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港联手为科创文教商贸赋能

  中评社北京7月19日电/据香港文汇网报导,虽已进入暑假,但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副院长、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中心”)专职副主任何晓琼依然和团队的同事们在实验室忙碌着。

  为了有力支撑“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深化与香港在科技研发方面的合作,国家工程中心香港分中心于2015年10月正式获得科技部批覆挂牌成立。在国家工程中心和香港分中心的共同努力下,研制的世界首套同相供电系统、世界上第一台大型卷铁心变压器,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均已成功落地转化,将对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与经济运行带来质的提升。

  而这仅是蓉港两地务实合作的一个缩影。两地合作涵盖了地产、金融、商贸、教育、科研、医疗、文创等多领域,截至2022年5月,香港在蓉共投资设立企业3911家,累计外商直接投资262亿美元; 成都在香港设立机构和企业174家,26家成都企业在港交所上市。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举办了“成都好港”——“蓉港合作代表项目”媒体走访活动,邀请大家走进蓉港合作代表项目,共同展望蓉港未来合作发展新机遇。

  前沿理论研究与技术落地深度融合

  “香港具有前沿的理论研究,是一个国际窗口和很重要的载体、平台,而成都有高水平的技术研发落地团队,还有轨道交通领域相关的高校和设计、施工、运营等单位,能实现优势互补。” 何晓琼说,西南交通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在项目研究、人才互培、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了深度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双方科创人才、前沿技术研究等优势,致力于提升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及其运行安全技术的研究并保持其国际领先水平。   而位于双流区的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也是蓉港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香港城市大学在中国西部唯一产学研合作平台,该研究院依托香港城市大学国际顶尖科研实力,以及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科技资源,结合成都的区位、人才等优势展开深度合作,重点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省院省校合作、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川港科技创新合作、战略咨询等工作,涉及区块链、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研究领域。

  此外,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害护理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西南财经大学“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发展合作项目、成华区顾连医疗·香港理工大康复治疗师培养计划项目等,亦获得了新突破。

  西南交通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在项目研究、人才互培、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了深度合作机制。(主办方供图)
共探蓉港文教合作新模式

  汶川大地震后,香港赛马会与四川省体育局签署了都江堰“奥林匹克学校”项目援建协议,四川香港马会奥林匹克运动学校于2012年4月23日正式落成。10年来,学校不仅是四川省竞技体育的重要基地,也成为川港青少年交流的重要窗口,并被四川省授牌首批“川港澳台青少年教育交流基地”。

  而坐落于彭州的太古地产竹创社区中心,则是蓉港两地合作的一次全新尝试。竹创社区中心管理员牛娜告诉记者,该乡村社区公益项目由太古地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落地,开创性地采取了“众创”方式,即捐助企业提供资金,各级政府给予政策引导和扶持,公益机构负责营运,当地村民、行业领袖、设计师、公益组织、科研单位、建设者和志愿者等各尽所能、整合资源,以社区为基地,开展老、妇、幼在内的扶植计划。

  事实上,蓉港两地在人才招引和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项目遍地开花,如蓉港人才合作示范区(总部基地)项目、蓉港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项目、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的蓉港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等,都为人才的互通共建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   商贸合作夯实蓉港交流根基

  在成都春熙路商圈,IFS楼上的“大熊猫”和时尚地标成都远洋太古里,是游客们的“打卡地”。作为太古地产和远洋商业共同打造的代表性商业项目,成都远洋太古里通过保留古老街巷与六处富含历史底蕴的院落和建筑,再融入两至三层的独栋建筑,实现了蓉港两地城市气质、理念、文化等多维度的糅合与碰撞。目前,成都远洋太古里已累计引入西南或全国首店超240家。

  同样是商贸合作,由香港九龙仓打造的一站式购物平台——时代·奥特莱斯,2021年全年实现销售额25.5亿元。成都时代奥特莱斯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伦说,从初来乍到,到发展成为全国最成熟的奥莱项目之一,希望蓉港合作能够更深、更具有创新。

  成都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香港回归以来,蓉港双方在产业、科技、教育、人才、民生等领域合作日益密切、硕果累累。未来将继续加强双城联动,在更高层面调动两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突破行业和地域限制,强化协同效用,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为经济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中评社北京7月19日电/据香港文汇网报导,虽已进入暑假,但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副院长、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中心”)专职副主任何晓琼依然和团队的同事们在实验室忙碌着。

  为了有力支撑“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深化与香港在科技研发方面的合作,国家工程中心香港分中心于2015年10月正式获得科技部批覆挂牌成立。在国家工程中心和香港分中心的共同努力下,研制的世界首套同相供电系统、世界上第一台大型卷铁心变压器,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均已成功落地转化,将对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与经济运行带来质的提升。

  而这仅是蓉港两地务实合作的一个缩影。两地合作涵盖了地产、金融、商贸、教育、科研、医疗、文创等多领域,截至2022年5月,香港在蓉共投资设立企业3911家,累计外商直接投资262亿美元; 成都在香港设立机构和企业174家,26家成都企业在港交所上市。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举办了“成都好港”——“蓉港合作代表项目”媒体走访活动,邀请大家走进蓉港合作代表项目,共同展望蓉港未来合作发展新机遇。

  前沿理论研究与技术落地深度融合

  “香港具有前沿的理论研究,是一个国际窗口和很重要的载体、平台,而成都有高水平的技术研发落地团队,还有轨道交通领域相关的高校和设计、施工、运营等单位,能实现优势互补。” 何晓琼说,西南交通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在项目研究、人才互培、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了深度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双方科创人才、前沿技术研究等优势,致力于提升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及其运行安全技术的研究并保持其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