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安林:两岸关系三大影响因素出现新变化
中评社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海涵)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严安林日前在“台海新观察”第九次会议上表示,赖清德上台与民进党开启第三个四年执政期,加上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的外溢影响与美国总统大选过程与结果等影响,都使台海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两岸新变局的出现,需要对台政策与工作“识变”、“应变”甚至“谋变”与“谋局”,不断推进两岸关系向着有利于国家统一的方向发展。
严安林分析了制约与影响两岸关系三大因素的新变化。第一,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壮大新变化。中国政府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政策的不断优化,是台海两岸关系走向和平稳定的积极力量。
第二,赖清德当局“台独”政策较蔡英文有过之而无不及新变化。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一直是两岸关系破坏性、消极性与不稳定力量,赖清德当局并不急于改善于推进两岸关系,这从赖清德“520”演说的“直球对决”与上台后采取的“斗争思维”看,短期内、至少今年11月5日美国总统投票前,两岸关系是没有办法乐观、甚至是相当悲观的。
第三,美国总统大选过程外溢影响巨大新变化。国际因素、特别是美国台海政策对两岸关系的冲击值得注意,不仅是拜登或特朗普的台海政策论述与主张,对两岸关系产生直接影响,而且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政策,在在都可能冲击两岸关系。拜登政府固然有稳定两岸关系、
不希望因为台湾问题而让中美发生严重冲突的需要,但不等于中美稳定就必然是有利于拜登选情,对华示强是美国社会的“政治正确”。
严安林认为,赖清德当局没有调整与改变“台独”政策论述及稳定与处理好两岸关系的动机和动力,原因主要在于赖清德对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海政策的错误研判、赖清德“台独”理念及其执拗的政治性格等。
严安林表示,赖清德当局的执政策略就是“斗争”,其一,与蓝白斗争、与在野党斗争,以此来巩固民进党内部支持,巩固执政基础。其二,与大陆斗争,以此巩固在台湾岛内执政地位,通过与中国大陆的“斗争”,争取美国与国际“反华”力量的支持。
严安林指出,未来四年两岸关系面临挑战,主要有:美台“军事合作机制化”、台湾问题“国际化”的深化、“‘台独’国际化”、台湾社会“去中国化”延续与“去中华文化化”的发展。
“台海新观察”第九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两岸统合学会协办,主题为“变局与塑造”,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厦门、武汉等地的二十余位台湾问题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评社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海涵)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严安林日前在“台海新观察”第九次会议上表示,赖清德上台与民进党开启第三个四年执政期,加上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的外溢影响与美国总统大选过程与结果等影响,都使台海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两岸新变局的出现,需要对台政策与工作“识变”、“应变”甚至“谋变”与“谋局”,不断推进两岸关系向着有利于国家统一的方向发展。
严安林分析了制约与影响两岸关系三大因素的新变化。第一,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壮大新变化。中国政府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政策的不断优化,是台海两岸关系走向和平稳定的积极力量。
第二,赖清德当局“台独”政策较蔡英文有过之而无不及新变化。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一直是两岸关系破坏性、消极性与不稳定力量,赖清德当局并不急于改善于推进两岸关系,这从赖清德“520”演说的“直球对决”与上台后采取的“斗争思维”看,短期内、至少今年11月5日美国总统投票前,两岸关系是没有办法乐观、甚至是相当悲观的。
第三,美国总统大选过程外溢影响巨大新变化。国际因素、特别是美国台海政策对两岸关系的冲击值得注意,不仅是拜登或特朗普的台海政策论述与主张,对两岸关系产生直接影响,而且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政策,在在都可能冲击两岸关系。拜登政府固然有稳定两岸关系、
不希望因为台湾问题而让中美发生严重冲突的需要,但不等于中美稳定就必然是有利于拜登选情,对华示强是美国社会的“政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