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法德须修正路线 避免被美牢牢拴住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警告“欧洲将走向死亡”,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法国和德国是欧洲联盟发动机,两国合作,欧洲联盟就能起死复生。反过来,如果法国和德国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出现分歧,欧洲死亡并非不可能。

  4月25日出版的《南德意志报》,系统分析了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关系。作者悲观地认为,“理想欧洲并不存在”。这一方面是因为法国和德国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无论是在对待俄罗斯战略问题上,还是在欧洲经贸和产业政策问题上,法国和德国观点存在明显差异。法国希望强化欧洲市场的战略地位,抗衡美国与中国,而德国政府则希望加强与中美的经贸合作,实现经济平衡发展。在俄罗斯问题上,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分歧显而易见。法国总统希望派兵支持乌克兰。而德国总理朔尔茨则认为,不可能向乌克兰派遣北约部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法国总统虽然警告“欧洲会死亡”,但是法国总统表现得更像是“思想家”而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思想家可以提出要求,但政治家必须提供解决方案。法国总统虽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是,只要北约存在,法国总统的建议就不可能实现。除了法国之外,还有谁可以指挥发射欧洲核武器呢?这篇文章作者认为,有关欧洲安全架构的理论探讨非常多,但很难付诸实施。

  将作者观点翻译出来,大体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美国就像是一个拴马桩,法国和德国都被牢牢地拴在北约这个柱子之上。法国总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永远无法挣脱美国领导北约的束缚。欧洲自主从来都是一个“乌托邦”。这是因为只要美国领导的北约继续在欧洲发挥作用,欧洲国家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之所以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目的是为了强化在欧洲的军事存在。

  法国、西德、英国、荷兰等国家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历史悠久,具有独立的生存能力。战后重建,他们可以给美国订单,但是,未必会听从美国的召唤。美国必须建立一个军事集团,牢牢地控制欧洲国家的军事防务大权。丘吉尔这位英国前首相在美国发表的“铁幕”演讲,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存在提供了依据。既然欧洲国家必须对抗共产主义,那么,就必须有自己的军事集团。北约存在就有了合理性。

  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所谓北约“脑死亡”的概念,惊醒了美国。美国认为必须在欧洲制造动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在欧洲的战略地位。当初美国领导的北约在巴尔干半岛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空袭,目的是为了打击刚刚诞生的欧元。美国精心策划乌克兰冲突,则纯粹是为了制造对抗,破坏欧洲一体化建设,强化德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对立关系,利用乌克兰战争消耗俄罗斯,牵制欧洲联盟。   法国总统并非没有意识到欧洲的危险处境,多次提出欧洲防务自主的建议。但无论是北约还是欧洲联盟,成员结构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东欧国家加入欧洲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和欧洲联盟内部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分歧。东欧国家普遍认为,欧洲军事防务必须高度依赖北约。乌克兰冲突爆发之后,东欧国家几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北约。虽然东欧国家经济不太景气,但是,在北约框架内,他们援助乌克兰不遗余力。一些东欧国家已经掏空了自己的家底,他们把各种军事装备运送到乌克兰,希望乌克兰取得胜利。尽管乌克兰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但是,毕竟顽强顶住了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俄罗斯只能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展开军事行动。乌克兰实际上已经成为东欧许多国家的战略缓冲区。

  法国希望摆脱对北约的依赖。可是,乌克兰冲突爆发之后,法国总统不得不承认,北约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领导的北约多数成员,支持乌克兰抗争到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东欧一些北约成员认为,如果离开了北约这个强大的军事集团,乌克兰将一败涂地,俄罗斯的战线将推进到他们国家的边境。这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法国总统提出战略自主,希望建立独立的欧洲防务体系,在北约内部无人喝彩,在欧洲联盟内部孤掌难鸣。

  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迅速投降。戴高乐领导的流亡政府坚持抗战,并且在盟军帮助下,打败法西斯,建立法兰西共和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和德国之所以迅速媾和,是因为他们面临世界金融危机。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尼克松宣布不再兑换黄金,破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法国和西德损失惨重。为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法国和西德建立共同体,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共同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的共同使命,将法国和西德牢牢地捆绑在一起。但是,法国和西德国家基因差异很大,经济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经济共同体变成欧洲联盟之后,法国和德国作为重要经济体,在欧洲联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和德国虽然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面对美国的掣肘,法国和德国不得不在同一个“马槽”觅食。德国虽然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法国是军工产业发达的国家,但是,在北约框架内,法国和德国发挥空间有限。

  法国和德国存在竞争关系。无论是在经贸市场上,还是在地缘政治方面,法国和德国经常发生龃龉。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欧洲事务方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德国是战败国,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是,经济实力超过法国,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更有号召力。德国官员曾经提出,法国让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由欧洲联盟代表整个欧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成员,享有1票否决权。德国政府官员的建议,被法国断然拒绝。这一方面说明德国和法国在欧洲内部存在分歧,究竟谁是真正的领导者,存在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虽然在美国指挥下,法国和德国都是北约的成员,但是,法国曾经一度脱离北约,希望走自己的路。只不过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法国不得不重新回到北约框架之内,成为被美国驾驭的一匹“战马”。   不论是法国总统还是德国总理,对于欧洲当前的局势显然都不满意。但是,他们无能为力。究其原因就在于,美国之所以策划乌克兰冲突,就是为了对欧洲国家分而治之。法国和德国存在矛盾,正是美国希望看到的结果。充满矛盾的欧洲,有利于强化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法国和德国希望挣脱束缚,走自己的路。可是,他们不得不承认,在北约这个军事集团笼罩下,法国和德国只能对美国惟命是从。

