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同根同源 中华文化蕴国学

5月29日“影视论坛·两岸动漫名师”第一单元嘉宾对话现场,主题为“同根同源·国风蕴国学”(中评社 叶佳怡摄)

  中评社北京5月30日电(实习记者 叶佳怡)5月29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共同主办的“影视论坛·两岸动漫名师对话”节目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开展,多名来自两岸的动漫名师齐聚北京,以“同根同源·国风蕴国学”为主题,互相分享动漫艺术创作故事,携手共绘动漫新章。

  在活动现场,谈到大陆动画艺术和台湾动画界的渊源时,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高薇华指出,中国传媒大学与台湾动画界的交集始于2006年第一届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自从台湾的教授来到大陆分享了台湾动画教育的一些经验,从此两岸的学界就开始往来交流。十九年来,很多传统的艺术形式都通过现代媒介一直保留至今,两岸的动画行业教育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我们由此非常欣喜和赞叹。

  谈到台湾最具代表性的非遗艺术霹雳布袋戏时,霹雳布袋戏第五代接班人黄亮勋表示,霹雳布袋戏和传统布袋戏有所不同,它立足于中华优秀文化,基于闽南地方文化,提取闽南地方民俗和文化元素,然后添加自己的演绎和想象,再运用现代动画技术和现场的特效技术,最后再结合当代审美特点,以此演绎出霹雳布袋戏独特的风格。

  谈到如何绵延不绝地传递美学时,资深动画制作人、导演佘为政提出,美学艺术都是相通的,在教育界服务的时期,谈到学一门学科的技术时,不外乎就是技术的培训。但是,在他看来,技术要做得好还需要有文化上的修养,或者个人能够有情感。他分享到,在最初设立动画课程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相关的课程研讨不同话语表现的艺术形式,他认为,电影和动画是息息相关的两种媒介。而现在,电影和动画的很多元素都有融合,丰富的中华历史文化成为了动画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谈到学者应该如何创作出具有民族自觉的优秀作品时,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高薇华表示,在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应该实践新神话主义的创作理念,即应从中国经典的动画神话文本当中去发现共同的文化,赋予它时代的精神,创作出既源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同时又能够属于当下的新神话的作品。对此,首先应该在经典文本当中还原中国人曾经的样子,在经典的文本中还原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人物角色,使当下的中国人产生精神上的深层次的共鸣;其次,在世界观上不局限于原有的经典神话的世界观,而是回溯到中国的神话大历史中,去开拓我们的创作视野和格局;最后,应该在动画的美术风格上能够有所创新,不单单直接取用中国的视觉化的文化符号,而是通过美学风格的创新来塑造张弛有度的人物形象。

摄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