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羚:从南沙经验看两岸青年交流优化思路
中评社香港2月14日电(中评社报导组)由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粤港澳台青年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日前在广州举行,主题为“两岸青年交融的湾区角色”。中评社研究部副主任、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陈倩羚发表了“从南沙经验看两岸青年交流的优化思路”的观点:
今天,我们大家共聚一堂,来探讨湾区在两岸青年交融中的角色。在此,我想聚焦粤港澳青年交融对两岸青年交融的经验与启示,首先着眼南沙案例,总结其近年来鼓励、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的创新举措、及其在港澳青年间取得的正面反馈与积极影响;然后,借鉴南沙的实践经验,并结合目前台湾青年融入祖国大陆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提炼出可以为深化两岸青年交融所用的政策优化思路。
自五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以来,湾区的“一体化”建设持续如火如荼推进,三地人员尤其是青年之间的交流往来日趋紧密,湾区已愈益成为港澳青年寻梦之地的代名词,而其中以广州的南沙自贸区最具代表性。目前,南沙已建成以创享湾为龙头的13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着力打造为港澳青年湾区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和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中转站。
依托我们中评智库的大数据中心平台,透过分析梳理有关港澳青年前往南沙求学、工作、生活的社交媒体数据,发现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除了从物理层面拉近港澳青年与内地之间的距离外,在心灵层面也不断提升着港澳青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让他们与祖国的发展与命运更加同频共振。2019年的修例风波,虽一度导致部分香港青年对内地产生隔阂,但随着越来越多港青亲身深入接触湾区,尤其是像南沙这样三地融合发展的前沿示范区,香港青年对祖国的整体观感正日益得到改善。可见,南沙之于港澳青年的意义,绝不仅限于一块助其逐梦圆梦、实现人生价值的乐土,同时也肩负着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树立正确国家观与民族观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