  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法国总统多次穿梭访问乌克兰和俄罗斯,希望找到和平解决冲突的办法。但是,法国总统的喋喋不休。对于法国提出的调解方案,俄罗斯兴趣索然。虽然俄罗斯已经意识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俄罗斯不得不硬着头皮,将这场战争持续下去。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所面临的军事形势不是逐渐转好,而是越来越糟糕。大批北约军事装备源源不断地进入乌克兰,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乌克兰战场上的局面,但是,会给俄罗斯军队带来巨大压力。俄罗斯本土已经燃起战火,战略轰炸机被乌克兰发射的导弹打下。俄罗斯不得不随时考虑动用自己的核武器,关键时刻拼死一搏。

  北约在芬兰集结大量的部队,运送大量的军火。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的军事装备源源不断地进入乌克兰,乌克兰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凭借远程打击武器,给俄罗斯带来灾难。如果俄罗斯不尽快改变自己的策略,那么,北约提供的军事装备,很可能会让俄罗斯在战场上狼狈不堪。

  对于北约来说,这场战争不能输掉。对于俄罗斯来说,这场战争必须取得胜利。现在的问题是,必须找到平衡点,重新定义胜利和失败。假如国际社会参与调停,俄乌签订停火协议,那么,双方都可以宣布自己取得胜利。反过来,如果北约试图迫使俄罗斯从已经占领的土地撤军,俄罗斯绝对不会向后撤退,战争将持续,北约国家将不得不竭尽全力,继续支持乌克兰。

  法国和德国既是北约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欧洲联盟的发动机,如果战争持续,那么,法国和德国都将遭受重大损失。如果说美国是法国和德国的拴马桩,那么,乌克兰战争,实际上是美国给法国和德国以及其他欧洲联盟国家戴上紧箍咒。对于法国和德国来说,战略自主根本不可能实现。

  法国和德国必须充分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修正自己的发展路线,调整自己的地缘政治战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逐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通过谈判结束战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美国牢牢地拴在一起,没有自主发挥的余地。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警告“欧洲将走向死亡”,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法国和德国是欧洲联盟发动机,两国合作,欧洲联盟就能起死复生。反过来,如果法国和德国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出现分歧,欧洲死亡并非不可能。

  4月25日出版的《南德意志报》,系统分析了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关系。作者悲观地认为,“理想欧洲并不存在”。这一方面是因为法国和德国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无论是在对待俄罗斯战略问题上,还是在欧洲经贸和产业政策问题上,法国和德国观点存在明显差异。法国希望强化欧洲市场的战略地位,抗衡美国与中国,而德国政府则希望加强与中美的经贸合作,实现经济平衡发展。在俄罗斯问题上,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分歧显而易见。法国总统希望派兵支持乌克兰。而德国总理朔尔茨则认为,不可能向乌克兰派遣北约部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法国总统虽然警告“欧洲会死亡”,但是法国总统表现得更像是“思想家”而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思想家可以提出要求,但政治家必须提供解决方案。法国总统虽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是,只要北约存在,法国总统的建议就不可能实现。除了法国之外,还有谁可以指挥发射欧洲核武器呢?这篇文章作者认为,有关欧洲安全架构的理论探讨非常多,但很难付诸实施。

  将作者观点翻译出来,大体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美国就像是一个拴马桩,法国和德国都被牢牢地拴在北约这个柱子之上。法国总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永远无法挣脱美国领导北约的束缚。欧洲自主从来都是一个“乌托邦”。这是因为只要美国领导的北约继续在欧洲发挥作用,欧洲国家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之所以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目的是为了强化在欧洲的军事存在。

  法国、西德、英国、荷兰等国家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历史悠久,具有独立的生存能力。战后重建,他们可以给美国订单,但是,未必会听从美国的召唤。美国必须建立一个军事集团,牢牢地控制欧洲国家的军事防务大权。丘吉尔这位英国前首相在美国发表的“铁幕”演讲,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存在提供了依据。既然欧洲国家必须对抗共产主义,那么,就必须有自己的军事集团。北约存在就有了合理性。

  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所谓北约“脑死亡”的概念,惊醒了美国。美国认为必须在欧洲制造动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在欧洲的战略地位。当初美国领导的北约在巴尔干半岛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空袭,目的是为了打击刚刚诞生的欧元。美国精心策划乌克兰冲突,则纯粹是为了制造对抗,破坏欧洲一体化建设,强化德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对立关系,利用乌克兰战争消耗俄罗斯,牵制欧洲联盟。

电子烟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