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经济“稳”“进”“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进”“好”特征。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就业物价基本平稳,年末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内循环主导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内需贡献率达到111.4%,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为82.5%,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和11.4%。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达到12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供应保障平稳,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
2023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2%。如何看待食品价格低位运行和CPI水平较低的情况?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分析,2023年中国物价水平总体平稳,CPI涨幅比2022年有所收窄,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2022年,一些非经济、非常规因素导致国际市场能源、食品价格大幅上涨,2023年转为明显下降。金贤东说,从具体品类看,中国CPI中能源价格在输入性因素影响下,由2022年上涨11.2%转为2023年下降2.6%;去年能源价格下降2.6%,直接带动全年CPI整体下降约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受输入性、季节性、周期性因素影响,从2022年上涨2.8%转为2023年下降0.3%;去年食品价格下降0.3%,直接带动全年CPI整体下降约0.06个百分点。
据介绍,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密切跟踪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变化,抓好重要民生商品生产供应、产销衔接、进出口和储备吞吐调节等各环节工作,保障市场供应充裕、价格平稳运行。“我们预计,在基数和周期性效应逐步减弱、市场需求稳步恢复、惠农益农政策持续显效等因素的作用下,食品价格具备平稳运行基础。”金贤东说。
机遇和挑战并存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在“十四五”前半程的表现?刘苏社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十四五”规划的20项主要指标中有16项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有96项进展符合预期、6项基本符合预期,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任务落实”。
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刘苏社表示,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也存在堵点。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中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彰显,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产业体系更加完备,政策空间依然充足。
“结合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改革和创新、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等方面的重点职能,国家发改委将更加注重扩大有效需求、依靠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增进民生福祉和提高宏观政策成效。”刘苏社说。
(来源:新华网)
经济“稳”“进”“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进”“好”特征。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就业物价基本平稳,年末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内循环主导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内需贡献率达到111.4%,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为82.5%,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和11.4%。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达到12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供应保障平稳,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