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学者论中美关系地缘战略形势变局
中评社北京8月16日电(记者 李子宁 助理记者 马一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办的“中美关系与国际地缘战略形势的新变局”主题学术报告会1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就中美关系、地缘政治局势等热点展开深入讨论。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教授认为,在未来较长时间里,中美关系难以出现实质性的改善,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已经不可避免,为此我们需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他表示,中美战略博弈是我们未来10年甚至20年面临的最大战略压力和挑战,虽然当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权力力量的结构变化整体呈现“东升西降”态势,但目前全球力量分配的特点仍然是“西强东弱”,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在充分吸取美苏冷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时代任务和战略目标,更加深入全面的思考和应对。
朱锋指出,美国从霸权霸凌霸道的利益观和“美国优越论”为中心的世界观出发,强加给中国的战略竞争局面,已经使得中国周边的国际地缘战略形势出现了4个非常明确的新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地缘战略环境恶化的同时,地缘经济环境也在不断的明显恶化。以往相互开放,商品、人员可以自由流动往来,但现在经贸关系已经被美国式的安全与政治利益所主导;为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主体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基本终结。
第二个特点是中美战略竞争带来的亚太地缘战略环境的根本变化,美国就是要不断推行“阵营对抗”的冷战模式,将美国赢得美苏“冷战”的各种做法和经验强行植入和用于亚太地区,把当年对付苏联的“冷战”模式强加给中国。中国周边的地缘战略形势已经变得非常严峻。
第三个特点就是美国在不断推进对华地缘战略竞争的同时,形成和建立新的地缘经济、地缘科技的涉华对抗局面。例如美国不断吸引日韩的高科技公司在美国投资,在对华芯片技术和设备封锁与制裁问题上达成“统一战线”,试图对华实施长期打压,阻止中国科技创新、高精尖制造业与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和发展,以此来重新拉开美国与中国力量对比的差距。
第四点则是,美国现在的战略竞争策略就是在安全、外交、经济和意识形态的这四条“对抗战线”上对中国实施全面“围追堵截”,不断污名化、妖魔化中国的同时,强化盟伴体系,试图在对华遏制上“相互串联,共同行动”。例如美国在南海、台海问题上拉拢盟友不断地介入、干涉和拱火。
朱锋表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内”与“国际”、安全与发展已经是二条相互紧密缠绕、完全无法分离的“战线”。中国将坚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与合作共赢。外交和对外战略筹划和战略行动,必须坚定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中心任务,通过长期、有效地塑造和引导周边关系、大国关系和关键关系,为中国特色的大国崛起保驾护航。人类已经走到了何去何从的关键十字路口,中国选择、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政治能否保持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樊吉社表示,对于国际地缘战略形势变局大国存在基本共识,但对于如何应对变局则存在较为显着的分歧。毫无疑问,大国是塑造和引导地缘形势竞争的核心力量,地缘战略竞争是大国竞争的必经之路。中国如何看待这个形势,怎么去处理这个形势,世界各国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际形势面临的三个“变”,即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历史自信。”面对当今世界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和重大挑战,中国明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国际形势深刻复杂的变化过程是一个解构和重构并存的阶段,其过程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各国均将面临非常复杂的选择。中国在冷战结束后与世界各国发展了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纽带抑制了美国重构阵营对抗的冲动,未来地缘战略形势走何方,各国如何选择,将会是多边互动的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张帆表示,国家经济竞争中的手段是否没有上限,这个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另外在两国竞争中也涉及到有关的问题,即能不能坦诚说明一方的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必然的规律,也有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近几年在美国打压中国的过程当中,美国的变化是一种暂时性的变化,所以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到底是横向升级还是纵向升级,都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深入瞭解和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齐皓表示,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和特朗普政府没有太大的差距,只不过是强化对竞争对手的全方位竞争和威慑。同时也可以看到美国及其盟友在对华问题的态度和层次差距也一直在缩小。例如欧盟原本是处于“中间地带”,现在靠近美国的态势非常明显。另外韩国也更多地靠近美国,甚至是放弃历史记忆来和日本进行更多的合作。这些中间灰色地带的缩小,会使得未来中美关系出现更多的风险。
中评社北京8月16日电(记者 李子宁 助理记者 马一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办的“中美关系与国际地缘战略形势的新变局”主题学术报告会1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就中美关系、地缘政治局势等热点展开深入讨论。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教授认为,在未来较长时间里,中美关系难以出现实质性的改善,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已经不可避免,为此我们需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他表示,中美战略博弈是我们未来10年甚至20年面临的最大战略压力和挑战,虽然当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权力力量的结构变化整体呈现“东升西降”态势,但目前全球力量分配的特点仍然是“西强东弱”,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在充分吸取美苏冷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时代任务和战略目标,更加深入全面的思考和应对。
朱锋指出,美国从霸权霸凌霸道的利益观和“美国优越论”为中心的世界观出发,强加给中国的战略竞争局面,已经使得中国周边的国际地缘战略形势出现了4个非常明确的新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地缘战略环境恶化的同时,地缘经济环境也在不断的明显恶化。以往相互开放,商品、人员可以自由流动往来,但现在经贸关系已经被美国式的安全与政治利益所主导;为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主体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基本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