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祖华:两岸和平不能只靠大陆单向的善意
中评社北京6月23日电(作者 顾祖华)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正式上任。当天赖清德发表讲话,被国台办批为“台独自白书”。大陆随即启动“联合利剑—2024A”“围台”军演,两岸关系进一步恶化,新挑战、新考验毫不意外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赖清德的焦虑:“台独”的空间已经不大
赖清德的520讲话,全篇以中国称呼大陆,并曲解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宣称“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把“台湾”偷渡为“国名”,确实是一份“台独宣言”,走上了“法理台独”之路。然而,赖清德内心非常清楚,历经陈水扁、蔡英文两人的两个八年执政,在“渐进台独”步步为营的侵蚀下,“台独建国”看似很近,但从佩络西访台开始,台湾失去了所谓的“海峡中线”,所谓的“防空失别区”已无功能,中央山脉以东也不是安全的“后山”,大陆已在台湾所谓的“禁限制水域”执法,大陆已经给“台独”牢牢地套上了缰绳,“台湾独立”已经成为“台独”眼里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赖清德就是企图用“新两国论”化解这种焦虑,为“台独”开启一个新的天地。
一是与大陆争夺两岸关系定义权,企图挣脱“一中框架”。陈水扁上台之初发表“四不一没有”的保证书,虽然反悔,但最后发出“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哀叹。蔡英文任上,虽然提出了包含“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四个坚持”,但仍强调依照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属于一只脚抬起但另一只脚仍在“一中框架”内。赖清德要加快“台独”步伐,撑大“台独”空间,就必须突破“一中框架”,挣脱“一中”的束缚。所以,赖清德虽然讲了“中华民国宪法”,却只字不提含有“大陆地区”“台湾地区”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把两岸描述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称大陆为中国,称自家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台湾,以此否定大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两岸现状定义,赖氏“两国论”就此出笼。
三是制造两岸对立,企图用“台独”路线化解执政劣势。赖清德以40%的选票当选,民进党在民意机关的席位比国民党少一席,在蓝白联合下,陷入执政困境。赖清德知道这个双少数特别是民意机关的少数是一个执政硬伤,如何化解这个硬伤,一个是用歉卑争取支持,但永远是受制于人,甚至被予取予求。一个是用冲撞的方式,让对手心生畏惧,乖乖配合。而这种战斗的方式都需要一个民粹的理由,一个可以置对手于死地的战场。“反中抗中”是民进党屡试不爽的方法,只要高喊捍卫所谓的“台湾主权”,民进党就在岛内站在道德制高点。后面就可以把对手“抹红”为“中共同路人”,把篮白两党说成是“反民主”,“出卖台湾利益”。用两岸对立来掩盖民进党的内心焦虑,民进党才敢用“青鸟”民粹打击蓝白两党。
二、美国的焦虑:美国已经打不响“台湾牌”
毋庸置疑,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中国台海两岸统一最大的影响者。美国一直在台海执行一种模糊政策,以台海“仲裁人”自居,两岸通吃,享尽好处。这种局面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美国的私心自用,特别是赖清德在两岸问题上的近乎摊牌,美国的“台湾牌”正在失效。
二是“台湾牌”无助于美国保持对中国的竞争优势。长期以来,美国从军事、经济、科技、贸易等方面都对中国保有优势。但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美国患上了中国要与美国争夺霸权的妄想症。自从美国把中国定义为“主要竞争对手”,是“如影相随的威胁”后,美国对中国展开了一系列的贸易战、科技战,在中国周边拉帮结派,组织“亚洲版北约”,没有料到的是贸易战没有打垮中国经济,却拉高了美国国内物价、推高了通澎。科技战不仅没打垮华为,阻断中国芯片发展,反而提高了中国的自信心。军事围堵,更是让中国加快了冲出第一岛链的步伐。在此情况下,“台湾牌”成为美国手中成本最低、最方便、最好用的牌,但是,美国没有料到的是,“台独”每闹一下、美国每推动“台独”一下,中国反制的手段、力道就进一步,“美台勾连”没有让美国取得对中国的竞争优势,反而不断消耗美国的信誉、美国的能量。
