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对待美国大选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管谁在美国上台,中国面临的中美关系压力没有本质差别,中国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中评社香港7月30日电(评论员冬日)特朗普遇刺,拜登退选,哈里斯崛起。美国大选纷纷扰扰,沸沸扬扬。中国人应当如何对待美国大选?我们认为,用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竹石》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首先需要拿出的态度和原则是,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基本的认识是,不管谁在美国当选,美国都会把中国当作“头号竞争对手”,继续打压和遏制中国;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甚至还会继续恶化。中国人不要指望中美关系还能回到过去,更不必指望和风吹拂,而是要做好准备,迎接中美关系更多暴风骤雨的“千磨万击”。

  特朗普与哈里斯,对华政策手法有不同,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不能让中国超过美国。他们的对华政策手法对中国而言各有利弊,很难说谁更好对付,也很难说谁上台对中国更有利。

  特朗普打着“让美国再伟大”的旗号,奉行“美国优先”。在对外政策方面,特朗普有“孤立主义”倾向,轻视盟友,为了获得眼前现实的利益,一切皆可交换。这对中国而言,自然有其有利的一面--如果特朗普上台,再度上演动辄退群闹剧,势必导致美国盟友网出现裂痕,美国拉帮结派包围和牵制中国的压力会有所减轻。

  然而,尽管特朗普个人意志凌驾于共和党政策之上,共和党纲带有强烈的特朗普个人色彩,但特朗普毕竟不是活在真空之中,他的执政团队依然要依靠共和党的精英。如果他再度执政,其周边一定会集结一大批极端右派和反华鹰派,非常可能对中国再度挥舞“极限施压”的大棒。特别是当特朗普不如意时,他更可能放纵这些反华鹰派搞事。

  特朗普的交易性、不可预测性和疯狂性在其第一任内,尤其是第一任的最后半年表现得淋漓尽致。从特朗普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接受提名的压轴演讲可以看出,特朗普对于第一任最后一年竞选连任的选情被新冠疫情打乱,至今怀恨在心,甩锅中国的冲动仍然强烈。特朗普第二任内一定会发动更加猛烈的“关税战”、“贸易战”,对华“脱钩断链”的势头将更加强烈。

  有人说,特朗普要台湾交“保护费”,给北京带来了以经贸让步换取美国放弃台湾的机会。这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特朗普只是把台湾当交易的“筹码”,狮子大开口,想得到他想要的,但他永远不会放弃这个“筹码”,哪怕是把这个“筹码”弄得支离破碎。得不到它就毁掉它,如果特朗普不能如愿得到交易,他更可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疯狂的挑衅,把台海两岸引向战争。

  有人说,特朗普是商人执政,只重利益,不重主义,意识形态色彩不那么浓厚。然而,特朗普第一任后期的表现已经打破这种迷思。蓬佩奥之流掀起反共反华高潮,目标直指“政权更替”,几乎想切断一切美中之间的人文连结,降下“新冷战”的铁幕。这种状况在特朗普第二任再发生的可能性很大,看看特朗普第一任内高官和有意在第二任内任职的极端右派出笼的“2025计划”,就知道,美国发动对华意识形态之战并非无妄之忧。

  哈里斯上台,民主党继续执政,中美关系就会更好吗?不尽然。民主党继续执政的最大好处在于,经过过去三年半的斗争磨合,中美关系当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和政策基本成型,传承下去,其可预见性、清晰度较强,出现意外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拜登政府已经放弃对华“政权更替”的幻想,谋求与中国“长期和平共存”;在美式民主自由的旗号下,在切断人文交往方面做得不像特朗普政府那么极端。

  但是,拜登政府执政三年半,中国面对的来自美国的实际压力一点也不小,尽管言语刺激稍微少了一些。拜登政府非但没有去除特朗普政府加征的关税,还针对中国绿色产品征收新的关税。拜登政府对华“脱钩断链”的力度,对中国高科技出口的管控力度,比特朗普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拜登政府擅长拉帮结派,将各种“帮派”组织和机制交织成“格栅式网络”,在中国周边构建包围圈,给中国外交带来巨大压力。

  拜登政府与特朗普对华手法一个显着不同是,特朗普政府是赤裸裸地高调极限打压,而中方也可以直截了当地全力反击。拜登政府对华使坏招的同时,还说些冠冕堂皇的好话,“说一套,做一套”,中方反击时不得不顾全中美关系的大局,这也使得外交工作变得更复杂微妙。

  可以预见,哈里斯如果上台,缺乏外交经验的她一定会秉承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和手法,包括在对华政策上继续走“投资、结盟、竞争”之路。哈里斯本人属于民主党内的偏左翼,所谓“人权、民主、自由”的理念比较强烈,在这些方面可能与中国产生比拜登政府时更多的摩擦。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如果“换登”之后,哈里斯的选情依然不利,拜登-哈里斯政府有可能在最后半年执政期内,对待中国比特朗普更显强势,出台更多打压和围堵中国的措施,甚至试探中方红线,从而提前结束美中关系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相对稳定期。

  综上所述,美国两党不管谁上台,一个“明干”、一个“暗搞”,对中国而言,实际上没什么区别。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官方不愿意评论美国大选,表示无意干预美国大选,是真心实意的,因为中方对于美国大选结果确实没什么偏好。所谓“中国可能干预美国大选”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经历了特朗普第一任后半期“极限打压”与拜登政府前三年半的斗争博弈,中国在“千磨万击”之下,“立根破岩”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坚定韧性。特朗普的“贸易战”没能打垮中国,拜登的“小院高墙”促使中国加快自主创新。经过五年多的对美斗争的磨练,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不管谁当选,对中国做什么,相信中方一定能更好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专注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在外部环境急剧动荡的今天,中国更需要战略定力,苦练“内功”。刚举行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个决定对内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而改革的坚定决心,对外宣示了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强烈信号。

  到2049年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已经设定。现在中国需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扎根中国大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只要中国这棵参天大树生机勃勃,又何惧国际风云变幻,更不必在乎谁在美国当政。

不管谁在美国上台,中国面临的中美关系压力没有本质差别,中国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中评社香港7月30日电(评论员冬日)特朗普遇刺,拜登退选,哈里斯崛起。美国大选纷纷扰扰,沸沸扬扬。中国人应当如何对待美国大选?我们认为,用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竹石》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首先需要拿出的态度和原则是,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基本的认识是,不管谁在美国当选,美国都会把中国当作“头号竞争对手”,继续打压和遏制中国;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甚至还会继续恶化。中国人不要指望中美关系还能回到过去,更不必指望和风吹拂,而是要做好准备,迎接中美关系更多暴风骤雨的“千磨万击”。

  特朗普与哈里斯,对华政策手法有不同,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不能让中国超过美国。他们的对华政策手法对中国而言各有利弊,很难说谁更好对付,也很难说谁上台对中国更有利。

  特朗普打着“让美国再伟大”的旗号,奉行“美国优先”。在对外政策方面,特朗普有“孤立主义”倾向,轻视盟友,为了获得眼前现实的利益,一切皆可交换。这对中国而言,自然有其有利的一面--如果特朗普上台,再度上演动辄退群闹剧,势必导致美国盟友网出现裂痕,美国拉帮结派包围和牵制中国的压力会有所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