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走进长垣文博场馆寻城市发展之路
中评社长垣4月14日电(助理记者 吴雨菲)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客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丰富的文化内涵。4月13日,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的记者编辑们踏足长垣,深入医学博物馆和烹饪博物馆,共同探寻中国医学与烹饪的深厚历史,揭开这座城市的神秘面纱。
中国医学博物馆——遇见医学过去与未来
走进长垣医学博物馆,仿佛进入了一个医学的时空隧道。数字示波器、自动苏醒器、无创血压计、血氧监视器等医学器械,以及《生物医学工程术语词典》、《核医学技师实用手册》等珍贵文献,静静地陈列在馆内。这些超过8000件的“老物件”们,用它们沉默的语言,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中国医学的辉煌历程。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如今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聚集地。拥有150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数十万人的销售队伍,产品覆盖全国,低值医用耗材销量更是占据全国市场的显着份额。正因如此,长垣被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赋予了“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美誉。
为了推动中国医学的持续发展,医疗器械龙头产业驼人集团斥巨资打造了国内首家全科医学博物馆和中国医疗器械博物馆。这两座博物馆不仅涵盖了医学历史馆、中国麻醉博物馆等多个主题展馆,还完整记录了医学与医疗器械的发展历程。它们成为了长垣乃至中国医学界的重要文化地标。
“祝愿医学博物馆在以后的发展之路上长风破浪永立鳌头。”台湾民生好报的江文宾社长在参观完后表示,驼人集团创始人王国胜先生的创业历程令人敬佩,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将医学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展现出了深厚的感恩之心和博大的胸襟。
据悉,2022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62.7亿元。主导产品麻醉包国内市场占有率48%,输注泵国内市场占有率36%,产品覆盖医院终端20000余家,远销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在印度、肯尼亚、乌干达等建有国际子公司。受疫情结束、医疗耗材带量采购等因素影响,以驼人集团为代表的医用卫材行业业务或多或少有所下降。然而医疗器械与卫材产业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
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藏着“吃”的文化
鸡汁豆腐脑、梅菜扣肉、肉丝带底、炸八块⋯ 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内的一道道美味佳肴,吸引了海峡两岸的记者们的目光。台湾民生好报的记者彭可赞叹不已:“昨天我们已品尝过这些佳肴,每一道都令人回味无穷,期待有机会能再吃到!”
长垣县作为中国首家“厨师之乡”,烹饪历史悠久。目前,全县有中国烹饪大师、名师70余名,餐饮企业1200余家,其中“中华餐饮名店8家”“中华名菜”“中华名小吃”21个,餐饮烹饪从业人员3万余名。
“长垣烹饪始于春秋,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辉煌于近代。”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馆长张帅辉表示,长垣烹饪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尚厨之风。目前,长垣从事烹饪工作的人数众多,拥有中国烹饪大名师称号的人数居全国县市之首。这些人才为长垣烹饪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评社助理记者还注意到,馆内还招募了长垣本地的小学生作为小小讲解员,通过培训考核后,他们身着红色绶带,声情并茂地为参观者讲解。这一举措不仅让孩子们更加瞭解家乡、认识家乡,也为博物馆增添了一抹亮色。
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作为国内首家以烹饪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填补了我国此类博物馆建设的空白。它以“民以食为天”为主题,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和多种展示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烹饪历史文化长卷。