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答中评:东坡的洒脱,是我想活成的样子

台青妤轩在三苏祠(中评社 刘一玮摄)

  中评社成都4月25日电(实习记者 刘一玮)“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眉山春光温润的晨间,台湾青年妤轩在三苏纪念馆内,凝视着《赤壁赋》拓本,仿佛穿越千年,与苏东坡隔空相望。那一刻,她不再只是一个游客,而像是久别重逢的故人,轻声对诗人说:“我来了。”

  妤轩是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大三学生,来大陆已四年,自称“半个成都人”,却是第一次踏上苏轼的故乡眉州。4月24日上午,她走进四川眉山三苏祠,在讲解员郑老师的引领下,沿着斑驳砖石与碑刻墨迹的路径,缓缓踏入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精神世界。对她而言,这不仅是一场文化之旅,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走进三苏祠,触碰诗人的真实人生

  问起妤轩最爱的作品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苏东坡的作品里最打动她的,莫过于那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真的好渺小,”她说,“但苏轼没有悲观,他是提醒你更要珍惜当下,好好过生活。”对她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人生哲学,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人生的长河中一闪而过,但正因为如此,才更要珍惜每一刻,活得更加真切而饱满。

  “我之前喜欢韩愈,现在爱上苏轼了。”她轻声笑说,那是一种被打动的转变,不是骤然心动的喜爱,而是在眉山的细雨中、三苏祠的竹影间,慢慢生出的理解与敬仰。乐天派的妤轩很懂东坡,自称东坡挚友。她说:“有一句话叫‘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话就感觉是说,不管是风风雨雨,他都能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种从容和洒脱,在现代生活的急促节奏里,仿佛是一帖心灵的解药。“他很能打动我,因为我就想成为一种很乐观的人。人生就是应该这样,不管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迎难而上,乐观地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