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活水流长 两岸共溯文化根脉

两岸的学者们在四海孔子书院合影留恋(中评社 叶佳怡摄)

  中评社北京6月4日电(实习记者 叶佳怡)5月30日下午,由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四海文化论坛活动在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在沉浸式参访四海孔子书院之后,移步至台海中华文化交流中心,回溯两岸文化交流的难忘历程,分享参访书院的深刻体验,并展望未来交流合作的广阔前景。

  四海孔子书院地处北京西山,风景秀丽,是一家以中外传统经典学习为主,面向海内外少年儿童的民办书院,由四海教育、四海传播于2006年9月创办,是继经典诵读工程在海内外开展七年之后的又一个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实体。

  在台海中华文化交流中心内,一场围绕中华文化传承与两岸交流的深度对话热烈展开。与会学者以亲历者的身份,梳理了几十年两岸文化交流的历程。一位大陆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文化如静水深流,有时虽遇阻,却从未断绝其脉脉温情,每一次展览互访、每一场学术恳谈,都在默默夯实两岸共同的精神基石。一位台湾学者对此也深表认同,并分享了自身参与交流的心得体会,他认为,青少年是两岸统一的希望,共同举办研讨经典、保护古迹、构建儿童经典诵读工程的努力,不仅加深了两岸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更让“两岸一家亲”的情感共鸣在文化血脉中代代传承,真切体认到无法分割的情感。

  展望未来,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以书院为象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岸交流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论坛上,大家一致认为,两岸可以在古籍整理、传统礼仪研习、青少年经典共读营等项目中深化合作,推动文化交流模式从单纯活动组织转向更富生命力的常态化机制建设。多位学者强调,尤其要用心设计面向年轻一代的文化项目,让两岸青年在共同的文化寻根与创新实践中,自然生发出对民族未来的深切认同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