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峰会 台青分享大陆追梦故事
“国家好,民族好,两岸同胞才会好。”北京市委副书记刘伟在致辞时表示,我们致力于促进京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京台各领域融合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当好广大台湾青年的贴心人,积极为台湾青年来京学习生活、投资兴业创造更多机遇,持续打造两岸青年峰会、京台科技论坛等两岸具有影响力的交流品牌,为两岸青年交流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潘贤掌在2023两岸青年峰会上提出三点希望与青年朋友共勉,其中包括希望两岸青年倍加珍惜共同的历史机遇、希望两岸青年勇于承担共同的时代责任、希望两岸青年携手开创共同的美好未来。潘贤掌表示,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将会同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一如既往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为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学习、就业、创业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机遇和帮助。希望两岸青年倍加珍惜共同的历史机遇,勇于承担共同的时代责任,携手开创共同的美好未来。
潘贤掌还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两岸共同发展、造福两同胞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才能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近年来,民进党当局不断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 “独”挑衅,充当美西方遏制中国发展的帮凶和马前卒,将两岸关系推向兵凶战危的险境。两岸青年要高度警惕他们的祸心。“台独”意味着战争,分裂就没有和平,外部势力干涉只会给台湾带来灾祸。“台湾青年的安全、福祉和前程系于台海和平稳定,系于民族复兴。”他说,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关头,广大台湾青年要认清历史大势,明辨是非,挺膺担当,坚决反对 “台独”分裂势力危害台海和平,与大陆青年携手同心,共同推动两岸关系重新回到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为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前景作出新时代两岸青年的重要贡献。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徐晓致辞时表示,两岸青年峰会作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聚智聚力的重要平台,拓展和创新了两岸青年交流合作的载体和渠道,助力台湾青年融入祖国发展。希望两岸青年同心同行,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更深、更实的交流让彼此的心更近、情更浓,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进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厚植友谊、积累互信、携手打拚、共创双赢。”开幕式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以视频方式寄语两岸青年,携手绘青春,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汇聚新征程青春力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去年的两岸青年峰会上,与会青年代表发出“两岸同心 复兴有我”的倡议,彰显了两岸青年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共同追求。今年,两岸青年代表以“青春致敬未来”,表达两岸青年心手相连,期盼交流融合、携手同心向未来的共同心声。
在北京创业六年的小包智工创始人、台湾青年徐韬,已经参加过三届两岸青年峰会。“可以说,峰会见证了我从无到有,从低迷到成功的整个路程。”现在的他又一次带来了新成绩。“现在我不仅获得了三轮融资,自己也拿到了很多奖项,尤其是这一年中入选了福布斯和胡润财富中国30岁以下榜单,让我信心更足。”他认为,这些成就,是他在走出台湾之前从来没想过、也没敢想过的。“是大陆给了我广阔的舞台和发展机会,让我既拿到了商业价值,也实现了社会价值。”他说,之前在台北生活学习的他,像是鱼缸里的一条鱼,直到毕业后来到大陆,才知道什么是海洋,才明白“海洋才是鱼本来该存在的地方”。他真诚地对台湾青年呼吁,“大陆的格局、视野和天花板,和台湾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或许大陆不是你最终的选择,但你得先来看看。”
2016年来到北京的台青李伟国身上有着多重身份,既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也在打造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在北京、成都、珠海、昆山四处都有孵化基地。“去年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一家品牌策划公司,通过两岸青年携手举办嘉年华等活动,促进两岸青年的融合发展。”他希望,两岸青年交流也可以辐射到港澳地区,因此即便在疫情尚未缓解的2020年也在珠海布了新点。“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展示厅看到 ‘一国两制’的内容,我当时就在想,这对于未来两岸关系其实是能借鉴的。”他还透露,此次来峰会的台青中近乎一半都是“首来族”。“希望他们能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开阔眼界,用自己的心去体验真实的大陆。”
峰会现场,京津冀台办共同签订《促进两岸青年交流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峰会还为“全国最美家庭”“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工人先锋号”台青台企获得者颁奖。“遇见在这最好年代,我们一起绽放光荣精彩。”开幕式上,两岸青年歌手联袂演唱了峰会主题曲《青春致敬未来》,以音乐为媒,搭建起两岸沟通的桥梁。
此外,有报导称,北京大学拟于7月15日至23日集合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5所大陆高校36名师生赴台交流。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11日对此表示,此访是三年多来大陆高校首次组团赴台交流,对于促进恢复两岸双向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对此,多位台青接受了记者的访问,并表示非常开心,十分欢迎大陆青年人赴台交流。他们还希望,未来不仅能有学生团,还能有商界才俊、技术人才、旅游人士等来到台湾,促进两岸青年交流,携手共创未来。
峰会间隙,台青徐韬对记者表示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开心,因为自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尤其是加上疫情的借口,已经拒绝了很多大陆赴台的参访。“周围有很多朋友都跟我说,他们想去台湾看看。”因此,在他看来,这次北大学生团可以说是一次破冰。“要想让两岸民心越走越近、越走越亲,需得你来我家走走、我去你家看看,常来常往才能成为一家人。”他并分享自己的案例称,“当年我就是受到在台湾读书的哈尔滨同学的鼓励,才会选择来大陆创业,如果我没有遇到他,可能就会错过今天的成绩。”同理,他认为,如果有大陆同学在台湾很自豪地分享祖国真实的生活和社会状况、分享祖国未来的发展前景,相信会有更多台湾青年受到鼓舞,选择来到大陆。“未来希望不只是学生,还能有企业参访,真正做到深化民间交流。”
