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观察:布林肯为何摆“鹰派”姿态?
中评社华盛顿1月20日电(记者 余东晖)拜登政府的国务卿提名人布林肯19日在美国国会提名听证会上做出的对华表态,比两年多前蓬佩奥要出任国务卿时更强硬,显示在美中战略竞争大背景下,拜登政府高官为迎合国会反华之风,不得不摆出“鹰派”姿态。
为了让拜登政府20日开始就职时能尽快进入状态,美国国会参议院相关委员会19日提前对国务卿、国防部长、财政部长、国家情报总监、国土安全部长的任命举行听证会。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布林肯出任国务卿听证会,从下午两点多开始,持续4个多小时。中国是这场听证会的热门议题,屡被议员提及,议论时间约占六分之一。
作为外交老手,布林肯的提名获得美国两党议员的普遍欢迎。他在开场白中自豪地历数布林肯家族屡出高级外交官,与国会愉快合作的故事。他强调,美国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领导性,要将民主价值观作为外交的中心,要与盟友和伙伴合作。
2018年4月12日,素被视为“鹰派”的时任美国中情局长蓬佩奥出席参议院的国务卿提名听证会,突然仿佛变身为“鸽派”。当时蓬佩奥非但没有像特朗普的国家安全战略强调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反倒强调特朗普政府要与中国建立更具成效的双边伙伴关系,不想让美中关系成为“零和替代”。
当时美中关系尚未急剧恶化,为了迎合特朗普想跟中国谈贸易协议的需要,蓬佩奥还有所收敛。那时人们无法想象,后来两年美中关系会直线下坠。蓬佩奥更是成为特朗普政府中的“反华反共旗手”,直到下台前的最后一天,依然在对华叫骂打压,发布声明将中国政府在新疆的行为称为“种族灭绝”。
与蓬佩奥出任国务卿前听证会上的表态相比,布林肯的强硬姿态有过之而无不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布林肯在强调美国在世界的领导性时,刻意凸显来自中国模式的竞争,并且宣告:“我们可以战胜中国。”(We can outcompete China)
布林肯表示,美国不接触,不当领导,世界就可能发生两种情况:要么其他国家试图取代美国的位置,但不促进美国价值观和利益;要么没有人以美国的方式领导,世界产生混乱。
其次,布林肯宣示:“毫无疑问,中国对美国的利益构成了所有国家中最重大的挑战。”他要求美国“以优势而不是劣势”来与中国打交道。
布林肯指出,两国关系存在着上升的、敌对的、竞争的方面,也有一些符合共同利益的合作方面;美国必须以优势而不是劣势来与中国打交道。他相信美国这样做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尚在美方控制的范围内,可以通过与盟友合作,参与和领导国际机构,坚持美国价值观来实现。投资自己,包括投资于军力,确保美国能够威慑。
反华参议员卢比奥问他:是否怀疑中国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在地缘政治、军事、经济上的世界主导力量?布林肯回答:“我不(怀疑)。”
第三,谈到对华竞争手法时,布林肯突出两种制度和模式的对立,不断强调美国不能退让,不能让中国来主导制定规则。他说:“如果我们自己撤退,我们就给他们自由天地来以他们的条件来重新定义这个世纪。”
说到“技术民主”与“技术威权”的对立,布林肯称,这种分裂下一个十年将主导世界,美国有强烈的利益,让“技术民主”走到一起,更加有效地塑造规则,而不能让想要重拾非凡历史的中国以“违背我们价值观和利益”的方式来做。
第四,被问到近期更加危险的台湾问题时,布林肯的表态虽然没有跳脱美国传统的政策框架,但强调美国将坚持对台湾的承诺,尤其是让台湾有自卫能力的承诺。布林肯的表态意味着拜登政府会继续对台军售,继续展开美台安全合作。
对于蓬佩奥临下台前解除对台官方接触的内部限制的做法,布林肯含糊回应,只说会检视旨在扩大美台接触空间的“台湾保证法”,确保按照法定要求行动,但他两度自己透露,蔡英文竞选时就在美国国务院接待过她,在蔡英文上任后也与她有过多次对话。
布林肯没有说明他是以什么身份、在什么场合与已经上任的蔡英文多次对话的,但他主动作此透露,显然意在显示他与台湾领导人的关系,以及对美台官方接触的支持。可以预见,布林肯领导下的美国国务院依然会与台湾展开官方接触,但是否做得像蓬佩奥这么公开,还有待观察。
共和党老牌参议员格雷厄姆问布林肯:是否同意蓬佩奥将中国在新疆做法称为“种族灭绝”?是否认为中国在新冠疫情初期误导世界?布林肯都给予肯定答覆。格雷厄姆于是微笑着说道:“我们有了好的开始。”本来想来拷问民主党高官候选人的共和党“鹰派”议员显然满意布林肯的表态。
布林肯还指责中方在疫情初期“没有透明度,没有共享信息,不让我们进入”,宣称如果中方做得好,疫情道路可能不同,美国就能够更早更有效地处理。但被问到中方应为此付出什么代价时,布林肯的回应显得有些迟疑,说想看到正在进行的调查结果,“我知道人们在谈论惩罚性措施,我将非常关注预防性措施,也就是中国将采取哪些措施”。
尽管对特朗普的总体外交手法颇有微词,但布林肯在听证会上明说“我觉得特朗普总统对华采取强硬手段是正确的”。这种“鹰派”姿态无疑迎合美国国会的反华之风,令他的提名轻松过关。但履职后的布林肯会否展示如外界预期的相对务实灵活,取决于美中关系大环境,以及美国国内政治氛围如何演化。
中评社华盛顿1月20日电(记者 余东晖)拜登政府的国务卿提名人布林肯19日在美国国会提名听证会上做出的对华表态,比两年多前蓬佩奥要出任国务卿时更强硬,显示在美中战略竞争大背景下,拜登政府高官为迎合国会反华之风,不得不摆出“鹰派”姿态。
为了让拜登政府20日开始就职时能尽快进入状态,美国国会参议院相关委员会19日提前对国务卿、国防部长、财政部长、国家情报总监、国土安全部长的任命举行听证会。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布林肯出任国务卿听证会,从下午两点多开始,持续4个多小时。中国是这场听证会的热门议题,屡被议员提及,议论时间约占六分之一。
作为外交老手,布林肯的提名获得美国两党议员的普遍欢迎。他在开场白中自豪地历数布林肯家族屡出高级外交官,与国会愉快合作的故事。他强调,美国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领导性,要将民主价值观作为外交的中心,要与盟友和伙伴合作。
2018年4月12日,素被视为“鹰派”的时任美国中情局长蓬佩奥出席参议院的国务卿提名听证会,突然仿佛变身为“鸽派”。当时蓬佩奥非但没有像特朗普的国家安全战略强调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反倒强调特朗普政府要与中国建立更具成效的双边伙伴关系,不想让美中关系成为“零和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