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星堆90后坑长讲述“上新”故事

工作人员在考古舱中工作(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7月13日电(记者张爽)“当时我们发现鼎尊跪坐人像是一个过程,最先弄出来的是它头顶上尊的口沿,”3号考古挖掘坑坑长杨镇12日在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向“海峡两岸记者川渝行”联合采访团回忆起充满惊喜的发掘过程时说,口沿露出来的时候现场的考古人员还在猜想是不是铜尊等器物,“各种想法都有”,但是随着发掘过程的深入,这件青铜器逐渐露出“真面目”,杨镇和同事们发现这是一个之前没有见过的青铜器!不仅细节精致,而且下面的人与尊相连,杨镇说,从这件青铜器的规格、特点来看,基本上就可以宣告这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三星堆上新了!”今年三月以来,三星堆出土新的国宝级文物的话题频频刷屏社交媒体。自三星堆遗址上世纪偶然间被发现以来,三星堆文物以其神秘的文化、精致的工艺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今年又有6个“祭祀坑”中出土的数百件文物亮相,三星堆再一次“走红”。“海峡两岸记者川渝行”联合采访团12日来到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实地探访这批举世瞩目的文物发掘过程。

  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祭祀坑都在“考古舱”中进行,工作人员需要身穿防护衣和鞋套进入坑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辛中华对中评社说,这样做是为了让考古过程与文物保护同时进行,相当于是实验考古,“因为过去是分开的,现场取了文物,再拿回实验室、库房做保护工作,现在我们基本上能够把实验室衔接到考古现场,能够及时保护、处理,进行信息的提取和补充。”

  杨镇是一名90后,2019年刚刚毕业就来到三星堆遗址工作,因为工作表现优秀当上了三号坑的坑长。在这批文物“上新”的过程中,他充分体会到了考古人的快乐:挖到鼎尊跪坐人像的双手时,因为手指造型像海贝,他和同事们的第一反应是一个贝饰,最后清理出来发现是铜人的双手,可以清楚看到手指甲,而且人尊相连,很完整,是非常珍贵的一件文物,“心情当然是非常喜悦的,”杨镇说。

  考古挖掘的过程有很多快乐,但也少不了考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为了在发掘过程中充分保护文物,部分坑中设置了升降架,发掘人员需要趴在架子上作业。因为文物十分珍贵又脆弱,需要发掘人员一点点清理泥土。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坑中都有6-8个从头到脚“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有人趴在架子上发掘,有人拍照、摄影,还有人采样、记录,每个坑中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进行。

  杨镇说,遗址的工作人员四分之三是90后。他和同事们能参与三星堆的发掘工作感到很荣幸。

工作人员趴在架子上工作(中评社 张爽摄)

工作人员记录发掘过程(中评社 张爽摄)

三星堆考古挖掘现场(中评社 张爽摄)

杨镇接受两岸媒体采访(中评社 张爽摄)

辛中华介绍三星堆遗址发掘情况(中评社 张爽摄)

三星堆考古挖掘现场(中评社 张爽摄)

工作人员在考古舱中工作(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7月13日电(记者张爽)“当时我们发现鼎尊跪坐人像是一个过程,最先弄出来的是它头顶上尊的口沿,”3号考古挖掘坑坑长杨镇12日在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向“海峡两岸记者川渝行”联合采访团回忆起充满惊喜的发掘过程时说,口沿露出来的时候现场的考古人员还在猜想是不是铜尊等器物,“各种想法都有”,但是随着发掘过程的深入,这件青铜器逐渐露出“真面目”,杨镇和同事们发现这是一个之前没有见过的青铜器!不仅细节精致,而且下面的人与尊相连,杨镇说,从这件青铜器的规格、特点来看,基本上就可以宣告这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三星堆上新了!”今年三月以来,三星堆出土新的国宝级文物的话题频频刷屏社交媒体。自三星堆遗址上世纪偶然间被发现以来,三星堆文物以其神秘的文化、精致的工艺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今年又有6个“祭祀坑”中出土的数百件文物亮相,三星堆再一次“走红”。“海峡两岸记者川渝行”联合采访团12日来到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实地探访这批举世瞩目的文物发掘过程。

  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祭祀坑都在“考古舱”中进行,工作人员需要身穿防护衣和鞋套进入坑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辛中华对中评社说,这样做是为了让考古过程与文物保护同时进行,相当于是实验考古,“因为过去是分开的,现场取了文物,再拿回实验室、库房做保护工作,现在我们基本上能够把实验室衔接到考古现场,能够及时保护、处理,进行信息的提取和补充。”

  杨镇是一名90后,2019年刚刚毕业就来到三星堆遗址工作,因为工作表现优秀当上了三号坑的坑长。在这批文物“上新”的过程中,他充分体会到了考古人的快乐:挖到鼎尊跪坐人像的双手时,因为手指造型像海贝,他和同事们的第一反应是一个贝饰,最后清理出来发现是铜人的双手,可以清楚看到手指甲,而且人尊相连,很完整,是非常珍贵的一件文物,“心情当然是非常喜悦的,”杨镇说。

  考古挖掘的过程有很多快乐,但也少不了考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为了在发掘过程中充分保护文物,部分坑中设置了升降架,发掘人员需要趴在架子上作业。因为文物十分珍贵又脆弱,需要发掘人员一点点清理泥土。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坑中都有6-8个从头到脚“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有人趴在架子上发掘,有人拍照、摄影,还有人采样、记录,每个坑中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进行。

  杨镇说,遗址的工作人员四分之三是90后。他和同事们能参与三星堆的发掘工作感到很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