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马英九参观法门寺 叹为观止
中评社西安4月7日电(记者 林艳)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扶风县的法门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又名“真身宝塔”,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同时,法门寺珍宝馆也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4月5日下午前往法门寺参观,在参访结束时对住持说实在是很精彩,叹为观止。中评社记者还注意到,马英九现场不仅很认真听解说介绍,还从口袋里拿起小本子做笔记。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其中,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地宫中所出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于今发现的独一无二的兼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佛指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据瞭解,地宫一般不对外开放,今次法门寺也特别打开给马英九参观。马英九一行在住持的陪同下,抵达法门寺后直接到地宫进行参观。
据介绍,法门寺兴盛在唐,是当时的皇家寺院,其宝塔也是由皇帝修建的,后来就地建了法门寺博物馆。期间,马英九特别来到博物馆记载的优秀文化历史,亲眼目睹千年前的文物珍宝,包括释迦牟尼的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也是为世界寺庙之最。解说员向马英九介绍道,中国文化在每个时代都有其风采,而大唐的文物在法门寺充分体现了大唐王朝皇室人员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同等接受。
在博物馆参观期间,马英九还深入瞭解了舍利文化。其中,解说员重点介绍了发掘佛指舍利以及皇室对真身佛骨的守护和文化传承,同时也特别解释了为什么人来到法门寺看到的是四面佛骨,但只有一个是真的。这主要是为了以假乱真,设有四道门,真身佛骨藏于地宫密室墙下的小迷龛,皇家珍宝供奉其上,而其他三道门的宝函里承装的都是玉舍利。在当时的地方志文碑和物账碑上记载着:其藏室之,深数丈,修室精工,金碧辉煌,内匣住佛骨。
解说员还提到,第三道门口的宝函是武则天,中国女皇帝供奉的一个历史见证。据瞭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供奉舍利的人,第一次是作为皇后把舍利请到西安的皇宫,第二次则是当上皇帝把舍利请到洛阳皇宫。所以,法门寺的舍利有一个特殊性就是真正到过皇宫供奉。当时送还时,她的儿子中宫李显派高僧做了一件礼物,1米78的高度汉白玉,宝函里装着特函,最里面放了一个棺材,棺材里是玉做的舍利,又是一枚以假乱真的有骨舍利用来保护佛祖。佛家舍利体现了中外文化的融合,尤其是中国式棺材盛装,对遗体最后一层保护很神圣。
中评社记者注意到,马英九现场不仅听的很认真,还不时与讲解员交流互动,其中还提到第一次看到唐代吃茶文化很震撼。看到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喜宗供奉的银质香囊介绍,马英九还特别掏出了口袋里的小本子做记录。参观结束后,马英九笑容满面地对住持说,很精彩,叹为观止!
应大陆方面邀请,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领“大九学堂”20名青年学子于4月1日至11日访问大陆。马英九一行首站在广东预计停留3天,包括参访中山大学与师生交流、瞻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参观“国父”孙中山先生故居纪念馆与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等行程;第二站陕西预计停留4天,包括参加“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前往马援祠及马援墓寻根等行程;此行最后一站北京预计停留4天,包括前往北京大学参访交流、参观八达岭长城、北京故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及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