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中国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自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以来,已经整整45年了。
简要回顾45年的改革历程,从历史进程与理论创新的角度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历经14年。这是解放思想、踔厉奋发,在改革发展实践中重新认识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探索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目标的阶段。这一阶段重要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包括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历时20年。这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并以此全面推进、初步建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这个阶段我国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同时,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全面参与全球化,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第三个阶段是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至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理论到实践都实现了创新和飞跃。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经过4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到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00多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8%跃升到18%。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由第11位上升到第2位,货物贸易总额居全球第一位。人均GDP从200多美元上升到1.27万美元。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市场化改革是应对百年变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回顾过去,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展望未来,中国改革特别是市场化改革仍将是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推动中国经济加速复苏、稳定增长的关键一招。
当前,我们面临着严峻复杂、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政治、经济、安全格局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地缘政治冲突和危机持续来袭。近几年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联合其盟友把中国定位为长期的、战略性的最大挑战。对我国“脱钩断链”,进行遏制打击,全球化进程严重受挫。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紧缩的外溢效应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下行,我国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从国内来看,三年疫情后的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拼经济、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提信心的宏观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从减税降费、降息降准到增发国债、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一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政策开始显效。去年前三季度GDP增长5.2%,四季度也延续了回升向好的态势。联合国贸发会议的预测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比全球增速高一倍,看来完成去年初的计划是没有问题的。另一方面,经济回升恢复发展的基础还很不巩固,新的一年里,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尚需克服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经济增长仍存在很大的下行压力。
新一轮改革蓄势待发 必须从思想、制度和工作方面做好准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已经10周年了。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目前,社会普遍期待中央对下一个10年的新一轮改革作出重要决定,再次开启以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当前,为了迎接新一轮改革,我们应在思想上、制度上、工作上做好准备。
第一,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胆探索,守正创新。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条件,也是45年来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45年来,每一次改革的深化,每一项重大改革方案的出台,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为条件的。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探索创新,任何改革突破都是难以想象的。解放思想的关键是实事求是。不仅重大理论研究要实事求是地探索创新得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结论。改革实践中更要求真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都要服务实际,避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也强调:“没有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就没有新时代改革的大突破。”为了迎接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到来,我们一定要始终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在思想理论上做好准备。
第二,一定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突出重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实事求是地说,经过40多年改革,中国改革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但是我们距离建成一个成熟、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差距,“重点领域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下一轮深化改革要突出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中,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二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三是在推进市场化改革中,要重点聚焦在培育有活力、创造力、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方面,聚焦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聚焦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如产权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方面。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彭森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中国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自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以来,已经整整45年了。
简要回顾45年的改革历程,从历史进程与理论创新的角度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历经14年。这是解放思想、踔厉奋发,在改革发展实践中重新认识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探索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目标的阶段。这一阶段重要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包括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历时20年。这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并以此全面推进、初步建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这个阶段我国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同时,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全面参与全球化,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第三个阶段是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至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理论到实践都实现了创新和飞跃。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经过4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到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00多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8%跃升到18%。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由第11位上升到第2位,货物贸易总额居全球第一位。人均GDP从200多美元上升到1.27万美元。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