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意识与台湾文学”学术会议在福州举行
中评社北京3月2日电(作者 陈诗婕)“祖国意识与台湾文学”学术会议于3月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和《现代中文学刊》《海峡人文学刊》联合主办。来自海峡两岸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三十多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台湾文学、祖国意识与反殖民精神、中华文化传承与反殖民等主题开展研讨,共同探究台湾文学发展与祖国意识的关系,促进两岸的学术交流与相互理解。
开幕式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小荣教授主持。福建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汪文顶教授、台湾大学名誉教授齐益寿先生、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张重岗研究员分别发表致辞。他们对两岸学术的发展提出了共同的期待,希望借由此次研讨会深化两岸学界有关祖国意识与台湾文学发展的共识,铸牢海峡两岸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会分为主题演讲与分会场两个环节。主题演讲环节由徐秀慧主持,赵刚、张重岗、孙若怡、袁勇麟、邱守榕分别作题为“台湾文学与祖国意识”、“乙末割让之际台湾士人的祖国意识”、“陈映真先生的‘第三世界理论’”、“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创伤书写与历史再现”、“唐文标文字中的祖国”的主题演讲,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分论坛在胡衍南、赵刚、傅修海的主持下精彩纷呈。“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台湾文学”分论坛中陈美霞、徐秀慧、叶蔚南分别聚焦于日据时期台湾文人赖和、叶荣钟的民族意识与士人精神展开探讨,傅修海以左翼文学为例讨论海峡两岸的文学互动,彭明伟通过施善继的诗作探究其与陈映真的战友情谊。“祖国意识与反殖民精神”分论坛中隋欣卉、何佳靖关注到龙瑛宗在小说创作中呈现出的民族观,王昱敏围绕杨逵剧作中的祖国意识展开讨论,黄琪椿、王琨聚焦于探究光复初期的台湾文化交流与传播,倪文婷以戒严时期台湾的丁玲研究为讨论线索,徐纪阳围绕陈映真和基督教的几个问题展开探讨,吕明纯、高维宏聚焦于许地山的文学创作与社会改革理念的关系,陈诗婕以叶荣钟为例探究1930年代台湾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反殖民”分论坛中,吴舒洁深入探究郭松棻的社会主义再认识,刘建华围绕台湾花莲的书写研究展开论述,吴明宗侧重探究战后杨守愚的创作与心境变迁,许霖讨论了施善继与唐文标的佚文,胡子沛深入探究李黎《白鸽木兰》的历史意识。此外,青年学者也积极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宫琬舒、胡贵艶、许琪、钟晨珏分别以叶芸芸、欧坦生、陈映真等为研究对象切入台湾文学场域,探究其背后深层的思想机制。徐纪阳、陈美霞、吴舒洁、黄琪椿、彭明伟参与了分会场的评议环节。
经过热烈的研讨发言,迎来了会议的闭幕式。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巍巍教授主持闭幕式,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台湾文学所所长徐秀慧为此次学术会议做了总结与研究展望。此次研讨会促进了两岸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为台湾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中评社北京3月2日电(作者 陈诗婕)“祖国意识与台湾文学”学术会议于3月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和《现代中文学刊》《海峡人文学刊》联合主办。来自海峡两岸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三十多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台湾文学、祖国意识与反殖民精神、中华文化传承与反殖民等主题开展研讨,共同探究台湾文学发展与祖国意识的关系,促进两岸的学术交流与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