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美日菲峰会推进亚洲版北约?
中评社华盛顿4月18日电(记者余东晖)美日菲三国日前通过举行峰会正式组建新的三边联盟机制,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针对中国构筑的“网格化”联盟的组成部分。这使得人们更加担心亚洲会否出现北约式的军事联盟。美国专家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但美国的确在构建对华包围圈。
在美国智库昆西研究所日前举行的“美日菲峰会:加强威慑还是加剧冲突”线上研讨会上,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望月(Mike Mochizuki)表示,不可否认,美国安全政策界确实有人希望看到亚洲版的北约,但是亚洲盟友是否愿意在“亚洲版北约”上签到,还不清楚。
望月分析,北约成员如果遭遇进攻,会引发整个北约的军事应对。而美国在亚太的盟友并没有这种集体应对的承诺,美国与亚太盟友的国防协定比北约宽松。美国决策者知道在亚太地区迈向集体防卫协定有点不现实,但是明显地美国在追求超过传统的安全架构,追求一种“网格式”(lattice)的安全架构,通过深化军演合作,共享国防产业技术,建立国防产业基础设施,联合应对区域紧急事态。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北约式的“硬承诺”。
昆西研究所全球南方项目主任施多尔(Sarang Shidore)也认为亚洲版北约是非常不可能的。他指出,今天的亚洲与75年前北约成立时非常不同,今天的亚洲更具动态变化,即便是美国核心盟友也会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不见得与美国完全校准。另外亚太国家与中国高度地互相依赖,不像欧洲现在与俄罗斯不那么相互依赖。亚洲经济复合体过去三四十年是相当成功的。
不过,施多尔承认,美国追求的“网格式”联盟不是“中心辐射型”。美国在其中是一个关键节点,给美国更大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具体形势变化来做出不同的反应。美国在中国周围形成武装包围圈,将那些对中国有关切的国家形成一个个较小的团组,根据事态强烈程度的不同来具体应对,但是毫无疑问,其根本的逻辑和目的就是要反制中国。
望月表示,中国无疑视美国的这种做法为美国主导的遏制中国的战略,将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问题在于,中国将如何应对?美国和日本决策者是想通过“网格式”架构使得中方反应更谨慎,更不愿意直接使用军力来实现其目标,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和南海东海的主权主张上。但是他认为,中国不会因此后撤,不会停止军力增长,这反而会促使中国要加倍强化军力,继续当前的手法。
望月指出,美国构建“网格化”联盟体系,以及中方的应对,将使得亚太地区更加军事化,加剧区域地缘政治的分裂,从而增加军事冲突的风险。他不认为中方愿意走向战争,但是在军事化的大环境下,区域军事演练增加,导致事故可能性升高。他表示,他对于美国的一个主要批评是,一边倒地聚焦于军事威慑而投资于对华外交和再保证的力度不够,因而难以降低紧张局势。
施多尔认为,东南亚国家实际上对中国和美菲之间的裂缝甚感担忧,这不仅增加了事故导致军事冲突的风险,也可能产生东盟国家之间的破裂,所以东盟国家并没有急于表态支持菲律宾当前的做法。即便是越南也非常谨慎,多数东盟国家采取低调处理的办法。
施多尔表示,美国不想中国在亚洲成为主导国家情有可原,但是如果美国想重回亚洲主导国家的地位,这将是危险的目标。美国在反制中国的前沿中央,利用菲律宾靠近台海的军事设施,其军事化的态度产生了焦虑感,确认了中国民族主义者最坏的恐惧感,势必引发中方的反应。
施多尔指出,美国处于如此对抗前沿中心是没有助益的。美国应当对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有信心,太平洋很大程度上仍像是美国的内湖。美国应当让区域国家自己定义他们的政策,帮助他们加强能力,依靠他们限制冒险行动。“华盛顿的焦虑感走得太远了”。
施多尔建议,美国应当加强为本地区提供公共产品,这样有助于美国保持在本地区的影响力。美国官方还应当降低一些有争议性的论调,比如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最近声称黄岩岛和仁爱礁是菲律宾的领土,这是不对的。“走在国际法的前面,不是明智之举”。
中评社华盛顿4月18日电(记者余东晖)美日菲三国日前通过举行峰会正式组建新的三边联盟机制,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针对中国构筑的“网格化”联盟的组成部分。这使得人们更加担心亚洲会否出现北约式的军事联盟。美国专家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但美国的确在构建对华包围圈。
在美国智库昆西研究所日前举行的“美日菲峰会:加强威慑还是加剧冲突”线上研讨会上,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望月(Mike Mochizuki)表示,不可否认,美国安全政策界确实有人希望看到亚洲版的北约,但是亚洲盟友是否愿意在“亚洲版北约”上签到,还不清楚。
望月分析,北约成员如果遭遇进攻,会引发整个北约的军事应对。而美国在亚太的盟友并没有这种集体应对的承诺,美国与亚太盟友的国防协定比北约宽松。美国决策者知道在亚太地区迈向集体防卫协定有点不现实,但是明显地美国在追求超过传统的安全架构,追求一种“网格式”(lattice)的安全架构,通过深化军演合作,共享国防产业技术,建立国防产业基础设施,联合应对区域紧急事态。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北约式的“硬承诺”。
昆西研究所全球南方项目主任施多尔(Sarang Shidore)也认为亚洲版北约是非常不可能的。他指出,今天的亚洲与75年前北约成立时非常不同,今天的亚洲更具动态变化,即便是美国核心盟友也会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不见得与美国完全校准。另外亚太国家与中国高度地互相依赖,不像欧洲现在与俄罗斯不那么相互依赖。亚洲经济复合体过去三四十年是相当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