台青杨品骅在演唱完峰会主题曲《青春致敬未来》后,对记者提到,目前,台湾青年到大陆比较便捷,但反向去到台湾却很困难。然而他认为,两岸交流不应该是单向的,只有“双向奔赴、有来有往”才能称之为“交流”。作为台湾少数民族歌手,他一直希望能让两岸少数民族文化能得到有效交流。“在台湾,对少数民族歌舞其实没有很系统的梳理,如果能有大陆的少数民族青年或者学习民族音乐舞蹈的大陆学生去到台湾,相信会对我们的歌舞艺术有很大的帮助。”他说,“这也是我一直期待的。”
台青、中国国民党青年事务委员会执行长陈克威认为,不论是来自大陆的学生、商业团体,还是技术专业人才,到台湾进行交流互访都是好事,甚至还会给台湾带来商机。他呼吁,民进党当局不要再为两岸交流人为设限。“两岸存在差异,年轻朋友更应该打开心门,用开放的心态去瞭解差异、学习交流,以此增加两岸互信。”
台青李伟国则表示,对此乐见其成。“我一直希望能尽快开放自由行,让更多的大陆青年到台湾去看一看。”他认为,大陆青年人到台湾后可以看看课本里写到的风景,比如日月潭、阿里山,也可以选择去乡村考察探访。“大陆正在打造乡村振兴,而台湾乡村恰好很多文创类的小微企业,说不定通过参访就能碰撞出合作火花。”因此,他希望,未来不仅是大陆学生去台湾交流,也非常欢迎包括乡村振兴和其他领域的年轻人多去台湾走走看看。
“国家好,民族好,两岸同胞才会好。”北京市委副书记刘伟在致辞时表示,我们致力于促进京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京台各领域融合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当好广大台湾青年的贴心人,积极为台湾青年来京学习生活、投资兴业创造更多机遇,持续打造两岸青年峰会、京台科技论坛等两岸具有影响力的交流品牌,为两岸青年交流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潘贤掌在2023两岸青年峰会上提出三点希望与青年朋友共勉,其中包括希望两岸青年倍加珍惜共同的历史机遇、希望两岸青年勇于承担共同的时代责任、希望两岸青年携手开创共同的美好未来。潘贤掌表示,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将会同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一如既往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为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学习、就业、创业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机遇和帮助。希望两岸青年倍加珍惜共同的历史机遇,勇于承担共同的时代责任,携手开创共同的美好未来。
潘贤掌还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两岸共同发展、造福两同胞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才能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近年来,民进党当局不断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 “独”挑衅,充当美西方遏制中国发展的帮凶和马前卒,将两岸关系推向兵凶战危的险境。两岸青年要高度警惕他们的祸心。“台独”意味着战争,分裂就没有和平,外部势力干涉只会给台湾带来灾祸。“台湾青年的安全、福祉和前程系于台海和平稳定,系于民族复兴。”他说,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关头,广大台湾青年要认清历史大势,明辨是非,挺膺担当,坚决反对 “台独”分裂势力危害台海和平,与大陆青年携手同心,共同推动两岸关系重新回到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为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前景作出新时代两岸青年的重要贡献。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徐晓致辞时表示,两岸青年峰会作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聚智聚力的重要平台,拓展和创新了两岸青年交流合作的载体和渠道,助力台湾青年融入祖国发展。希望两岸青年同心同行,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更深、更实的交流让彼此的心更近、情更浓,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进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厚植友谊、积累互信、携手打拚、共创双赢。”开幕式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以视频方式寄语两岸青年,携手绘青春,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汇聚新征程青春力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去年的两岸青年峰会上,与会青年代表发出“两岸同心 复兴有我”的倡议,彰显了两岸青年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共同追求。今年,两岸青年代表以“青春致敬未来”,表达两岸青年心手相连,期盼交流融合、携手同心向未来的共同心声。
在北京创业六年的小包智工创始人、台湾青年徐韬,已经参加过三届两岸青年峰会。“可以说,峰会见证了我从无到有,从低迷到成功的整个路程。”现在的他又一次带来了新成绩。“现在我不仅获得了三轮融资,自己也拿到了很多奖项,尤其是这一年中入选了福布斯和胡润财富中国30岁以下榜单,让我信心更足。”他认为,这些成就,是他在走出台湾之前从来没想过、也没敢想过的。“是大陆给了我广阔的舞台和发展机会,让我既拿到了商业价值,也实现了社会价值。”他说,之前在台北生活学习的他,像是鱼缸里的一条鱼,直到毕业后来到大陆,才知道什么是海洋,才明白“海洋才是鱼本来该存在的地方”。他真诚地对台湾青年呼吁,“大陆的格局、视野和天花板,和台湾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或许大陆不是你最终的选择,但你得先来看看。”
2016年来到北京的台青李伟国身上有着多重身份,既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也在打造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在北京、成都、珠海、昆山四处都有孵化基地。“去年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一家品牌策划公司,通过两岸青年携手举办嘉年华等活动,促进两岸青年的融合发展。”他希望,两岸青年交流也可以辐射到港澳地区,因此即便在疫情尚未缓解的2020年也在珠海布了新点。“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展示厅看到 ‘一国两制’的内容,我当时就在想,这对于未来两岸关系其实是能借鉴的。”他还透露,此次来峰会的台青中近乎一半都是“首来族”。“希望他们能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开阔眼界,用自己的心去体验真实的大陆。”
峰会现场,京津冀台办共同签订《促进两岸青年交流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峰会还为“全国最美家庭”“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工人先锋号”台青台企获得者颁奖。“遇见在这最好年代,我们一起绽放光荣精彩。”开幕式上,两岸青年歌手联袂演唱了峰会主题曲《青春致敬未来》,以音乐为媒,搭建起两岸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