三、大陆的战略定力,决定台海的未来美国的焦虑、赖清德的焦虑,将是台海最大的“灰犀牛”“黑天鹅”。现在,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手段已经用的差不多了,进一步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可能会导致真的与中国脱钩断链,逼迫中国走上对抗之路,这也不是美国所乐见的。所以,美国还是会打“台湾牌”,特别是通过武装台湾,来阻止中国统一,遏制中国发展。而赖清德集团一定会借力美国
打“台湾牌”,用美国的支持推动台湾走向“独立建国”。对大陆来说,未来面对一个已经撕掉“台独”面纱的赖清德政权,如何“反独”促统?如何把美国的“台湾牌”消于无形?面对美台挑衅,大陆必然保持战略定力,按自己的节奏和部署,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第一,按照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解决统一问题。大陆要以宠辱不惊的心态看待美台勾连,认清赖清德不可能回头是岸,他说什么做什么已经不重要;认清美国会不断地打“台湾牌”,更不会支持中国的统一,美国说什么做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研究如何用好军事上在西太平洋的相对优势,形成强大的威慑能力和反制能力,不断创造有利于我的现实态势,捕捉历史时刻的到来。
第三,进一步提高应对“台独”突发事件的能力。两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但必然是通过偶然事件实现的。对各类“台独”分裂行径,要露头就打,决不绝不姑息,特别是外部势力介入,要坚定反制。
四、台湾人民要自救,把台湾从“台独”陷阱里拉出来
在美国支持下,赖清德的“台独”挑衅不会停,两岸对抗将是未来四年内两岸关系的主要形态。赖清德上台刚一个月,民意支持度就跌破50%,这是台湾人民自救的表现,但这个远远不够,多数台湾人想维持现状,但这个民意不能成为赖清德搞“台独”的资本。台海要和平,台湾人民首先要反“台独”。反“台独”是两岸关系的第一块基石,两岸和平不能只靠大陆单向的善意,需要两岸人民共同努力。
(作者顾祖华,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驻会副会长、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中评社北京6月23日电(作者 顾祖华)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正式上任。当天赖清德发表讲话,被国台办批为“台独自白书”。大陆随即启动“联合利剑—2024A”“围台”军演,两岸关系进一步恶化,新挑战、新考验毫不意外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赖清德的焦虑:“台独”的空间已经不大
赖清德的520讲话,全篇以中国称呼大陆,并曲解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宣称“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把“台湾”偷渡为“国名”,确实是一份“台独宣言”,走上了“法理台独”之路。然而,赖清德内心非常清楚,历经陈水扁、蔡英文两人的两个八年执政,在“渐进台独”步步为营的侵蚀下,“台独建国”看似很近,但从佩络西访台开始,台湾失去了所谓的“海峡中线”,所谓的“防空失别区”已无功能,中央山脉以东也不是安全的“后山”,大陆已在台湾所谓的“禁限制水域”执法,大陆已经给“台独”牢牢地套上了缰绳,“台湾独立”已经成为“台独”眼里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赖清德就是企图用“新两国论”化解这种焦虑,为“台独”开启一个新的天地。
一是与大陆争夺两岸关系定义权,企图挣脱“一中框架”。陈水扁上台之初发表“四不一没有”的保证书,虽然反悔,但最后发出“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哀叹。蔡英文任上,虽然提出了包含“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四个坚持”,但仍强调依照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属于一只脚抬起但另一只脚仍在“一中框架”内。赖清德要加快“台独”步伐,撑大“台独”空间,就必须突破“一中框架”,挣脱“一中”的束缚。所以,赖清德虽然讲了“中华民国宪法”,却只字不提含有“大陆地区”“台湾地区”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把两岸描述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称大陆为中国,称自家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台湾,以此否定大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两岸现状定义,赖氏“两国论”就此出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