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政策加速开启台资“二次创业”新征程
作为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淮安以打造台资集聚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引领先导战略,深化淮台合作机制改革,广泛吸引台商来淮“二次创业”,实现“千家台企落户、千名台商汇聚”。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淮安始终把台企台商台胞的利益和福祉放在心上、捧在手上、服务在行动上,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台企发展,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的难点堵点,全力打造一流涉台营商环境,努力实现“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开启台资高地“二次创业”新征程。
政策“礼包”,为台资经济发展筑牢“压舱石”
疫情发生后,淮安迅速建立台企疫情防控信息直报机制,每日跟踪涉台疫情,对全市台企进行电话、微信和网络调研,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认真听取台商意见和建议,形成专项调研报告。
2月14日,淮安正式印发《市政府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台资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惠台企9条”),这是淮安在全国率先迈出的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步伐,在疫情的关键时刻,稳住了“台心”、稳定了“台柱”,筑牢了全市台资经济健康发展的“压舱石”。
累计办理15家台资企业延期申报税款,10家台资企业延期缴纳税款,8户台资企业免征蔬菜和部分鲜活肉蛋品流通环节增值税334万元;设立进出口台资企业绿色通道,帮助解决台资企业问题21个,快速验放台资企业进出口货物1260批次,货值8867万美元,缓交税款总额约4000万元;累计出具11家企业、33份《不可抗力证明书》,可免除企业338.6万美元违约赔付责任;淮安台资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和其他险种5户,预计全年承保企业11户,预计2020年企业缴纳保费约为100.68万元,测算补助金额为50.34万元;梳理出5家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台资企业并上门提供服务,为359名台籍员工申报省专属战“疫”保险……
连日来,在淮安市台办的推动下,全市上下认真落细落实“惠台企9条”,细化出台配套文件,给台资企业送去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好处。
“云上招商”,为台资逆势集聚安装“助推器”
2月21日,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台湾南宝集团年产千万件可热塑可固碳纤维异形零配件项目,通过移动云视讯远程视频连线方式成功签约;3月4日,中国(淮安)国际食博会线上招商路演暨外资项目云签约活动上,6个台资项目签约,总投资5.25亿美元,占外资项目投资总额的近70%……
针对疫情给招商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淮安因势而变,借助“云力量”,创新签约新模式,将招商“面对面”转为“线对线”“屏对屏”,将项目“见面签”转为“在线签”,积极采用“云洽谈”“云签约”“云会办”等方式,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联系台商虽不见面,但服务保障绝不“打折”。通过电话、微信、电子邮件等形式,淮安向重点台商定期推送基本市情、惠台政策、发展规划、产业配套等投资信息,提升台商对淮安的关注度和意向度。同时,我市还细致梳理招商信息,对有投资意向的台商,迅速开启“云对话”模式,安排专人持续强化线上对接,通过“屏对屏”沟通,加大跟踪推进力度。
淮安还与全国台企联、工业总会、电电公会等工商团体保持频密对接,共同研究细化委托招商协议。据介绍,淮安积极用好工业总会、电电公会设立的台北经贸联络窗口功能,请他们推介宣传淮安疫情防控期的各项政策,并分别每月提供10条拟对外投资企业名单或淮安产业链相关龙头企业信息。淮安还利用相关工商团体、媒体平台向大陆和岛内台商定期推送淮安的投资机遇和政策信息,在举办经贸活动、邀请台商来淮考察等领域,达成有目标、有序时进度、有责任人的工作安排,提高对台资项目的招商成效,努力实现“打开一扇窗,迎来新商机”。
除此之外,淮安还坚持深化推进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与昆山援派挂职干部定期召开会议,编印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招商手册,广泛宣传淮安惠台政策及收集台资项目转移扩张信息,争取储备一批意向项目,并积极跟踪推进。积极主动对接昆山市台协,进一步落实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双方已在举办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推介会、邀请台商来淮考察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
同心战“疫”,为台企共渡难关打下“强心针”
2月7日,鹏鼎控股(淮安)有限公司提出,需要18户配套企业为其供应原料。为此,淮安立即组织相关单位,加班加点、突击验收,在确保达到复工条件的前提下,3天内完成17户配套企业复工验收,并积极协调一户配套企业进行复工。从办理复工申请到组织验收,鹏鼎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复工准备,并于2月10日复工复产,成为所在辖区内第一家复工的企业。
淮安高度重视台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密集深入一线调研服务,积极帮助台企解决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台企科学有序安全复工复产。淮安市台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月底至3月初,淮安市县两级台办先后15次赶赴台企,多方帮助台企协调解决防疫物资,有效缓解了台企的燃眉之急。同时,还将61家重点台资企业纳入淮安市“101%服务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范畴, “一对一”挂钩帮扶。
针对台企用工难、原材料供应难、防疫物资筹集难等不同困难,淮安还通过“一企一措”提供精准服务。据介绍,针对台企台干返淮难的问题,淮安多方协调,安排车辆接台商回淮,为台企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实的人员保证;针对旺旺食品的复工申请,淮安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其尽快达到“六到位”“四坚持”复工标准,推动企业于2月10日第一批覆工;针对实联化工包装袋厂未开工、产业链受损等情况,淮安协调解决配套企业开工手续审批,并积极寻找已开工包装袋厂,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保障……
此外,淮安还坚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用真心、热心和诚心增强台企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台商的社会责任感,汇聚了共度难关的强大正能量。据了解,淮安市台办通过“淮台一家亲”微信号、台商服务微信群、市台协等平台,及时传达中央和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部署,密集转发疫情防控知识、抗击疫情动态、惠企政策举措等信息,积极回应台企台商关切,着力稳定台企台商情绪,增强台企台商战胜疫情信心。
作为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淮安以打造台资集聚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引领先导战略,深化淮台合作机制改革,广泛吸引台商来淮“二次创业”,实现“千家台企落户、千名台商汇聚”。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淮安始终把台企台商台胞的利益和福祉放在心上、捧在手上、服务在行动上,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台企发展,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的难点堵点,全力打造一流涉台营商环境,努力实现“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开启台资高地“二次创业”新征程。
政策“礼包”,为台资经济发展筑牢“压舱石”
疫情发生后,淮安迅速建立台企疫情防控信息直报机制,每日跟踪涉台疫情,对全市台企进行电话、微信和网络调研,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认真听取台商意见和建议,形成专项调研报告。
2月14日,淮安正式印发《市政府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台资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惠台企9条”),这是淮安在全国率先迈出的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步伐,在疫情的关键时刻,稳住了“台心”、稳定了“台柱”,筑牢了全市台资经济健康发展的“压舱石”。
累计办理15家台资企业延期申报税款,10家台资企业延期缴纳税款,8户台资企业免征蔬菜和部分鲜活肉蛋品流通环节增值税334万元;设立进出口台资企业绿色通道,帮助解决台资企业问题21个,快速验放台资企业进出口货物1260批次,货值8867万美元,缓交税款总额约4000万元;累计出具11家企业、33份《不可抗力证明书》,可免除企业338.6万美元违约赔付责任;淮安台资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和其他险种5户,预计全年承保企业11户,预计2020年企业缴纳保费约为100.68万元,测算补助金额为50.34万元;梳理出5家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台资企业并上门提供服务,为359名台籍员工申报省专属战“疫”保险……
连日来,在淮安市台办的推动下,全市上下认真落细落实“惠台企9条”,细化出台配套文件,给台资企业送去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好处。
“云上招商”,为台资逆势集聚安装“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