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
特色既是一方水土的独有标识,也是农业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内在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切忌随波逐流、盲目跟风。要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综合考虑土地、气候、人文、劳动力等条件,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因地制宜培育具有自身标识、市场需求,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只有强化市场意识和市场思维,跳出本地看本地,善于站在消费者认知的角度和市场端去思考谋划,在特色上做足文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才有可能让农产品出村、出彩,也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科技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撑。纵观世界,农业现代化取决于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强国必须建立在农业科技创新强国基础之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离不开科技力量、科技赋能,必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要坚持补短板固底板,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下更大气力推进育种创新,加快先进农业机械装备研发推广,强化绿色农业技术供给,加快推动先进农业科技项目的研发与落地转化,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积极发展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智慧农业,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坚持品牌塑魂,推动实现产品价值到品牌价值的跃升。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一个地区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从历史上看,许多全球跨国公司都萌芽于农业,农业是诞生大企业、大品牌的源头和起点。世界农业强国之所以强,不在于其产量多、规模大,关键在于品牌强。农业品牌建设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的战略抓手,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路径。要摆脱粗犷式扩张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加快实现品牌溢价和附加值提升,切实增强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行业话语权与市场竞争力。这既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必然要求。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注重前端、中端、后端紧密协同,全力推动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甘日栋 崔志宏
特色既是一方水土的独有标识,也是农业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内在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切忌随波逐流、盲目跟风。要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综合考虑土地、气候、人文、劳动力等条件,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因地制宜培育具有自身标识、市场需求,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只有强化市场意识和市场思维,跳出本地看本地,善于站在消费者认知的角度和市场端去思考谋划,在特色上做足文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才有可能让农产品出村、出彩,也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科技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撑。纵观世界,农业现代化取决于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强国必须建立在农业科技创新强国基础之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离不开科技力量、科技赋能,必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要坚持补短板固底板,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下更大气力推进育种创新,加快先进农业机械装备研发推广,强化绿色农业技术供给,加快推动先进农业科技项目的研发与落地转化,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积极发展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智慧农业,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坚持品牌塑魂,推动实现产品价值到品牌价值的跃升。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一个地区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从历史上看,许多全球跨国公司都萌芽于农业,农业是诞生大企业、大品牌的源头和起点。世界农业强国之所以强,不在于其产量多、规模大,关键在于品牌强。农业品牌建设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的战略抓手,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路径。要摆脱粗犷式扩张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加快实现品牌溢价和附加值提升,切实增强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行业话语权与市场竞争力。这既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