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设计师:育才传艺 针绣两岸

台湾设计师袁念华在精心制作旗袍。(图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8月20日电/据新华社报导:身穿一袭旗袍,手撑一把油纸伞,徘徊烟雨江南的青石古巷间……这或许是许多中国女子关于旗袍的美好憧憬,但袁念华与旗袍的初识并非那般浪漫。

  袁念华的父母1950年从大陆来到台湾,一家人生活在眷村。小时候,父亲告诉她,等回江苏老家时,不能忘了礼节,要穿着旗袍规规矩矩地敬拜家中长辈,这才有中国女孩的样子。10岁的袁念华便在父亲要求下,穿上了旗袍。

  “父亲时刻都在思念家乡。让我穿旗袍,也是他乡愁的寄托。”袁念华回忆说,“但那时,我觉得旗袍既累赘又不美观。”

  为了追求自我认知的美,袁念华开始尝试改良旗袍。“我那时常帮母亲绣花,学了点针线技艺。觉得袖子不合适,我就拆掉重缝;觉得颜色单调,我就添上几朵花。”

  儿时与旗袍的“较量”,反倒让袁念华的针线功夫日益精湛,一编一织中更体会到了旗袍的魅力。她也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对旗袍的态度很自然地从“抗拒”变为“钟爱”。

  成年后,袁念华开课教授传统“湘绣”和现代“机绣”,并在台北等地开设多家店铺,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旗袍。

  向台湾青年推广传统服饰

  在台湾,旗袍早在上世纪30年代曾风靡一时,但在日本殖民当局强推“皇民化运动”下,旗袍被列为“挑拨性服装”而备受打压。台湾光复后,旗袍风尚几经起伏,绵延至今。

  如今,岛内旗袍消费者愈来愈少,民进党当局不愿支持旗袍产业,街头的旗袍店也愈来愈少,做旗袍的老师傅渐渐凋零,年轻一辈多不愿再学。做了一辈子旗袍的袁念华,对此痛如切肤。

  “旗袍是代表中国妇女的传统服饰,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袁念华说,“推广旗袍文化、传承旗袍手艺,已成为我的使命。”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袁念华发起成立台湾中华旗袍文化企业交流协会等多家旗袍推广机构,将自己的手艺倾囊相授给旗袍同好,并面向岛内高校学生,创办中华旗袍文化整体造型设计比赛,至今已举办30届。   比赛同台湾有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合作,让年轻学子以旗袍为主题进行设计,涵盖中华传统服饰头饰、化妆发型、舞台呈现等方面。

  “年轻人的时尚品味会发生变化,不少台湾年轻人通过比赛感受到旗袍也可以很时尚、很酷。”袁念华希望通过比赛,将传统服饰中所代表的中华文化深层含义,以及现代活力呈现给台湾年轻人。

  近年来,袁念华将目光投向大陆。“有些旗袍绣花的传统手艺,台湾已面临失传,只有在大陆才能寻到。”袁念华看到,在古装热播剧带动下,旗袍、汉服等传统服饰收获了年轻爱好者,甚感欣喜。

  为更好推广旗袍,袁念华带领协会会员数十次赴大陆各地参访。“旗袍是两岸的共同语言,穿上我们中华民族的服饰,推广我们自己的文化,理所应当。”

  “让每位中国女性的衣橱里,都有一件称心的旗袍,这是我一直追求的。”这样的理想,让袁念华至今“不敢退休”。她相信,旗袍就像它的立领设计一样,会永远高雅挺立,历久弥新。

台湾设计师袁念华在精心制作旗袍。(图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8月20日电/据新华社报导:身穿一袭旗袍,手撑一把油纸伞,徘徊烟雨江南的青石古巷间……这或许是许多中国女子关于旗袍的美好憧憬,但袁念华与旗袍的初识并非那般浪漫。

  袁念华的父母1950年从大陆来到台湾,一家人生活在眷村。小时候,父亲告诉她,等回江苏老家时,不能忘了礼节,要穿着旗袍规规矩矩地敬拜家中长辈,这才有中国女孩的样子。10岁的袁念华便在父亲要求下,穿上了旗袍。

  “父亲时刻都在思念家乡。让我穿旗袍,也是他乡愁的寄托。”袁念华回忆说,“但那时,我觉得旗袍既累赘又不美观。”

  为了追求自我认知的美,袁念华开始尝试改良旗袍。“我那时常帮母亲绣花,学了点针线技艺。觉得袖子不合适,我就拆掉重缝;觉得颜色单调,我就添上几朵花。”

  儿时与旗袍的“较量”,反倒让袁念华的针线功夫日益精湛,一编一织中更体会到了旗袍的魅力。她也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对旗袍的态度很自然地从“抗拒”变为“钟爱”。

  成年后,袁念华开课教授传统“湘绣”和现代“机绣”,并在台北等地开设多家店铺,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旗袍。

  向台湾青年推广传统服饰

  在台湾,旗袍早在上世纪30年代曾风靡一时,但在日本殖民当局强推“皇民化运动”下,旗袍被列为“挑拨性服装”而备受打压。台湾光复后,旗袍风尚几经起伏,绵延至今。

  如今,岛内旗袍消费者愈来愈少,民进党当局不愿支持旗袍产业,街头的旗袍店也愈来愈少,做旗袍的老师傅渐渐凋零,年轻一辈多不愿再学。做了一辈子旗袍的袁念华,对此痛如切肤。

  “旗袍是代表中国妇女的传统服饰,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袁念华说,“推广旗袍文化、传承旗袍手艺,已成为我的使命。”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袁念华发起成立台湾中华旗袍文化企业交流协会等多家旗袍推广机构,将自己的手艺倾囊相授给旗袍同好,并面向岛内高校学生,创办中华旗袍文化整体造型设计比赛,至今已举办30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