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答中评:文化传承不同,育人目标如一
中评社7月7日(助理记者 李泽璇)7月5日,在鄂台胞黄圆晴与海峡两岸记者一同参访了东风汽车总部,并向记者们讲述了自己在大陆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与感受。黄圆晴回答中评社助理记者提问时表示,两岸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在文化传承的表现上有差异。
黄圆晴是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目前在北京大学就读在职教育管理博士研究生。她的研究重点是课程原理、中国国家课程的教育改革,教师默会知识等。目前她在武汉经开区国际理解教育工作室主持人、武汉爱莎文华学校国际理解教育中心主任。据她讲述,目前她的日常工作是课程设计、跨文化项目设计、教师培训等。
黄圆晴介绍,她所做的国际理解教育强调一种变个性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怎么去真正地享受生活,“就像杜威说的,教育即生活”。她说,自己有时参加两岸的职业教育论坛,会与许多教育同行交流,“大家都能够互相理解,提出的观点也都懂,毕竟文化是相同的”。
她表示,在台湾与大陆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倡导都是并行的,只是把传统文化内化的方式有所不同,“文化并不是一个书面的词语,而是与受到周边元素的影响有关”。黄圆晴用绘画类型作为例子向记者论证了这一观点:中国人偏爱山水画,而欧洲流行风景油画,这两者的差异根本在创作者——作者是如何观察这个世界、如何把自己放入画卷里的。
正如不同地域的教育者可以互相理解,黄圆晴认为,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的教育者所秉持的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帮助每个孩子发掘自己的独特性,并能够以积极的姿态、运用自己所学,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