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现状、困境与进路
中评社╱题:“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现状、困境与进路” 作者:杨文军(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博士生;黄建兴(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自2016年民进党再次在岛内执政以来,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呈现下滑趋势,交流人数负增长,直至跌入低谷,给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带来极大障碍。虽然最近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呈现出反弹增长趋势,但是仍然面临着民进党当局造成的风险挑战,包括其实施的“台独”课纲、对中国大陆不实的宣导、对来自大陆学生的歧视以及制造两岸政治对立、破坏两年青年学生教育交流的氛围等。对此,中国大陆有必要在铸牢台湾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台湾青年对大陆的瞭解、与民进党当局歧视在台湾就读陆生的行为展开斗争以及在反“独”促统工作等方面作出努力,为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指出,“加强两岸基层民众和青少年交流,吸引更多台胞特别是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使两岸同胞加深互相理解,增进互信认同,逐步实现心灵契合”。①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接见马英九一行时强调,“我们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持续为两岸青年成长、成才、成功创造更好条件、更多机遇。希望两岸青年互学互鉴、相依相伴、同心同行,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②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是实现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当下与未来反“独”促统的重要内容与抓手。通过梳理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可以整体把握彼此交流的趋势,以便为大陆推进双方交流提供重要方向。这对于建构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的话语体系、反“独”促统、加速该群体融合发展以及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有所裨益。
一、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现状
(一)台生赴陆求学与主要流向国家现状
两岸学生交流有近40年历史,中国大陆自1985年正式开放台湾、港澳与华侨学生进入中国高等院校就读,1987年招收第一位台生。据台湾陆委会统计,自2011至2017年,每年赴中国大陆求学的台生人数分别为1433、1858、2314、2259、2137、2183、2567人。在大陆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目前约有1.2万人,该数字总体保持稳定。③近年来,大陆逐渐开放更多的高校招收台生,以满足其赴陆求学逐梦需求。2022年,大陆首次试点启用以“学测”成绩招录台生的统一平台,北大、清华等207所大学参加首批试点,实现录取台生人数较2021年增长22%。2024年开放在线申请的学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26个省市的400余所高校。④大陆参与招收台生的高校数量持续大幅度增加,为台生赴陆求学提供更多的机遇。
台生除了赴陆求学之外,欧美、亚太(如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成为其留学目标地。值得注意的是(如表1),在台湾当局的引导下,长期以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家成为台湾青年学生主要求学、研修旺地,这些国家对台生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反观台湾当局对中国大陆的不实宣导,严重影响台湾青年学生选择赴陆求学、生活。从近年来台生赴岛外留学人数变化趋势上看,受疫情的影响,大部分国家的台生有不同程度减少,但之后呈现增长态势。如台生赴美国留学人数在疫情之前是缓慢下降的,但之后增速较明显,呈现出反弹的增长趋势。整体上而言,近年来台生赴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留学人数略显减少,留学英国大致保持稳定,但是近四年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台生逐年增加。从2016-2017年来看,中国大陆已成为台生赴陆求学第六大聚集地,但是总体上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因此,赴陆求学的台生数目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为此大陆要增强台生赴陆的吸引力,同时做好宣导工作,拆穿民进党当局抹黑大陆的谎言。
[表1:2016-2023年台生赴岛外就学人数年度统计表]
(二)陆生赴台求学现状
台湾于2011年首度开放陆生来台就读学位。据台湾教育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如表2),开放第一年有928位大陆学位生,随后人数逐年增加,在2017年达到巅峰,为9462人,其后每年人数转为下降,尤其是疫情三年,受民进党阻挠两岸交流影响,陆生赴台就读学位生数量大幅下降。从学位生增长率来看,自2012年以来赴台读学位的陆生增长率大幅度降低,尤其疫情三年降幅更大,分别为-27.79%、-28.83%、-27.30%,即使后疫情时代,2023年就读台湾学位的陆生还是下降了31.82%。从研修生来看,2011年招收大陆籍研修生为11227人,随着人数的逐年增加,在2015年达到峰值,为34114人,此后每年不同程度地下降;疫情三年降至“冰点”。从陆生研修生、学位生人数变化趋势图来看(见图),研修生自2011-2015年为较大增长,此后为负增长且降速明显较快,直至2023年有所反弹;学位生数量在2011-2017年平稳正增长,但此后断崖式下降。
[表2:陆生来台研修及修读学位人数统计⑥]
值得注意的是,学位生自2011-2016年、研修生自2011-2015年,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此后的时间里均为不同程度降低,甚至持续较长时间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其一,与蔡英文于2016年上台有关,主要表现在蔡英文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也就不承认两岸原有的共同政治基础,持续推动“反中抗中”和“去中国化”的路线,导致台海局势愈趋复杂严峻,⑤因此激起了大陆青年学生的强烈反感,直接影响陆生赴岛内研修学位的意愿。其二,疫情期间,民进党当局关闭陆生赴台研修之门,将防疫政治化,民进党当局还拒不给予陆生公平待遇和权益保障,反倒百般设限刁难。大陆为保证陆生正当权益不再受损,不得不宣布暂停新生赴台求学。
(三)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项目开展概况
在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项目开展方面,最近10年来,教育部累计开展对台交流项目1300余个,两岸1000多所高校参与,约6万余名台湾师生赴大陆参访交流,师生交流覆盖范围更广、程度更深。⑦交流项目呈现多样化、典型性、代表性与务实性等特点,主要表现在彼此交流的领域逐渐拓展,除了每年定期举办的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之外,增加了高校青年社团交流,这成为近年来两岸青年教育交流的新特点、新趋势。海峡青年节自2013年举办以来,已累计吸引3.6万名两岸青年参与,包含2万名台湾青年,涵盖了百所台湾院校、百个台湾高校社团、百个台湾青年团体。⑧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也利用“两岸学子论坛”举办之际,邀请台湾高校青年社团干部进行交流。在台湾社团交流之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大九学堂”,内部成员大都来自台湾高校的青年社团负责人,他们跟随马英九于2023、2024年赴大陆同湖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进行交流,幷于2023年邀请大陆5所高校师生赴台湾,幷与其高校社团成员进行互动,形成了两岸青年教育交流重要范式。2024年11月,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7所大陆高校的40名师生赴台交流。⑨此外,两岸青年学生之间的民间信俗文化、新媒体等交流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
二、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面临的困境
(一)民进党当局实施“台独”课纲
2014年,台湾教育部门发布了高中微调课纲,其中包含把“中国”改回“中国大陆”、在慰安妇前面加“被迫”、把“日本统治”改成“日本殖民统治”等内容。然而,2016年4月29日,台立法部门就民进党“立委”提出的“要求教育部门撤销微调课纲”提案进行表决,最终提案以“71票赞成、15票反对”通过。这是民进党“5·20”上台执政之前进行教育“台独”的重要行动。⑩2016年蔡英文上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一个月就立即废除马英九执政时期订定的“历史课纲微调”,让尚未实施的“2015年课纲”胎死腹中,表现出民进党对“去中国化”的迫切性。“2019年课纲”的修订可谓是蔡英文当局“去中国化”的升级版,不仅造成两岸民众的对立,也给台海局势造成紧张气氛。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学生长期深受“独教材”的侵害,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正确认知逐渐淡化。这成为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的极大障碍,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国族”认同上都形成较难逾越的隔阂与心理创伤。台湾专业人士或有识之士逐渐行动起来,要求修改“台独”课纲,如台北市第一女子高级中学语文老师区桂芝在2023年12月4日的记者会上发文痛批民进党“去中国化”的卑劣行径,引发两岸社会强烈共鸣。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