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民:海峡两岸携手同行让中国茶香飘世界

商务部经济合作局原局长、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顾问李荣民作主旨演讲。(中评社)

  中评社厦门9月8日电/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8日在厦门举行“国际茶业合作发展论坛”,今年论坛主题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中国茶走向世界”。商务部经济合作局原局长、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顾问李荣民应邀出席并作主旨演讲,强调提升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以政策为引领、坚持以文化为载体、坚持以产品为抓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顾客为中心。

  李荣民表示,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亿人喜欢喝茶,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大多有喝茶的习惯,茶叶需求依赖于进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给中国茶叶出口带来了许多新机遇。中国茶要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应当立足国情,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李荣民指出,近年来,中国茶产业虽然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茶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相对于古丝路时代的辉煌,目前茶叶出口所处的境地颇为尴尬,在国际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中国没有太多话语权。要认清茶叶出口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国际知名品牌缺少、茶叶品质标准缺失、生产水准亟待提高、流通方式需要改进、消费偏好存在差异、文化认同有待增强、绿色贸易壁垒严苛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等八个方面。

  李荣民认为,应当通过讲好中国茶的故事,展示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提升中国茶文化地位,塑造中国茶良好国际形象,扩大中国茶国际影响力。要讲好中国茶的发展历史和茶文化,包括茶与生活、茶叶的种类及特色、茶的制作工艺、茶道、茶与健康、茶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把中国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让外国老百姓听得懂、能理解、可接纳,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

  李荣民强调,海峡两岸茶出同源,茶文化一脉相承,茶叶产业在大陆、台湾地区都具备较广泛的产业基础,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和互利性。促进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中国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李荣民提到,由于民进党当局对两岸人员往来和交流实行禁限封堵政策,当前两岸茶产业发展的交流合作以及投资贸易都难以有效开展。他希望,扩大两岸民间交流往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针对茶产业相关议题加强沟通、协商解决,排除台湾当局设置的障碍,让台湾业者一起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和成果。

论坛期间举行了《百年巨匠·非遗篇》之茶叶篇启动仪式。(中评社)

  李荣民表示,要加强两岸茶行业的资讯沟通和人才交流,共同开展茶叶品牌建设和茶产业链合作的研究,深化两岸在茶树品种、茶园管理、制茶技术创新、茶叶行销、茶业投融资、茶文化传播、茶叶标准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两岸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拓展茶叶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市场,共同将中国茶以及茶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共同谱写茶产业国际合作发展新篇章。

  李荣民期许,提升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要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以政策为引领。制定、完善促进茶叶出口政策措施,推动茶产业科技、产品、行销创新和绿色转型,发挥相关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作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进茶叶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和茶叶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和地区之间标准互认和标准体系相互相容。

  坚持以文化为载体。卖茶叶不单单是卖原料、卖产品,而应提升到推广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层次上。对中国茶企来说,“走出去”要坚持打文化牌、健康牌,用中国茶文化去影响国外消费者,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对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审美标准的差异,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实行本土化行销,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国际社会在感受中国茶文化魅力的同时知中国茶、爱中国茶、喝中国茶。

  坚持以产品为抓手。在市场竞争加剧和茶产业发展不断成熟的情况下,要秉承匠心精神、实施特色精品战略,强化技术体系支撑,实现产品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根据茶产品需求变化,推动企业逐步实现由初级产品加工销售向精深加工转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保障出口茶叶适销对路、优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调查研究,针对出口目的国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品质监管和消费者的不同类型、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习惯和偏好,选择市场目标,实施现代市场行销策略;探索在海外开设“茶驿站”、“茶庄”、“茶客厅”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茶体验店和品牌连锁店,建设面向国内外的茶叶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和茶叶拍卖市场,促进茶产业由传统农产品经营方式向现代商品行销模式转型升级。

  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秉持“生活方式行销”的品牌建设思路,坚持“客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经营理念,精准分析不同顾客群体的需求,打开思路,处理好产品传承与创新、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多做广大顾客乐意买喜欢喝的茶,瞄准现代生活需求,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推动跨境电商新媒体运营,与海外顾客建立更便捷、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让中国茶更快、更好地融入国外老外老百姓的生活。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邵曙光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中评社)

论坛围绕“中国茶如何拓展国际市场做到量价齐增”展开了对话。(中评社)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8日在厦门举行“国际茶业合作发展论坛”。(中评社)

商务部经济合作局原局长、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顾问李荣民作主旨演讲。(中评社)

  中评社厦门9月8日电/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8日在厦门举行“国际茶业合作发展论坛”,今年论坛主题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中国茶走向世界”。商务部经济合作局原局长、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顾问李荣民应邀出席并作主旨演讲,强调提升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以政策为引领、坚持以文化为载体、坚持以产品为抓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顾客为中心。

  李荣民表示,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亿人喜欢喝茶,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大多有喝茶的习惯,茶叶需求依赖于进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给中国茶叶出口带来了许多新机遇。中国茶要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应当立足国情,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李荣民指出,近年来,中国茶产业虽然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茶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相对于古丝路时代的辉煌,目前茶叶出口所处的境地颇为尴尬,在国际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中国没有太多话语权。要认清茶叶出口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国际知名品牌缺少、茶叶品质标准缺失、生产水准亟待提高、流通方式需要改进、消费偏好存在差异、文化认同有待增强、绿色贸易壁垒严苛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等八个方面。

  李荣民认为,应当通过讲好中国茶的故事,展示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提升中国茶文化地位,塑造中国茶良好国际形象,扩大中国茶国际影响力。要讲好中国茶的发展历史和茶文化,包括茶与生活、茶叶的种类及特色、茶的制作工艺、茶道、茶与健康、茶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把中国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让外国老百姓听得懂、能理解、可接纳,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

  李荣民强调,海峡两岸茶出同源,茶文化一脉相承,茶叶产业在大陆、台湾地区都具备较广泛的产业基础,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和互利性。促进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中国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李荣民提到,由于民进党当局对两岸人员往来和交流实行禁限封堵政策,当前两岸茶产业发展的交流合作以及投资贸易都难以有效开展。他希望,扩大两岸民间交流往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针对茶产业相关议题加强沟通、协商解决,排除台湾当局设置的障碍,让台湾业者一起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