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弘扬中华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

中华文化节2024节目巡礼(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香港5月7日电(记者 段晓鲁)香港特区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日前出席“中华文化节2024”节目巡礼时表示,首届“中华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提升市民的国民身分认同及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笔者认为,通过“中华文化节”让香港市民瞭解中国历史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精神力量,这对于增强香港市民对民族认同感及归属感有重要意义,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及创造力的源泉,更是民族的根,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杨润雄表示,首届“中华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中国戏曲节”精选剧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肯定的本地优秀作品、与多个文艺组织,例如香港文联,合作举办的音乐、舞蹈及跨媒体演出、电影、展览、讲座、艺人谈、大师班等等,还有特别适合青年参加的活动,包括学校巡演和“普及中华文化艺术专场”,务求让市民有更多机会全方位欣赏和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提升市民的国民身分认同及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杨润雄亦表示,特区政府邀请了内地不同省市一众高水平的专业艺团来港演出,促进不同地区和文化界别的交流和合作。此外,特区政府计划每年设定一个焦点城市,聚焦展示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并以“中华文化节”作为平台促进两地交流。上海为今年的焦点城市,安排了上海京剧院、上海民族乐团及上海博物馆的节目及展览让香港市民欣赏。首届“中华文化节”参与演出及制作人员合共约2000名,预计受惠人次接近10万。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曾经指出,“须坚定文化历史自信,并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令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而“中华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所举办的活动也非常的多样性,以市民喜而乐见的方式,呈现中华文化的美。有别于以往的传统式宣传活动,此次“中华文化节”推出了创新性的活动模式,例如,邀请内地专业艺团来港演出,学校的戏剧巡演等,让市民全方位的领略中华文化的美。

  笔者认为,特区政府应好好打造“中华文化节”这个品牌,藉此弘扬中华,加强文化交流,并且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中华文化节”这个品牌亦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本港旅游业,推出“中华文化节”的周边商品,以及介绍香港景点,达到品牌效应。当然,为了迎合年轻人的需求,可以利用社交平台推出宣传短片、创意小游戏等,拉近年轻人的距离,并且吸引他们参与到弘扬中华文化的活动中来,激发年轻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及创造力的源泉,更是民族的根,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中华文化节2024节目巡礼(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香港5月7日电(记者 段晓鲁)香港特区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日前出席“中华文化节2024”节目巡礼时表示,首届“中华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提升市民的国民身分认同及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笔者认为,通过“中华文化节”让香港市民瞭解中国历史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精神力量,这对于增强香港市民对民族认同感及归属感有重要意义,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及创造力的源泉,更是民族的根,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杨润雄表示,首届“中华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中国戏曲节”精选剧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肯定的本地优秀作品、与多个文艺组织,例如香港文联,合作举办的音乐、舞蹈及跨媒体演出、电影、展览、讲座、艺人谈、大师班等等,还有特别适合青年参加的活动,包括学校巡演和“普及中华文化艺术专场”,务求让市民有更多机会全方位欣赏和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提升市民的国民身分认同及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杨润雄亦表示,特区政府邀请了内地不同省市一众高水平的专业艺团来港演出,促进不同地区和文化界别的交流和合作。此外,特区政府计划每年设定一个焦点城市,聚焦展示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并以“中华文化节”作为平台促进两地交流。上海为今年的焦点城市,安排了上海京剧院、上海民族乐团及上海博物馆的节目及展览让香港市民欣赏。首届“中华文化节”参与演出及制作人员合共约2000名,预计受惠人次接近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