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小而美”民心工程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中评社香港7月6日电(评论员 束沐)日前,福州市旅游协会马祖踩线团一行22人,顺利结束了三天两夜的马祖之旅。该团参访期间的一举一动受到台湾媒体高度关注,获得马祖各界和当地民众、业者的热烈欢迎。我们认为,台海局势越是复杂严峻,大陆依法惩治和反制“台独”越是果断坚决,就越要深化两岸民生融合、心灵契合,而以“福马同城生活圈”建设为代表的“小而美”民心工程,就越发重要和关键。
“小而美”这个概念,最初可以追溯到台湾舆论场,是相对于“高大上”的宏伟叙事,所描述的一种更接地气、更生活化、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的意象。10年前,当源于日本的词语“小确幸”,成为当时台湾年轻人风靡一时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时,“小而美”也经常出现在“小确幸”相关讨论之中。有舆论认为,“小而美”是对台湾社会软实力、吸引力的概括。
值得一提的是,“小而美”概念首次进入大陆高层政治话语体系,出现在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指出,“小而美的项目,是直接影响到民众的。今后要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加强统筹谋划,发挥援外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项目。”此后,一批小规模、聚焦民生和社区需求的“小而美”项目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生根发芽,切实帮助当地民众解决燃眉之急,增进良好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小而美”纳入大陆官方话语体系和政策体系,反映出大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后,党和政府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视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自然而然延伸到涉外、涉台等各领域。因此,相对于2008年至2016年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时期,随着两岸进入深化融合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大陆方面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需要更多“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和民心工程。
以此次福州派出的“马祖踩线团”为例: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10日会见马英九时表示,我们热诚邀请广大台湾同胞多来大陆走一走,也乐见大陆民众多去祖国宝岛看一看;4月28日,大陆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会见中国国民党民意代表参访团时表示,将率先恢复福建居民到马祖旅游,并在平潭到台湾的海上客运直航复航后,恢复福建居民赴台团队旅游。
马祖虽“小”,但重启福马“双向奔赴”意义更大。自大陆方面释出恢复福建居民赴马祖旅游的善意后,台湾舆论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后续,“大陆踩线团什么时候来”成为岛内媒体、旅行业者近段时间最关心的问题。即便是5·20上台的新一届民进党当局,虽然以“对等开放”为借口将观光问题政治化,并拒不取消台湾游客赴陆“禁团令”,更在此后发出赴大陆和港澳地区的“旅行警示”,但即便如此,台当局交通、观光部门和陆委会有关负责人还是不得不对踩线团表达“欢迎”态度,更加说明“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不可违。
更重要的是,恢复福建居民游马祖,本身就是“福马同城生活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月17日举办的第七次福马磋商会上,双方达成多项共识,包括福马湿地生态保护、福马旅游合作、福马生态养殖产业等。在旅游合作方面,双方将推动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设计并推广凸显福州与马祖地域特色的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推出特色“健康+旅游”产品。
这其中,在推动福马民众交流交往交融方面,除了恢复旅游合作以外,“福马同城通”卡便是“小而美”民心工程的又一个范例。据报导,持有该卡的马祖居民可享受福州全市范围公共交通及指定酒店住宿优惠、入住台胞免租房、子女入学等便利,今年3月以来,在福马两地密切协调和共同努力下,已有约3000位马祖民众申领。事实上,马祖户籍人口一万三千多人,常住人口不过六千多人,换言之,马祖当地民众大约每2人之中,就有1人申领“福马同城通”,体现了对福马同城化的坚实民意基础。
近段时间以来,民进党通过拖延“2·14事件”解决进程、炒作大陆对厦金海域依法实施管辖和治理、“抹红”《离岛建设条例》修法等多项手段,给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制造障碍,但在两岸主流民意面前,这些操作终究是徒劳。我们认为,大陆推动两岸、闽台融合发展的真心诚意,正体现在一件又一件“小而美”民心工程和惠台实事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效应将持续在台湾社会发酵。
中评社香港7月6日电(评论员 束沐)日前,福州市旅游协会马祖踩线团一行22人,顺利结束了三天两夜的马祖之旅。该团参访期间的一举一动受到台湾媒体高度关注,获得马祖各界和当地民众、业者的热烈欢迎。我们认为,台海局势越是复杂严峻,大陆依法惩治和反制“台独”越是果断坚决,就越要深化两岸民生融合、心灵契合,而以“福马同城生活圈”建设为代表的“小而美”民心工程,就越发重要和关键。
“小而美”这个概念,最初可以追溯到台湾舆论场,是相对于“高大上”的宏伟叙事,所描述的一种更接地气、更生活化、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的意象。10年前,当源于日本的词语“小确幸”,成为当时台湾年轻人风靡一时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时,“小而美”也经常出现在“小确幸”相关讨论之中。有舆论认为,“小而美”是对台湾社会软实力、吸引力的概括。
值得一提的是,“小而美”概念首次进入大陆高层政治话语体系,出现在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指出,“小而美的项目,是直接影响到民众的。今后要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加强统筹谋划,发挥援外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项目。”此后,一批小规模、聚焦民生和社区需求的“小而美”项目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生根发芽,切实帮助当地民众解决燃眉之急,增进良好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小而美”纳入大陆官方话语体系和政策体系,反映出大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后,党和政府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视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自然而然延伸到涉外、涉台等各领域。因此,相对于2008年至2016年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时期,随着两岸进入深化融合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大陆方面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需要更多“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和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