西,更将重心放在关注自己的政治遗产上,试图藉着针对中国的挑衅举动,将出访当作在离开政坛前“留名”的契机,为自己名声做足打算。至于展现对华强硬立场恐导致局势恶化,长远损害美国利益,显然完全不在佩洛西的考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