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观察:柯文哲展务实但难解两岸之结

柯文哲访华府,两岸议题绕不开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中评社华盛顿3月21日电(记者 余东晖)台北市长柯文哲刚离开华府,此次华府之旅可谓政治之旅,两岸议题绕不开。他解释他的“两岸一家亲”涵义,提出处理两岸问题的“五个互相”,呼吁“亲美友中”,多称呼对岸为中国大陆,尽力展示务实灵活的一面。作为地方首长,柯文哲可以凭藉现有立场继续与大陆展开交流,但若是冲大位,现有立场肯定左右为难,依然难解两岸之结。

  与比他早来华府的桃园市长郑文灿和基隆市长林右昌一样,来到华府这个政治中心,柯文哲也是不理市政,专理政治,忙于与美国官员和学者面谈。其中当然有与前两位市长较劲之意,而美国人确实也有更深入瞭解台湾重要政治人物的需求,因而给予来访的台湾地方首长一视同仁的待遇。

  来到美国的土地上,柯文哲变得小心谨慎了许多,不再像在台北时那样不时发出诸如“强盗抢银行却没见到警察”之类的惊人之语。从台北跟来几十位记者,几乎是全天候地对市长进行围访,柯文哲却是口风慎密,对敏感问题总是三言两语地绕开。在华府谈到美台关系,柯文哲一再强调双方共享价值观,称颂“美国是台湾最重要的盟邦”。

柯文哲在华府解释“两岸一家亲”,提“五个互相”。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这反映了柯文哲的务实灵活,知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种务实灵活也反映在他对于两岸关系的立场上。从本质上说,柯文哲抱持“台独”理念,但从他竞选台北市长开始,他就以无党派为招牌,现在又以“白色”来吸引台湾厌恶蓝绿恶斗的“无色觉醒”的人们。为了能让“双城论坛”继续进行下去,柯文哲可以与大陆领导人说一样的话--“两岸一家亲”,尽管他从来没有正面肯定过一个中国。

  柯文哲说“两岸一家亲”是什么意思?他在华府期间两次公开做出了解释。19日拜访过布鲁金斯学会后,柯文哲说:“两岸一家亲只是一种态度,我们只是对中国表达善意,但是经济和国防还是台湾最重要的,转过头去还是要准备好。我们也不要去激怒中国,跟他们对干对呛,两岸一家亲只是要表达一种善意。” 20日在传统基金会演讲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时,柯文哲说,“两岸一家亲”是一种态度:我先表达我是友善的、开放的,我们可以谈。当然我知道我们之间有许多困难,但我愿意跟你谈。

  由此可见,柯文哲的“两岸一家亲”与北京讲的“两岸一家亲”在实质内容上不是一回事。在柯文哲那里,“两岸一家亲”只是向对岸表达善意的态度,与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无关,但表达了这种“打擦边球”的善意,柯文哲希望能够继续延续台北与大陆城市交流。因为他面对现实,深知“有38万大陆配偶,200万人生活在大陆,去年对陆贸易出超850亿美元”的台湾,如果与大陆断了往来,受损更大的是台湾。从这点说,柯文哲比那些意识形态至上,宁愿饿死也不与“对岸敌人”打交道的人要理性务实得多。

柯文哲在华府以英文阐述的处理两岸关系的“五个互相”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柯文哲把“双城论坛”得以维持当作其政绩之一,并自豪地称为“目前两岸仅存的官方沟通管道”,还说连国民党因为其“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不为北京认同,跟大陆也无法对话。这显然是夸大其辞,与事实不符。且不论国共两党的沟通一直在进行中,就是高雄市长韩国瑜当选后先赴大陆后访美国,其意义也大过柯文哲目前维持的“双城论坛”。如果柯文哲想在两岸官方交往停顿之时,继续炫耀其“最能与大陆沟通”之美,就要在与大陆交往方面有更大的动作。

  对于与大陆打交道的手法,柯文哲早在2015年赴上海参加“双城论坛”之前就提出“一五新观点”:尊重两岸过去已经签署的协议和互动的历史,在既有的政治基础上,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原则,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精神,促进交流、增加善意,让两岸人民去追求更美好的共同未来。2017年再赴上海,柯文哲又加了“互相谅解”,但20日在华府智库演讲中提出“五个互相”时,最后一个互相,柯文哲用英语说的是“互相妥协”(mutual compromising)。妥协比谅解,可能更会让深绿发狂。

双城论坛得以维持,是柯文哲引以为豪的政绩。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北京方面对于展开两岸官方交流对话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承认以一个中国为核心内容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不过是一个招牌,关键在于要有一个中国的内涵。以柯文哲目前的“两岸一家亲”、“五个互相”,开展地方交流或许行得通,但若是两岸最高政府展开对话,柯文哲现有的立场在北京看来,显然还是不够的。

  在民进党赖清德已经登记参选,国民党很多人想拱韩国瑜参选之际,柯文哲会不会加入选战,成为可能左右下次台湾大选选情的关键。以目前情势看,下次台湾大选,两岸议题或成头号议题,统独之争再度高涨。柯文哲若想冲大位,再想以目前的立场左右逢源就很难了,他会面临左右夹击。此次访美深绿阵营杯葛他已经发出信号;他若能更上一层楼,北京方面对他两岸政策论述的要求,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宽松。要打破两岸关系的僵局,光靠表达开放、友善的态度是行不通的。

  

柯文哲访华府,两岸议题绕不开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中评社华盛顿3月21日电(记者 余东晖)台北市长柯文哲刚离开华府,此次华府之旅可谓政治之旅,两岸议题绕不开。他解释他的“两岸一家亲”涵义,提出处理两岸问题的“五个互相”,呼吁“亲美友中”,多称呼对岸为中国大陆,尽力展示务实灵活的一面。作为地方首长,柯文哲可以凭藉现有立场继续与大陆展开交流,但若是冲大位,现有立场肯定左右为难,依然难解两岸之结。

  与比他早来华府的桃园市长郑文灿和基隆市长林右昌一样,来到华府这个政治中心,柯文哲也是不理市政,专理政治,忙于与美国官员和学者面谈。其中当然有与前两位市长较劲之意,而美国人确实也有更深入瞭解台湾重要政治人物的需求,因而给予来访的台湾地方首长一视同仁的待遇。

  来到美国的土地上,柯文哲变得小心谨慎了许多,不再像在台北时那样不时发出诸如“强盗抢银行却没见到警察”之类的惊人之语。从台北跟来几十位记者,几乎是全天候地对市长进行围访,柯文哲却是口风慎密,对敏感问题总是三言两语地绕开。在华府谈到美台关系,柯文哲一再强调双方共享价值观,称颂“美国是台湾最重要的盟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