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甫:两岸许多行业有合作空间尤其金融业
中评社台北5月23日电(记者 俞敦平)中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林建甫从股市波动到逆全球化的趋势,再到供应链的重组,以及台湾在这一切中的角色和策略分析,他认为两岸除了高科技碍于美中抗争的关系难有发展,但在许多行业上仍有合作的空间,尤其是金融业特别有潜力。
22日下午,现代财经基金会于台湾省商业总会举办现代财经论坛以“大变局下的台湾产业前景”为主题。现代财经基金会董事长黄辉珍出席,现代财经基金会副董事长李伸一担任主持人,并邀请四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演说。包括中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林建甫以美中战略竞争对台湾产业之影响为题、东华大学公共行政学系荣誉教授高长以中国大陆产业政策变革对台商之影响为题、政治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庄奕琦以全球产业链变动对台湾产业之影响为题,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所所长刘孟俊则以亚太经济圈整合对台湾产业之影响为题进行演说。
针对,全球经济金融情势。林建甫指出,全球股市价格波动剧烈,以台积电的股价为例,其价格大幅上涨。他提到了4月19日台湾股市的大跌,并分析了当日全球股市的不寻常波动,包括美国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的异常表现。他认为,这些波动背后的原因包括美国的通膨问题、利率政策,以及地缘政治的紧张,特别是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冲突。
林建甫接着解释了关于股市与货币政策的关联。他指出,疫情后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剩,全球的钱太多。这种过剩的流动性推高了股市,他以是S&P 500指数为例,即使在2022年出现下跌,但之后又回升至5000点以上。2008时量化宽松是因为为了避免金融系统崩溃,而当今的的通膨则是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以及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资金充裕。他指出,2008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未导致通膨,因为欧债危机抑制了需求。然而,当前的情况不同,通膨成为了一个显着问题。他认为,任何通膨都与货币供应过多有关,这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
林建甫接着分析了利率上升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在2022年的利率上升导致股市下跌。他指出,尽管利率上升,但由于流动性仍然充足,股市仍然强劲。他强调,联储局的首要目标是对抗通膨,这意味着利率可能不会在短期内显着下降。此外,他提到了美元指数的强劲表现,并将其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避险需求相关联,他认为当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越高时,美元最为避险的管道就会相对的强势。针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与避险,他进一步指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包括美国总统选举以及可能的关税政策变化。这些因素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支撑了美元的价值。最后,林建甫谈到了日元和台币的表现,指出日元因为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和美元的强势而疲软,而台币也是受到美元强势所影响。
林建甫接着谈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他指出,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军事冲突、政治对立、科技战和金融战等。特别是美中贸易战对全球贸易结构的影响,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重组。林建甫指出全球供应链由长链转变为短链,以及安全性成为在供应链决策中成为价格以外的一大重要因素。他提到了美国对供应链去中化的努力,以及这如何影响全球贸易格局。
林建甫最后谈到了台湾的产业与两岸关系。他指出台湾产业面对这些变化的策略,包括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增加,以及台商该应如何适应新的全球经济环境。他认为两岸除了高科技碍于美中抗争的关系难有发展,但在许多行业上仍有合作的空间,尤其是金融业特别有潜力。
中评社台北5月23日电(记者 俞敦平)中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林建甫从股市波动到逆全球化的趋势,再到供应链的重组,以及台湾在这一切中的角色和策略分析,他认为两岸除了高科技碍于美中抗争的关系难有发展,但在许多行业上仍有合作的空间,尤其是金融业特别有潜力。
22日下午,现代财经基金会于台湾省商业总会举办现代财经论坛以“大变局下的台湾产业前景”为主题。现代财经基金会董事长黄辉珍出席,现代财经基金会副董事长李伸一担任主持人,并邀请四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演说。包括中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林建甫以美中战略竞争对台湾产业之影响为题、东华大学公共行政学系荣誉教授高长以中国大陆产业政策变革对台商之影响为题、政治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庄奕琦以全球产业链变动对台湾产业之影响为题,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所所长刘孟俊则以亚太经济圈整合对台湾产业之影响为题进行演说。
针对,全球经济金融情势。林建甫指出,全球股市价格波动剧烈,以台积电的股价为例,其价格大幅上涨。他提到了4月19日台湾股市的大跌,并分析了当日全球股市的不寻常波动,包括美国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的异常表现。他认为,这些波动背后的原因包括美国的通膨问题、利率政策,以及地缘政治的紧张,特别是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冲突。
林建甫接着解释了关于股市与货币政策的关联。他指出,疫情后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剩,全球的钱太多。这种过剩的流动性推高了股市,他以是S&P 500指数为例,即使在2022年出现下跌,但之后又回升至5000点以上。2008时量化宽松是因为为了避免金融系统崩溃,而当今的的通膨则是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以及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资金充裕。他指出,2008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未导致通膨,因为欧债危机抑制了需求。然而,当前的情况不同,通膨成为了一个显着问题。他认为,任何通膨都与货币供应过多有关,这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