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两岸交流一线 政协委员张百良答中评
中评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海涵)全国台联副会长、辽宁省台联会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张百良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的采访,就两岸交流谈一些看法。
深耕两岸交流多年,张百良告诉记者,台联主要做台湾人民工作,这是其核心和主要任务。在两岸交流的过程中,台联具有很多优势。作为“台湾同胞联谊会”,台联和台湾的乡亲、社团有着广泛的接触。
在1月2号举行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
台联在促进两岸民主协商的过程中将会发挥什么作用?张百良表示,鉴于台联同台湾的乡亲和社团的广泛接触,台联首先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向所接触到的这些台胞进行宣传,使他们了解大陆的对台政策。而在这个了解过程中也促进台湾同胞在一起共同协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内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产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同台湾人民的交流过程中、在两岸一家亲的基础之上逐渐交流,逐渐协商、渐进发展完善形成的。
“‘一国两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张百良表示,“一国两制”的提出是充分考虑到台湾人民所处的社会环境,考虑到了台湾人民的需求和心愿。当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世界民主的方向和中国的制度自信。在“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中,港澳先走一步。对于台湾来讲,港澳模式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借鉴。
对于习总书记1月2号发表的讲话,张百良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讲话博大精深,高屋建瓴。站在世界发展的格局来看待台湾问题,眼光长远。同时,也站在新时代的角度,引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此番讲话一定可以加速推进两岸和平发展进程。
不出意料,这场被张百良赞为“博大精深、高屋建瓴”的讲话在两岸各界都引起了极大反应。“习总书记发表讲话之后,台湾各族各界有很大呼应,”张百良说,台湾的很多仁人志士都表示率先跟大陆谈“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构想。随着台湾的民众对大陆的“一国两制”方针越来越了解、对大陆的对台政策越来越了解,会有更多仁人志士、各个政党社团会响应、呼应大陆的号召。
虽然民进党当局对此做出了各种阻扰和抵制,但张百良称,“民进党当局的各种阻扰和反对是一种逆流,是不会得逞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人民的愿望,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台湾人民和平统一的向往。”
遥记得去年两会前夕,“惠台31条”的出台引起一片欢呼。至今,“惠台31条措施”已满一年。实践中有何经验?张百良说,针对“惠台31条措施”的落实情况,他们曾经去山东、浙江和辽宁的大连、鞍山做过几次调研。在调研过程,多数台商称赞“惠台31条措施”显示了大陆对台胞的真情,在落实承诺的过程中更暖人心,正不断转化为台胞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融入感。但也发现,“惠台31条措施”有的地方还有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中央制定的“惠台31条措施”是导向性的,是宏观的,具体如何做还要靠地方的落实以及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但是地方上有些不是直接做对台工作的部门,他们对于这些措施的了解不是很深入,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宣传和推动工作。在推动宣传的过程中,使他们能够对国家的对台方针政策加深了解。
被问及辽宁省台联的对台工作,张百良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了“诉调对接”政策。“诉调对接”是辽宁省台联和法院联合出台的一个针对台商的政策。具体而言,若台商与当地的企业和民间发生纠纷,那么在诉讼之前会先有个调解过程。这个调解过程是由辽宁省台联主动承担,调解旨在使纠纷双方达到最满意的效果,避免双方无限期的拖延,也减轻了法院的裁判压力。“这给台商带来了很大利益,平均每年可以处理案件十多项,涉及两三千万资金的纠纷。”
中评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海涵)全国台联副会长、辽宁省台联会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张百良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的采访,就两岸交流谈一些看法。
深耕两岸交流多年,张百良告诉记者,台联主要做台湾人民工作,这是其核心和主要任务。在两岸交流的过程中,台联具有很多优势。作为“台湾同胞联谊会”,台联和台湾的乡亲、社团有着广泛的接触。
在1月2号举行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
台联在促进两岸民主协商的过程中将会发挥什么作用?张百良表示,鉴于台联同台湾的乡亲和社团的广泛接触,台联首先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向所接触到的这些台胞进行宣传,使他们了解大陆的对台政策。而在这个了解过程中也促进台湾同胞在一起共同协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内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产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同台湾人民的交流过程中、在两岸一家亲的基础之上逐渐交流,逐渐协商、渐进发展完善形成的。
“‘一国两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张百良表示,“一国两制”的提出是充分考虑到台湾人民所处的社会环境,考虑到了台湾人民的需求和心愿。当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世界民主的方向和中国的制度自信。在“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中,港澳先走一步。对于台湾来讲,港澳模式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