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裳:美中关系可以介乎会聚与脱钩之间

董云裳认为,美中关系可以找到“会聚”与“脱钩”之间的中间地带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中评社华盛顿12月10日电(记者 余东晖)美国前代理亚太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指出,如果将美中竞争看成是当年美苏那样的体制之争、意识形态之争,那会是严重的错误。她表示,中国与苏联不同,美中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双方关系绝对可以介乎“会聚”与“脱钩”之间。

  最近参加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代表团访华归来的董云裳,日前在美国智库东西中心举办的此行总结报告会上,被人问到中国何时会像苏联那样时做上述表示。研究苏联问题出身但后来转向从事对华外交工作的董云裳表示,不同意将中国与苏联等同起来的观点。

  现任耶鲁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的董云裳指出,中国并非要将其自身体系输出扩张来接管世界,或者颠覆西方民主体系。“如果我们将与中国的竞争想成是这种竞争,那就是严重的错误。”董云裳说道,苏联对美国和其他民主政体构成严峻的意识形态挑战,而中国基本上是“国家资本主义”体系,意识形态竞争并不存在。

  董云裳进一步指出,当年与苏联的竞争是两极世界,其他国家大多被迫在两强之间选边。现在多数国家不认为选边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并不透过美国的镜片来看待他们该做何选择。所以美国要想清楚,哪些领域中国对美国带来深远挑战,哪些地方可以让别国加入一起应对挑战?美国应当追求与盟友和伙伴合作的途径。美国在南海等问题上与中国的竞争仍存,但也有许多领域需要中国合作。

扎卡里亚认为中国与前苏联和俄罗斯不同

  “中国不会去任何地方,中国很长时间仍在那里。”董云裳说,有人谈论两国关系能否介乎“会聚”(convergence)--亦即有美国人说的通过“和平演变”让中国更像美国,与“脱钩”(decoupling)之间?“我想绝对有可能这么做”,她表示,应当着手寻求这么做,而且应当不难做到。

  美国知名政论家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日前在《外交事务》撰文剖析美国新出现的“中国恐慌”时,也谈到中国与苏联和俄罗斯的不同。他认为,对于本身就不完美的“自由的国际秩序”,中国很难称得上是致命的危险。中国没有扮演俄罗斯那种破坏者的角色,它采取的行动是为了维护北京眼里的主权,而没有去干扰或令西方民主非法化。

  扎卡里亚指出,美国“鹰派”没有明说的遏华战略的核心是,遏制战略加速其政权崩溃,就像当年苏联那样。但中国不是苏联,美国将面对的是有着强烈团结感和自豪感的民族和文明,已经崛起为世界强国之一。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某些领域成为技术领导者。中国人口数量超过美国,世界上几乎所有商品的最大市场现在都在中国。它拥有地球上速度最快的计算机,并拥有地球上最大的外汇储备。

美国专家报告访华之行的观察和感受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在报告会上,董云裳总结了此次访华与去年访华跟中方官员和学者交流的观察和感受之不同。她表示,去年访问北京时,中方似乎还在寻求稳定中美关系的途径,想与特朗普政府建立建设性的关系,尤其在经贸方面。去年学者与官员同调,对中美关系何去何从有许多疑问和关切,不知道事情会变得多坏。有些学者对两国关系尚显乐观,觉得事情可望较快好转。

  今年的情形则有所不同。董云裳观察,今年中方官员试图投射某种冷静的讯息--不管事情多糟糕,中美关系太重要,终究要搞好。但学者今年则悲观得多,有学者说,现在气氛变得如此意识形态化,如此情绪化,甚至无法坐下来谈。他们也对双方没有战略沟通渠道表示担忧,多数学者预期事情可能变得更糟糕。

  董云裳提到,中方学者指美国主流媒体喜欢标语式地描绘美中关系,给两国关系打上“新冷战”、“脱钩”等标签;学者也提到双方将问题武器化的手法,以往经常通过外交手段解决的事情,现在常以直露的威胁,针锋相对,升高事态。她透露,双方谈到了台湾、香港、新疆等问题。香港问题谈得不多,因为中方似乎比较有信心,由香港政府自己解决问题,因而不愿将之作为美中对话的优先话题,台湾问题自然是被当作优先话题之一。

董云裳认为,美中关系可以找到“会聚”与“脱钩”之间的中间地带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中评社华盛顿12月10日电(记者 余东晖)美国前代理亚太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指出,如果将美中竞争看成是当年美苏那样的体制之争、意识形态之争,那会是严重的错误。她表示,中国与苏联不同,美中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双方关系绝对可以介乎“会聚”与“脱钩”之间。

  最近参加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代表团访华归来的董云裳,日前在美国智库东西中心举办的此行总结报告会上,被人问到中国何时会像苏联那样时做上述表示。研究苏联问题出身但后来转向从事对华外交工作的董云裳表示,不同意将中国与苏联等同起来的观点。

  现任耶鲁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的董云裳指出,中国并非要将其自身体系输出扩张来接管世界,或者颠覆西方民主体系。“如果我们将与中国的竞争想成是这种竞争,那就是严重的错误。”董云裳说道,苏联对美国和其他民主政体构成严峻的意识形态挑战,而中国基本上是“国家资本主义”体系,意识形态竞争并不存在。

  董云裳进一步指出,当年与苏联的竞争是两极世界,其他国家大多被迫在两强之间选边。现在多数国家不认为选边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并不透过美国的镜片来看待他们该做何选择。所以美国要想清楚,哪些领域中国对美国带来深远挑战,哪些地方可以让别国加入一起应对挑战?美国应当追求与盟友和伙伴合作的途径。美国在南海等问题上与中国的竞争仍存,但也有许多领域需要中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